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考场外的特殊“陪考人” 2025年6月7日清晨,江西上饶一中考点门口,一个瘦高的男孩把一张塑封好的照片轻轻放进透明文件袋,再放进书包最外层。那是他2019年因病去世的妈妈。“妈妈今天陪我考试,我得让她看清楚题。”男孩对爸爸说。李先生鼻尖一酸,却只是拍了拍儿
一、考场外的特殊“陪考人” 2025年6月7日清晨,江西上饶一中考点门口,一个瘦高的男孩把一张塑封好的照片轻轻放进透明文件袋,再放进书包最外层。那是他2019年因病去世的妈妈。
“妈妈今天陪我考试,我得让她看清楚题。”男孩对爸爸说。李先生鼻尖一酸,却只是拍了拍儿子的肩。四场考试,孩子每场都把书包放在桌角,像妈妈真的坐在身边。最后一门收卷铃响,他抱起书包冲出校门,拦了一辆出租车直奔茅家岭公墓。那天,天空下着小雨,他跪在墓碑前,把准考证和笔放在碑座上:“妈,我尽力了。”
二、录取通知书的第一站 8月10日,江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的EMS快件抵达家里。签收时,男孩忽然问快递员:“能不能给我拍张照?我想拿给妈妈看。”
第二天一早,他换上干净的校服,把录取通知书装进防水袋,带着一把小扫帚、一瓶矿泉水又去了墓园。照片里,他把红彤彤的通知书举到碑前,像举着一面小小的旗帜。
“妈,我考上大学了,就在南昌,离家一个半小时,周末就能回来看您。”碑上的照片里,妈妈笑得温柔。李先生站在十米外,没敢打扰。他说,孩子说完这句话后,把墓前的杂草一根根拔掉,又把碑面擦得发亮,整个过程一句话也没再说。
三、“我怕清明赶不回来” 事实上,男孩的高考成绩超出该校二本线42分,外地多所高职院校向他伸出“特招”橄榄枝,其中一所还承诺减免三年学费。
“如果去外省,清明冬至可能就赶不回来陪妈妈。”他最终填下了省内志愿。李先生曾试探着问:“要不要去更好的学校?”孩子摇头:“爸爸,我已经没有妈妈了,不能再没有家的方向。”
暑期里,他每天7点到一家汽修店打杂,搬轮胎、擦机油,晚上回家还要照顾81岁的奶奶。老板看他勤快,原本说日结120元,后来主动涨到150元。一个半月,他攒下6000多元,第一笔工资就给奶奶买了一台空调,剩下的准备做生活费。
四、“我只是想妈妈,不想当网红” 6月那场“带遗照进考场”的画面被路人拍下后,话题阅读量迅速破5亿,有人称他为“2025最暖高考生”。但孩子悄悄把社交媒体账号改成了“隐身”,签名只留下一句:只想安静读书。
面对记者,他反复说的一句话是:“我不是什么励志典型,我只是做了一个儿子应该做的事。”李先生告诉记者,儿子把网络上的捐款和礼物全部退回,“他说如果收了,妈妈会不高兴。”
五、下一站:带着妈妈的爱起飞 江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得知情况后,为他申请了国家助学金,并承诺安排勤工俭学岗位。辅导员李老师透露,孩子报的是航空电子设备维修专业,“他说小时候妈妈带他坐过一次飞机,从窗口看到云海,妈妈说‘要是能飞就好了’。如今他想把飞机修得安安全全,让更多妈妈安心坐上儿子维护的飞机。”
8月25日,学校新生报到日。男孩准备把妈妈的遗照放在宿舍书桌左侧,这样每天睁眼就能看到。他还在日记里写下一句话:“妈妈,您没有错过我人生任何一场重要考试,以后也请您继续监考。”
李先生把儿子的日记本合上,望向远处连绵的青山:“她妈妈葬在那座山上,风一吹,就好像在点头。”他知道,孩子往后的人生还会有很多考场,但妈妈的爱已经化作永不熄灯的台灯,照亮他一路向前。
来源:大卫行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