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 年 8 月 7 日下午 3 点,北京某写字楼的工作群里,一条喜茶拼单链接引发骚动。还没等 10 人小队点完,界面突然弹出 “本店打烊”—— 距离拼单发起仅过去 5 分钟。换店、再打烊,直到第四个选项霸王茶姬的最后一款饮品实时消失,这场耗时 20 分钟
2025 年 8 月 7 日下午 3 点,北京某写字楼的工作群里,一条喜茶拼单链接引发骚动。还没等 10 人小队点完,界面突然弹出 “本店打烊”—— 距离拼单发起仅过去 5 分钟。换店、再打烊,直到第四个选项霸王茶姬的最后一款饮品实时消失,这场耗时 20 分钟的 “奶茶争夺战” 终以失败告终。
这一天,中国 40 多万个茶饮店如同战线上的据点,被两大外卖平台的补贴和流量 “精准轰炸”。商家打印机疯狂吐出订单,店员切芒果切到手指发麻,骑手为赶时效随机抓取对手平台的打包袋 —— 撕毁标签、跨平台配送,这套老骑手传授的 “生存技巧”,在 2025 年的奶茶大战中成为行业潜规则。当平台、品牌、商家在数据狂欢中瓜分利益,一线劳动者却在订单洪流中沦为 “齿轮”,三亿杯奶茶的背后,是一场关于财富分配与劳动价值的残酷博弈。
8 月 7 日 0 点至 24 点,淘宝闪购与美团共发出2.6 亿个订单(同比翻倍),立秋三天大促总订单突破6 亿单,其中超半数为茶饮咖啡。蜜雪冰城单日狂销7500 万杯,单店销量达平日 3 倍;瑞幸卖出2000 万杯,部分门店浓缩咖啡萃取量相当于平日一周;茉莉奶白单店创下单日5000 杯纪录,平均11 秒 / 杯的制作速度,让店员 “像齿轮一样与机器严丝合缝”。
但繁荣背后是系统的全面过载。北京某喜茶门店店长透露:“凌晨 3 点备料,增派 5 名临时工,仍赶不上订单节奏。芒果切到下午 3 点告罄,芝士奶盖提前 2 小时卖完,最后只能用植脂末应急。” 上海某霸王茶姬店员更崩溃:“骑手催单时直接闯进操作间抢打包袋,我们和骑手互相推搡,有人把整桶糖浆泼在地上。”
订单暴增催生了行业乱象:骑手为避免超时,随机抓取门店打包袋(优先选择对手平台订单),撕毁标签后配送;店员为赶进度,省略 “茶汤焖煮时间”“水果清洗流程”,甚至用自来水替代过滤水。某连锁品牌区域经理坦言:“大促期间客诉率上升 300%,但平台考核的是‘出餐速度’,我们只能牺牲品质。”
更隐蔽的冲突发生在数据端。平台通过 “流量倾斜” 操控商家生死:某头部品牌市场总监透露,“给平台的‘推广费’每增加 1%,订单量就提升 8%,但利润率下降 5%。我们就像在给平台打工,每卖一杯奶茶,平台抽成 22%,远超食材成本。”
尽管消费者对 “免费奶茶” 渐趋麻木,平台仍砸下百亿补贴。美团员工透露:“今年最低价、订单峰值提前两周出现,但平台投入是去年的 2.3 倍。” 这种 “亏损换增长” 的策略,本质是通过短期补贴挤压中小品牌,巩固流量霸权。数据显示,2025 年茶饮行业 CR5(头部 5 品牌)集中度升至 47%,较 2020 年提升 21 个百分点,中小品牌生存空间被严重挤压。
在这场战争中,利益分配呈现残酷的金字塔结构:
平台:通过流量控制抽取 20%-25% 佣金,2025 年 Q3 外卖业务营收预计增长 35%;头部品牌:借助规模效应分摊成本,蜜雪、瑞幸等通过低价策略抢占市场份额,利润率维持在 5%-8%;中小商家:补贴后实际利润率不足 3%,30% 门店在大促后选择关店;劳动者:店员时薪被压缩至 12-15 元(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骑手每单收入从 8 元降至 5.5 元,超时罚款率上升 40%。某奶茶店兼职学生的日记写道:“从早上 9 点做到凌晨 1 点,时薪 13 元,手指被芒果刀划了 3 道口子,店长说‘算工伤,但医药费要下个月报销’。”
当奶茶成为流量战争的 “弹药”,我们不得不追问:三亿杯奶茶创造的价值,究竟该如何分配?平台不应以 “技术进步” 之名,将成本转嫁给劳动者;品牌需平衡规模与品质,避免 “低价内卷”;更重要的是,社会需关注 “奶茶繁荣” 背后的劳动者困境 —— 他们的手指、脊背与时间,不该成为平台市值的垫脚石。
正如一位骑手所说:“我们送的不是奶茶,是平台的 KPI,是品牌的 GMV,唯独不是自己的生活。” 这场战争终会落幕,但劳动者的辛苦不应被遗忘。三亿杯奶茶的甜,不该由劳动者的苦来买单。# 三亿杯奶茶的战争:外卖大战背后的财富再分配与劳动者困境
这一天,中国 40 多万个茶饮店如同战线上的据点,被外卖平台的补贴和流量 “精准轰炸”。店里的打印机吐出成百上千张订单,店员切芒果到手指发麻,骑手为赶时效闯进操作间抢单…… 当 “秋天第一杯奶茶” 成为全民狂欢,一场关于财富分配与劳动者困境的战争,正在杯盏间悄然上演。
8 月 7 日当天,淘宝闪购与美团共发出2.6 亿个订单(同比翻倍),立秋三天大促总订单突破6 亿单,超半数为茶饮咖啡。蜜雪冰城单日狂销7500 万杯,单店销量达平日 3 倍;瑞幸卖出2000 万杯,部分门店浓缩咖啡萃取量相当于平日一周;茉莉奶白单店创下单日5000 杯纪录,平均11 秒 / 杯的制作速度,让店员 “像齿轮一样与机器严丝合缝”。
某头部品牌市场总监坦言:“给平台的‘推广费’每增加 1%,订单量就提升 8%,但利润率下降 5%。我们就像在给平台打工,每卖一杯奶茶,平台抽成 22%,远超食材成本。”
正如一位骑手所说:“我们送的不是奶茶,是平台的 KPI,是品牌的 GMV,唯独不是自己的生活。” 这场战争终会落幕,但劳动者的辛苦不应被遗忘。三亿杯奶茶的甜,不该由劳动者的苦来买单。
来源:大卫行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