速看!2025版肺癌诊疗指南核心要点!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17 14:30 3

摘要:相较于2024版指南,2025版的更新内容包括:在筛查部分新增了不推荐参加肺癌筛查的人群,强调了对肺癌高危人群开展低剂量螺旋CT检查前,应充分告知筛查的可能获益与潜在风险。随着治疗手段的丰富,对早中期术后及晚期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基因检测内容有了新的调整。对于

《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25版)》重磅发布!首先看一下更新部分内容。

相较于2024版指南,2025版的更新内容包括:在筛查部分新增了不推荐参加肺癌筛查的人群,强调了对肺癌高危人群开展低剂量螺旋CT检查前,应充分告知筛查的可能获益与潜在风险。随着治疗手段的丰富,对早中期术后及晚期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基因检测内容有了新的调整。对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基因突变患者,除了单药治疗有了更多的选择之外,更多联合治疗的应用可能为患者带来更好的疾病控制时间。此外,对于免疫新辅助、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耐药后肺癌患者都有了更多的治疗策略获批,而对于既往缺乏治疗手段的KRAS G12C突变、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突变及耐药后的小细胞肺癌等,新型的药物可能带来更多的选择和更好的疗效。

不想看文字版的看主要流程图。

下面是浓缩版的指南内容。

肺癌的筛查

(一)筛查人群

年龄段:推荐起始年龄为 45 岁(2A 类证据),因 45 岁后肺癌发病率及死亡率显著升高。高危因素(符合年龄且含以下之一者):吸烟≥20 包年,或既往吸烟(戒烟后风险仍高于非吸烟者);二手烟、厨房油烟暴露(亚裔非吸烟女性高发相关);职业接触氡、石棉、铬等致癌物;既往恶性肿瘤史、一级亲属肺癌家族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结核等慢性肺部病史。

重点更新部分:对于因自身因素,预期不能耐受以根治为目的的治疗(如手术、放疗、消融等)的人群,不推荐参加肺癌筛查。

(二)筛查技术

首选 LDCT(1 类证据):较 X 线提高检出率,降低死亡率,需提前告知获益与风险(如假阳性)。辅助技术(3 类证据):支气管镜(可疑气道病变)、荧光支气管镜(重度吸烟)、AI 辅助诊断;血液标志物(ctDNA、自身抗体等)仍在探索中。

(三)筛查实施

频率:每年 1 次,结果正常者每 1-2 年复查(2A 类证据)。团队要求:需影像科、呼吸科等多学科协作(1 类证据)。质控与阅片:用 16 排及以上 CT,薄层重建(0.625-1.25mm);阅片需肺窗 + 纵隔窗对比,结节测量精确至毫米(2B 类证据)。

(四)结果管理

基线筛查:阴性或小结节(非实性<8mm、实性<5mm)进入年度筛查;较大结节需随访或治疗(2A 类证据)。年度筛查:结节增大或新发≥5mm 结节需进一步评估,高度可疑恶性者及时治疗(2A 类证据)。注意事项:需告知假阳性及过度诊断风险,强调戒烟的重要性。

肺癌的诊断

(一)临床表现

中央型:咳嗽、咯血、胸痛等;周围型:早期无症状,晚期转移相关症状;副癌综合征(高钙血症等)。

(二)辅助检查

影像学:CT:首选,检出 2mm 以上结节,评估分期(1 类证据);PET-CT:用于分期、疗效评估,脑转移需联合 MRI(2A 类证据);X 线、MRI、超声、骨扫描:辅助判断转移或疗效。病理获取:支气管镜(中央型)、经胸壁穿刺(周围型)、胸腔镜(疑难病灶)为主要手段;细胞学 + 组织学结合,优先保留标本用于基因检测(1 类证据)。血清标志物:CEA(腺癌)、NSE/ProGRP(SCLC)、CYFRA21-1(鳞癌)等,联合检测提高准确性。

病理学评估

(一)亚型分类

按 2021 版 WHO 分类:腺癌(含 MIA、浸润性亚型)、鳞癌、SCLC、LCNEC 等,需区分原发与转移(1 类证据)。细胞学标本简化分型(腺癌 / 鳞癌 / 神经内分泌癌),手术标本需详细评估侵犯范围(如 STAS、淋巴结转移)。

(二)分子检测

必检项目:NSCLC 需检测 EGFR、ALK、ROS1、MET 等驱动基因(1 类证据);SCLC 关注 TP53、RB1 突变。技术:优先组织标本,无法获取时用 ctDNA(1 类证据);耐药后需二次活检(如 EGFR T790M)。免疫标志物:PD-L1 表达用于免疫治疗筛选(1 类证据)。2025 版指南对早中期术后及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基因检测内容做出了新调整。对于早中期术后患者,新增 “术后 IB 期非鳞 NSCLC 进行 EGFR 突变检测,指导辅助靶向治疗” 作为 I 级推荐;同时,上调 “术后 IB/II/III 期 NSCLC 进行 ALK 融合检测,指导辅助靶向治疗” 至 I 级推荐。这意味着更多早中期患者可依据基因检测结果,精准选择辅助靶向治疗方案,降低复发风险。

分期治疗原则

Ⅰ-Ⅱ 期 NSCLC:首选手术(肺叶切除 + 淋巴结清扫),高危 ⅠB 期术后辅助化疗;无法手术者行 SBRT(1 类证据)。Ⅲ 期 NSCLC:可切除者术前新辅助(化疗 ± 免疫)+ 手术 + 辅助治疗;不可切除者同步放化疗 + 免疫巩固(1 类证据)。Ⅳ 期 NSCLC:驱动基因阳性者首选靶向治疗;阴性者用免疫 ± 化疗、化疗 ± 抗血管治疗(1 类证据)。SCLC:局限期同步放化疗,广泛期化疗 ± 免疫,复发后换用拓扑替康或安罗替尼(1 类证据)。

具体治疗方案

(一)NSCLC

早期(Ⅰ-Ⅱ 期):手术:肺叶切除为标准,≤2cm 磨玻璃结节可亚肺叶切除(1 类证据);辅助治疗:EGFR 突变者用奥希替尼,ALK 阳性用阿来替尼(1 类证据);Ⅱ 期需含铂化疗。局部晚期(Ⅲ 期):可切除:新辅助化疗 ± 免疫(如帕博利珠单抗)+ 手术 + 辅助治疗(1 类证据);不可切除:同步放化疗 + 度伐利尤单抗巩固(1 类证据)。晚期(Ⅳ 期):驱动基因阳性:EGFR 用奥希替尼,ALK 用洛拉替尼,MET14 跳变用赛沃替尼(1 类证据);阴性:PD-L1≥50% 单药帕博利珠单抗;否则免疫 + 化疗(如培美曲塞 + 顺铂 + 帕博利珠单抗)(1 类证据)。在基因突变患者治疗方面,单药治疗选择显著增多。如,EGFR 敏感突变一线治疗中,新增 “瑞厄替尼、瑞齐替尼” 作为 I 级推荐,“佐利替尼” 成为 EGFR 敏感突变伴脑转移 I 级推荐;ALK 融合阳性的晚期 NSCLC 的治疗中,IV 期 ALK 融合一线治疗新增 “依奉阿克” 作为 I 级推荐。此外,更多联合治疗方案的应用为患者带来了更好的疾病控制时间。如 EGFR 敏感突变一线治疗新增 “奥希替尼联合化疗” 作为 I 级推荐;EGFR 敏感突变继发 T790M 突变后线治疗,新增 “依沃西单抗联合化疗” 作为 I 级推荐。免疫新辅助治疗方面,对于可手术 II - IIIb 期 NSCLC,上调 “含铂化疗联合帕博利珠单抗 / 替雷利珠单抗 / 度伐利尤单抗新辅助 + 辅助治疗” 作为 I 级推荐,“含铂化疗联合纳武利尤单抗新辅助 + 辅助治疗” 作为 II 级推荐。针对 EGFR - TKI 耐药后的肺癌患者,也有更多治疗策略获批。如 EGFR 敏感突变继发 T790M 突变后线治疗,新增 “瑞齐替尼”“瑞厄替尼”“利厄替尼” 作为 I 级推荐。对于既往缺乏有效治疗手段的特定突变类型肺癌,新型药物展现出良好前景。在 KRAS G12C 突变 NSCLC 后线治疗中,新增 “氟泽雷塞”“格索雷塞” 作为 I 级推荐;HER - 2 突变 NSCLC 后线治疗,上调 “德曲妥珠单抗” 为 I 级推荐。

(二)SCLC

局限期:同步放化疗(依托泊苷 + 顺铂),CR/PR 者行 PCI(2A 类证据);广泛期:化疗(依托泊苷 + 卡铂)+ 免疫(阿替利珠单抗),复发后用芦比替定或安罗替尼(1 类证据)。

随访

Ⅰ-Ⅱ 期术后:前 3 年每 3-6 个月 CT,4-5 年每年 1 次,5 年以上低剂量 CT(2B 类证据);局部晚期:每 8-12 周胸腹部 CT,症状加重立即复查;晚期:每 8-12 周评估,脑 / 骨转移者加做 MRI / 骨扫描。

文献资料:文字、图片均来源:《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25 版)》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25版)[J]. 中华肿瘤杂志, 2025, 47(9): 769-810. DOI: 10.3760/cma.j.cn112152-20250511-00215.

来源:阳光不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