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市场情绪高涨下,部分投资者筹措资金试图“加仓上车”,信用卡套现炒股这一灰色操作再度悄然兴起。近期,陕西、云南两省多家银行密集发布公告,明确禁止信用卡资金用于购买股票、基金、期货等投资理财领域,违者可能导致交易失败等后果。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张萌 卢梦雪 北京报道
8月14日,A股市场在震荡中站上3700点,单日成交额突破2.3万亿元。
市场情绪高涨下,部分投资者筹措资金试图“加仓上车”,信用卡套现炒股这一灰色操作再度悄然兴起。近期,陕西、云南两省多家银行密集发布公告,明确禁止信用卡资金用于购买股票、基金、期货等投资理财领域,违者可能导致交易失败等后果。
这一幕似曾相识——今年年初,黄金价格接连突破历史高位,多地银行也曾密集发文围堵信用卡“炒金”现象。
上海市海华永泰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孙宇昊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信用卡资金一般用于个人日常消费,且属于短期借贷资金。信用卡违规使用不仅面临民事违约责任,更可能触发行政乃至刑事处罚,其风险收益比严重失衡。建议通过合法融资渠道满足投资需求,对已发生的违规操作应立即终止并采取补救措施。
多家银行发文提示信用卡资金用途
日前,多家银行发布公告,提示信用卡资金用途。
8月14日,渭滨农商银行转发陕西农信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明确信用卡资金用途的公告》,明确指出信用卡仅限持卡人本人用于日常消费,不得挪作他用。“不得用于投资理财领域,如购买股票基金、期货、理财产品、虚拟币、投资性贵金属、股权投资及其他权益性投资等”。
公告还提示,若信用卡资金用于相关非消费领域,则有可能导致交易失败。对于持卡人违规用卡、出现监管机构规定或该行(社)认定的风险特征的,该行(社)将对信用卡账户采取包括但不限于警示提醒、提前终止分期、降额、限制交易、止付等风险管控措施。
多家陕西农信系统农商行亦于近期转发了这一公告。
记者注意到,提示风险的同时,银行也在加强信用卡资金用途管理。
8月12日,河口农商银行转发云南农信发布的关于规范信用卡用卡的公告,文中提到,信用卡不可在融资、担保、微贷、证券等类投资领域商户进行透支交易。文中还称,该社将针对信用卡在部分类别商户的交易进行管控,如应用在非个人日常消费领域交易,可能会导致交易失败。
8月5日,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表示,该行将于9月18日起,将信用卡预借现金转账业务纳入该行信用卡资金受控金额,对该受控金额进行资金用途管理。相关资金不得用于购房、投资、生产经营、归还贷款及信用卡、博彩及其他限制领域,否则可能导致交易失败。
这样的集中发文提示并不少见。
去年9月A股站上3000点、今年3月国内黄金市场现货期货价格双双突破700元/克大关等关键节点,都有不少银行密集发布公告提示,严禁持卡人将信用卡资金用于非消费用途。
“一直有相关提示,因为出现问题我们(银行)也会被罚。”有城商行客户经理告诉记者。
投资亏损不能成为债务减免的抗辩事由
据上交所数据显示,今年7月A股新开户196.36万户,较6月的164.64万户环比增加31.72万户,环比增幅近两成。今年前7个月A股新开户数达1456.13万户,较去年同时段的1063.79万户增长近四成。
“一是股市波动大风险高,二是信用卡逾期后负债较高,债务容易失控。”前述客户经理在谈及信用卡炒股风险时提示道。她告诉记者,银行在客户办理信用卡时都会进行用途告知提示,后续如果监测到异常,也会以短信等形式进行提醒。
孙宇昊律师指出,信用卡资金一般用于个人日常消费,且属于短期借贷资金。中国银保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促进信用卡业务规范健康发展的通知》提到,信用卡资金不得用于偿还贷款、投资等领域,严禁流入政策限制或者禁止性领域。而根据《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监督管理办法》,信用卡资金明确禁止用于生产经营、投资理财及非消费领域。
持卡人使用信用卡资金炒股,可能面临哪些法律后果?
孙宇昊表示,在监管层面,该行为直接违反了禁止信贷资金进入证券市场的强制性规定,监管部门可对相关主体处以没收违法所得并科处罚款的行政处罚;在刑事责任方面,若持卡人采用欺诈手段套取资金且逾期未还达到法定标准,可能涉嫌金融诈骗类犯罪;若套现行为具有经营性特征,则可能构成非法经营罪,面临刑事追责。
就民事后果而言,持卡人仍需对信用卡债务承担完全清偿责任,金融机构可通过司法程序追索本金、利息及相关费用。“证券投资亏损不能成为债务减免的抗辩事由。此类行为不仅扰乱金融管理秩序,更可能引发法律责任的叠加效应,理性投资者应当严格遵守资金用途管制规定,避免因违规操作而承担多重法律风险。” 孙宇昊强调道。
康德智库专家、北京京师(成都)律师事务所律师刘诚冬亦向记者表示,股市、期货等市场波动大,信用卡资金属于短期借贷资金,若投入此类高风险领域,一旦投资亏损,用户可能无力偿还信用卡欠款,导致银行坏账率上升,引发连锁信用风险。而违规流入投资领域使信贷资金脱离监管,干扰金融机构对资金投向的调控,也会扰乱信贷市场秩序。
责任编辑:冯樱子 主编:张志伟
来源:华夏时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