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洗屁股”的习惯吗?忠告:经常清洗肛门,或预防4种病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15 19:45 2

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本文2047字 阅读5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很多人早晚刷牙、勤洗脸,却从没认真对待过“屁股卫生”。有些人上完厕所,纸擦几下就完事了,甚至有人压根不洗。可你知道吗?肛门的清洁,远比你想象的更重要!

别以为肛门离“脸”远,就可以忽视它的卫生。肛门是人体排泄的出口,每天都与大量排泄物接触,极易滋生细菌。如果清洁不彻底,可能诱发多种疾病。定期、正确地清洗肛门,不仅是卫生习惯,也是健康的“护身符”。

接下来,我们带你了解:为什么要“洗屁股”?怎么洗?洗对了能预防哪些病?

肛门周围皮肤娇嫩、汗腺丰富,加上频繁接触排泄物,是细菌最爱藏身的地方。如果不注意清洁,后果可不止“臭”那么简单。

1. 肛门湿疹

肛门潮湿、粪便残留,是湿疹高发的温床。有研究指出,肛门湿疹患者中,有超过80%的病例与局部卫生差有关。患者常出现瘙痒、刺痛,严重时甚至脱皮、渗液,反复发作让人苦不堪言。

2. 痔疮反复发作

很多人痔疮久治不愈,问题就出在“脏”。不洁的肛门环境容易导致局部感染、血管扩张,加重痔疮肿胀和疼痛。尤其是内痔患者,如果排便后不清洗,残留刺激物会让痔疮反复发炎。

3. 肛周脓肿和肛瘘

这两种病都和细菌感染有关。排便后若肛门清洁不到位,细菌趁机进入肛腺,容易引发脓肿。脓肿破溃后形成肛瘘,治疗过程痛苦而漫长,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4. 女性泌尿生殖感染

尤其是女性,肛门清洁不当,还可能“牵连”尿道甚至阴道。女性肛门与阴道、尿道距离短,若如厕后习惯性从后往前擦,细菌极易“搬家”,引发尿路感染、阴道炎等反复难治的问题。

中国疾控中心环境所曾做过检测:普通人内裤上每克竟可检测出高达10万个细菌单位,其中不少来自肛门。

而马桶盖上的细菌数量大约为每平方厘米几百到上千个单位。也就是说,如果肛门不洗干净,你的内裤比马桶还“脏”!

长期肛门不洁,不仅是身体健康隐患,更可能影响心理健康。痔疮、瘙痒、异味等症状,会让人坐立不安、社交尴尬,甚至影响亲密关系。

很多人一听“洗屁股”,脑子里就只想到水冲一冲,或者湿纸巾擦一擦。但其实,肛门清洁也是有讲究的,洗错了反而伤害更大。

1.用水清洗优于仅用纸擦

纸巾只能擦掉表面污物,但清洁度远不如温水冲洗。尤其是有痔疮、肛裂的人,纸擦容易刺激伤口,导致出血和疼痛。

2.温水+轻柔更合适

建议使用接近体温的温水(约35℃~37℃),用手轻轻搓洗肛门周围,不要用力搓,不要用碱性肥皂,更不要频繁使用消毒液或湿巾——这些都会破坏肛周皮肤屏障,引发瘙痒和敏感。

3.每次排便后洗一次最佳

最好做到每次排便后清洗肛门,尤其是腹泻、排便不成形时,更应注意清洁。条件不允许时,也建议每天至少冲洗1次。

肛门清洁看似小事,却是预防多种疾病的关键。下面这4种常见疾病,和肛门卫生关系密切:

1. 痔疮:减少刺激,缓解发作

有研究指出,至少50%的成年人有痔疮问题。而肛门不洁、粪便刺激,是诱发痔疮炎症的重要因素。适度清洗肛门,可缓解痔疮瘙痒和肿胀,降低复发率。

2. 肛裂:避免感染,加快愈合

肛裂一旦形成,排便会像“刀割”一样疼,若再加上局部不洁,极易感染、反复出血。温水清洗能有效减少局部细菌,提高愈合速度。

3. 尿路感染:阻断“粪口传播”途径

肛门是大肠杆菌等致病菌的大本营,女性尿道短、位置近,若清洁不到位,容易发生“粪口传播”,引起尿道炎、膀胱炎。

正确的清洗和擦拭方向(从前往后)可以减少细菌传播途径。

4. 肛门湿疹:保持干净干燥是关键

湿疹最怕潮湿和细菌,肛门若不清洁,局部长时间受刺激,湿疹反复发作几乎无法避免。温水清洗+保持干燥,是最基本的护理手段。

很多人自以为洗得干净,其实做法完全错误,甚至适得其反:

误区一:用香皂、沐浴露洗更干净?大错特错!这些清洁用品碱性强,会破坏肛周弱酸性环境,导致皮肤干裂、瘙痒,诱发湿疹。

误区二:湿纸巾随便用?很多湿巾含有酒精、防腐剂,长期使用会刺激皮肤。除非明确标注“婴儿可用”“无刺激”,否则慎用。

误区三:洗得越勤越好?清洁过度反而会破坏皮肤屏障,造成干燥、脱皮。不排便时一天洗1次即可。

肛门虽小,责任不小。从今天开始,请把“洗屁股”当成和刷牙、洗脸一样重要的健康习惯。

它不仅能让你远离“难言之隐”,更可能帮你守住肛肠、泌尿、生殖系统的健康防线

[1]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肛肠疾病防治指南》. 2023年版
[2] 中华医学会肛肠外科分会. 《痔病诊疗中国专家共识》.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21, 24(6): 523–528
[3] 中国疾控中心. 《我国居民肛周卫生与疾病相关性研究报告》. 2022年
[4]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 《肛门卫生与常见肛肠疾病关系研究》. 2024年

来源:老年病科安医生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