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或在地铁里、菜市场、短视频评论区突然意识到:真正该被研究的中国,就在我们眼前,却没有一把趁手的工具把它写进学术史。
活动主题:学术祛魅:如何开展一项社会科学研究
马亮(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
郑磊(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
活动介绍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瞬间——
被一篇“标准格式”的论文绕晕,读完只记得“本文基于……”却忘了它在说人话;
被导师一句“要有理论贡献”卡住,翻遍方法论却找不到“贡献”到底长什么样;
或在地铁里、菜市场、短视频评论区突然意识到:真正该被研究的中国,就在我们眼前,却没有一把趁手的工具把它写进学术史。
现场,马亮教授会拆一篇自己的“失败初稿”,演示如何把“精致平庸”改写成“带体温的知识”;也会翻开新书《学术祛魅》,告诉你“规范”不是紧身衣,而是一张可撕掉的标签——只要你敢把研究放回真实的社会褶皱里。
如果你厌倦了“学术滤镜”“格式内卷”,如果你想把身边的中国写成下一篇让人拍案叫绝的文章,带电脑、带困惑、带一点点愤怒和好奇。
三小时后,你会带着一把亲手磨好的“研究小刀”,走出书店,扎进人海,开始真正有价值的学术。
嘉宾介绍
马亮
马亮,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数字治理、政府创新与绩效管理。出版多部著译作,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研究成果获公共管理研究会最佳论文奖、国际公共管理网络最佳论文奖、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奖等。兼任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联合编辑、Chinese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副主编、《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编辑。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青年项目、北京市优秀青年人才计划、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青年学术带头人项目等。
郑磊
郑磊,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博导,数字与移动治理实验室主任,上海市“一网统管”城市数字治理实验室主任。获纽约州立大学公共管理与政策博士,研究方向包括数字治理、公共数据开放利用、移动政务服务、AI与公共治理创新等,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科基金面上项目和国家社科后期资助项目资助。
活动详情
A组:购书VIP席位
46.4元/人
以上套餐可扫下方二维码报名
(活动当天请凭有效报名码核验入场)
活动地点
建投书局·上海浦江店4楼传记图书馆
(上海市虹口区公平路18号8栋嘉昱大厦一层)
活动须知
1.观众到场需凭借报名信息,现场签到
2.入场后请将手机调至静音或震动,请勿接听电话
3.请勿使用闪光灯、自拍杆、三脚架等拍摄设备
4.现场活动请遵守秩序,听从工作人员引导并积极配合
5.请保管好随身物品,勿将危险物品带入场内
6.本活动支持退款,如需退款,请于活动开始时间的24小时之前提交申请,24小时内不接受退款。退款时,活动行将收取票价的10%作为退款服务手续费
书籍推荐
马亮教授在中国人民大学讲授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课程多年,不断总结和完善对研究方法的认识,形成了包含自己真知灼见的一套课程讲义。本书正是在课程讲义的基础上优化、打磨而成。全书按照社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流程展开,包括如何选题,如何检索、阅读和评判文献,如何构建理论,如何测量变量,如何展开研究设计,数据分析策略有哪些,如何撰写学术论文,以及要注意哪些学术伦理和规范。本书以简明、浅白的语言讲清楚了一项科学研究如何启动、一篇学术论文如何创作,并回答人们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经常遇到的基本问题。书中列举了大量有趣的实例,解读了一些经典著作所采用的研究方法,读者可以真实地体会到研究的魅力。
本书意在帮助刚入门的学生、研究者完成对学术研究的“祛魅”,轻松地掌握研究的方法,感受研究的乐趣。希望本书的出版可以让更多人理解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并拿起各种各样的社会科学研究工具,来研究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复杂社会。
来源:民族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