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车必看:一分钟搞懂车规级芯片,到底是不是智商税?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15 18:06 2

摘要:"车规级"—— 这个原本只在汽车行业内部使用的专业术语,最近因为雷军的一场直播而成为全民热议的话题。在小米 YU7 的发布直播中,雷军自豪地介绍其磁吸纸巾盒配件达到了 "车规级" 标准,然而网友们很快发现,这款备受关注的新车所搭载的车机芯片却采用了消费级的高通

"车规级"—— 这个原本只在汽车行业内部使用的专业术语,最近因为雷军的一场直播而成为全民热议的话题。在小米 YU7 的发布直播中,雷军自豪地介绍其磁吸纸巾盒配件达到了 "车规级" 标准,然而网友们很快发现,这款备受关注的新车所搭载的车机芯片却采用了消费级的高通骁龙 8 Gen 3。这一矛盾瞬间点燃了舆论,引发了关于汽车电子元件标准的激烈讨论:究竟什么是 "车规级"?它与我们日常电子设备使用的消费级产品有何本质区别?小米为何做出这样的选择?

车规级,顾名思义,是指符合汽车行业特定要求的规格标准,由国际汽车电子协会(AEC)等权威机构制定。这些标准覆盖了从芯片到传感器、从电子控制单元到各类车载设备的广泛领域,核心目标只有一个:确保汽车在各种极端环境下的安全可靠运行

以最核心的车规级芯片为例,它必须通过严格的 AEC-Q 系列认证,这是进入汽车市场的基本门槛。其中 AEC-Q100 标准针对集成电路,规定了芯片在不同温度、湿度、振动和电气应力下的性能要求。此外,车规级产品还需满足 ISO 26262 功能安全标准,该标准为汽车电子电气系统的整个生命周期提供了与功能安全相关的工作流程和管理流程指导,堪称汽车供应链厂商的准入 "门票"。

消费电子产品通常工作在恒温干燥的室内环境,温度范围一般为0℃至 70℃。而汽车面临的环境则恶劣得多:

温度极端:从零下几十度的极寒到地表六七十度的高温环境复杂:暴雨倾盆、沙尘侵袭、持续震动与颠簸电磁干扰:车辆自身及外界环境的强电磁干扰

因此,车规级芯片的工作温度要求更为宽泛,一般为 **-40℃到 150℃**,且需具备出色的防尘、防水(至少 IP6K9K 等级)和抗振动性能(满足 ISO 16750 标准)。

汽车作为大宗耐用消费品,使用寿命远长于消费电子产品。车规级产品在设计和制造时需充分考虑长期使用情况下的可靠性和耐久性,其生产过程有着严格的质量控制流程,具备冗余设计和故障检测机制。

消费电子产品出现故障,最多只是给用户带来使用不便。但汽车在高速行驶中,一旦关键零部件出现问题,后果可能是致命的。

车规级:尤其是涉及安全系统的部件(制动系统、安全气囊系统等)必须具备极高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能抵御强电磁干扰,确保在各种电子环境下都能准确无误地执行指令。消费级:安全性重点主要是保护用户信息和设备的基本运行,相对车规级要求较低。

小米 YU7 采用了常见于旗舰手机和平板设备上的高通骁龙 8 Gen 3 消费级芯片作为智能座舱芯片,这一选择引发了广泛讨论:

小米官方宣称车机核心主板已通过车规测试,且测试标准远超行业要求:

覆盖超过 17 种严苛环境历经 280 多项测试场景强度达到常规标准两倍以上给出 10 年不出问题的承诺

尽管有上述测试背书,消费者仍存在疑虑:消费级芯片 "上车" 最大的问题在于安全性如何保障。在极端天气条件或者碰撞等意外情况下,消费级芯片可能会出现黑屏、死机等情况,而车规芯片要求即便出现紧急情况,也要保证仪表盘等关键信息正常显示,方便司机做出决策。

小米汽车并非第一家采用消费级芯片的车企。特斯拉早期也曾使用过英伟达、AMD 等品牌的消费级芯片,但后因大量用户投诉车机死机问题,在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启动调查后,不得不转而采用车规级芯片。

目前行业趋势显示,大部分车辆座舱搭载的仍是车规级芯片。从安全性、可靠性方面考虑,在整车上使用高算力、强适应性和严格安全认证的车规级芯片是未来趋势。

"车规级" 虽然并不是一项强制要求,但它代表着对安全与品质的坚守。消费级芯片上车现象引发了争议,但这也促使整个行业更加深入地思考:如何在追求创新与成本控制之间找到平衡,既确保汽车的核心安全性能,又可以给用户提供最先进的体验。

对于消费者而言,了解车规级与消费级的本质差异,有助于做出更明智的购车决策。而对于车企来说,无论采用何种技术方案,安全都应是不可妥协的底线。

来源:大卫行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