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在造自己的时尚趋势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15 19:25 1

摘要:在随手刷过的穿搭视频里,有些风格足够新鲜,有些搭配足够实用。看似只是“顺手”点赞收藏的背后,其实藏着一种默默的期待——期待自己在一成不变的生活中换个色调,期待某天在同事朋友前“闪亮登场”。或是期待在别人的穿衣方式里,看见一个更理想的自己。

如果说最近和朋友讨论穿搭,你很可能绕不过那句话:

下身基础上身就不基础;

里面基础,外搭就不基础;

…… 总之,姐很贵,穿什么都很配。

时尚也“出梗”了。在彰显自我的时代,人人都在“穿了”和“穿法”中反复横跳,努力避免穿得像路人。看穿搭视频,已经成了一种刚需。

在随手刷过的穿搭视频里,有些风格足够新鲜,有些搭配足够实用。看似只是“顺手”点赞收藏的背后,其实藏着一种默默的期待——期待自己在一成不变的生活中换个色调,期待某天在同事朋友前“闪亮登场”。或是期待在别人的穿衣方式里,看见一个更理想的自己。

服装之于今日的角色,已经成为一种表达情绪、确认自我的方法。一个人今天怎么穿,往往藏着他正在过着怎样的生活。8月初,抖音上线了「抖音趋势榜」,以「IN趋势」为主题,聚焦平台上受欢迎的时尚、美妆风格,它既是一份趋势观察,也是一次风格导航,帮助用户从迷雾中找到自己的风格坐标。(可搜索“抖音趋势榜”查看)

而这些趋势的背后,其实是一个个具体的人和他们具体的生活。

在抖音上有这样一群穿搭师,站在镜子前的他们展现着自己的时尚搭配,也成为了万千观众“生活的镜子”。他们的故事中,有成长的踉跄,也有风格的试错,他们用真实和笃定,回应了屏幕另一端观众的种种期待。他们不是教人时尚的人,而是用自己的方式告诉你:穿得像自己,是一件可以练习的事。

抖音精选时尚创作者 @1闰

当语言收敛,就用穿搭说话

@1闰 的穿搭起点,比大多数人还“基础”一点。

“以前是完全不讲究的,背心+裤子,妈妈买什么,我就穿什么。”他说,上高中前的他,几乎没为“穿什么”费过心。直到高二外出学习艺术,才第一次开始为买衣服做选择。从“怎么穿都行”到“我想怎么穿”,穿搭这件事,就这样从一项生活需求,转变成了一种自我练习。

作为一名艺术生,@1闰 在学习中理解了色彩与结构对视觉的影响。大二开始做兼职模特,与造型师、服装师的长期接触,又让他逐渐建立起对风格的判断。穿搭开始成为一种可以借用美学语言向外发声的手段,也正是从这时,他开始在抖音上发布自己的穿搭。

最初的创作风格,追求的是风格张力,被@1闰 形容成“硬帅”:极具辨识度的中长发和身高,混搭了废土、西部、工装、机能着装风格。视频的创作,更像是一种风格大片。配乐激昂、剪辑紧凑,每一个镜头都在强化个人风格的视觉张力。无不强调着狂、炸、酷、帅。

@1闰 充满风格张力的“硬帅”穿搭

但做了一段时间,他就感到没意思:“硬帅视频”像是一幕幕独角戏,好看,但不好用。“大家不能领会我的意思,用户也学不走我的思路。”@1闰 觉得自己的创作方向出错了,他开始尝试转向方法论。

他的视频逐渐像一门通俗易懂的“穿搭公开课”:明快的讲解节奏、清晰的逻辑结构、搭配拆解时加入“重点提醒”字样的小贴士,仿佛把穿搭难题浓缩成一张张思维导图,让观众在短时间内就能学会关键技巧,甚至直接套用到自己身上。

在讲解色彩逻辑的视频中,他用美术中的“色环对比色”来说明如何打破“黑白灰”搭配的惯性思维;在“631公式”的视频里,他拆解穿搭比例,让“不知道怎么穿”的男生有章可循。风格不变,仍有棱角,但让人看得懂、学得会。

@1闰 从631色彩逻辑深层次拆解穿搭

@1闰 的内容迭代,很快就收到回响。评论区开始有粉丝留言:“原来还能这样搭?”“学到了!”还有人直接照着视频下单了同款成套衣服。“这种时候,是我最有成就感的时候。”1闰说,因为自己的表达被更多人听懂了。

@1闰 评论区粉丝积极留言

“男生们过去是‘随便穿’,现在是‘我也想穿得好看一点’。”@1闰 发现,近几年,男性对穿搭的需求正在悄然上升。但与女性相比,这种觉醒更克制、更实用:“相比之下,男性可能预算不多,需要更适合的、稳定的风格。最好穿得得体,又不显得用力。”而他的公式解说穿搭,恰好回应了这种心理需求:让穿搭这件事从玄学变成系统,从跟风变成选择。

事实上,生活中@1闰 性格温和内敛,不善表达,和镜头前的“张扬个性”似乎不搭边。但这种反差在他身上并不矛盾,反而构成了一个更完整的表达体系。对他来说,穿搭不是一门孤立的美学,它能影响一个人的心情和气场,也是自我的延伸表达。当语言收敛,就把风格当语言。@1闰 用他的方式,为男性用户展示用穿搭完善个人表达的可能。

抖音精选时尚创作者 @小程不烦

风格不设限,自由才完整

@小程不烦 的穿搭,像一盒精心混装的彩色拼图。

今天是毛线吊带叠背心配牛仔裤的甜酷混搭,明天又成了波西米亚长裙加串珠腰链的异域少女。@小程不烦 的风格就像拼图游戏,色彩互撞、配饰闪亮,但落在她身上,却意外融合、有序有性格,让人忍不住多看一眼。

她的穿搭灵感,常从一个配饰、一个图案、一种材质出发,随后如拼贴画般层层叠加。不拘一格的搭配逻辑背后,是她对比例、质感的敏感捕捉。她常在视频中用轻松的语气分享搭配思路,带点自我调侃的语感和松弛感,让人不自觉地跟着她松弛了一下:“原来风格和生活,不需要太正经。”

她说不出自己的风格,也不想定义:“有了定义,就等于设下了边界。”

@小程不烦 彩色拼图般的穿搭风格

起初她也犹豫。刚做视频那会儿,小程常常陷入自我审查的反复拉扯,觉得“萌新”不该太显眼。但她越穿越自由,越拍越笃定。“时尚的包容度太高了,它根本不要求你对,反而鼓励你去试。”

如今的视频风格愈发解放,穿搭逐渐自成一派。她说自己也会设定规则,比如“全身不超过八种颜色”、“戴了项链戒指耳环就不戴手链”。但说完又笑:“其实我也不知道这算哪门子的规则,大概只是遵循了我心里的规则”

在小程看来,穿搭的乐趣,就像充满好奇的去探索。即便有时候会少了一点“章法”。——“我的粉丝总希望我能少叠一些!””但小程的回答是一种温柔的坚持:她想提供的不是模板,而是一个思路,一种可能性。“希望我的搭配,能在你心里种下一颗种子。不是模仿我,而是鼓励你找到你自己的表达方式。”

@小程不烦 充满自我表达的叠搭

在她看来,穿搭是一种自我表达,但穿搭的意义从不是“穿给别人看”, 而是出于一种对自己的照顾与爱护。“穿出自己”这件事,不该以标准衡量,而是看你是否从中获得快乐、舒适、勇气和自由感。

风格不是答案,而是提问;不是统一标准,而是个人选项。它是通往自我照顾、自我确认的路径,哪怕只是从早晨那一件衣服开始。

她不讲公式,不推清单。但她在镜子前的搭配自拍,在街头巷尾的每一次“FitCheck”,都是种邀请——邀请你也从衣柜中,找回那个更自由的自己。

@小程不烦 和 @门腔 的情侣搭配

抖音精选时尚创作者 @AbbyAB

与生活同频

才是最自洽的长期主义

Abby的衣橱不复杂:灰调、米色、棉麻、皮革……没有季度爆款,没有扎眼大Logo,一切都节制、有序,让人看着安心。

如果不是为了剪辑练习,@AbbyAB 可能不会走上穿搭师的路。服装,作为她随手打开衣柜就可以获得的素材,多年来早已被她参悟出穿搭哲学,分享起来游刃有余:不过度、不炫技、有质感,讲究实穿,忠于生活。

@AbbyAB 忠于生活的“基础款”穿搭哲学

可她并不是一开始就这样穿的。学生时代,她是潮流弄潮儿:从精致的宫廷风到拴着大链子的廓形牛仔裤,再到满身毛绒绒,每一件都在努力“出众”。

“那时候就想成为焦点。”她笑说,“它确实让我快乐,只是有时穿上会没那么舒服。”

工作之后,她又转向大牌,跟大多数普通女孩一样,渴望“穿得像某种人”:logo是标签,新款是密码,虽然是被虚荣心驱使,但也确实接触到了更好的剪裁和面料,品味在逐渐塑造。

审美的变化没有顿悟式节点,是生活教会她做减法。从职场起伏到成家育儿,她的身份标签不断叠加,时间变得珍贵,情绪也更坦然。“以前出门得精心准备一个小时,但多了这些身份之后,就很自然地就放弃了某些执念,让体验优先于视觉。”

@AbbyAB “育儿”身份下的母女穿搭

不再买一次性的服饰,因为会不舒服;季度爆款要慎重,流行时烂大街,过季了就要占柜子落灰;不执着于追求大牌,布口袋反而松弛——什么“奢”不“奢”的,生活冷暖自知,何必秀给人看?

如今的Abby,穿衣有三条原则:

第一是礼节——意味着要尊重环境。她在意特殊场合着装,在意上下班场合切换是否得体。“衣服是一个人和社会关系的最外层呈现,有些场合太我行我素,是失礼的。”

第二是舒适——是对身体的善意。她更倾向于柔软的面料、合身而非紧绷的版型,“以前会执着于穿得瘦,现在我只想穿得轻。”

第三是长期主义——这是衣橱的根基。她不迷信某个流行色,也不急着上新。反而更重视面料、剪裁、重复率。“我不完全认同市场上把贵价产品直接冠以长期主义的帽子,真正适合自己的东西,才会被你长期的使用下去。”

@AbbyAB 舒适使用的穿搭技巧

@AbbyAB 的视频节奏明快,却不炫目,镜头明朗克制,没有繁杂的滤镜,用自然光展现衣物细节。面对镜头的她落落大方,用最平实的语气和观众对话:“这件穿了五年了,还是觉得很顺眼。”

在一众“种草”“拔草”轮番上阵的穿搭视频中,@AbbyAB 另辟蹊径,开设「不要买」的系列专栏。她会从当下热门风格出发,指出那些看似流行、实则容易盲从的单品——比如颜色过于鲜明却难以搭配的单品,或是剪裁不实用、只适合拍照的“社交风穿搭”。她不是站在高处否定流行,而是试图让更多人停下来,审视“这件东西真的是我需要的吗?适合我吗?”

Abby想传达的,是对趋势的追逐,不应该淹没个体的判断力。理想的衣橱不是堆满当季新品,而是留住真正贴合自我、能陪你走一段路的衣物。“‘不要买’不等于否定时尚,而是一次重新认识自己的练习。”

@AbbyAB “买错=浪费钱”的时尚公式

在Abby的穿搭哲学之中,服装的选择,基于对自我的认知和了解之上。视频前端能够呈现的内容只是皮表:着装、配饰、身材、比例、五官。但真正重要的是外表之下的你:你的性格、力量、生活主张。

穿搭着装,并非表面的搭配策略,而是一条探索自我的路径。Abby的穿搭视频更像是一种“内心的秩序”:给人一种可被模仿、可被靠近的美学秩序。在其中不断挖掘真正适合自己的,符合内心的服饰,进而为生活构建稳定的秩序,当秩序稳定,犹豫就会减少,确定感也会慢慢落实。

最终,你会发现:你开始更清楚地知道“我是谁”,知道哪些衣服是“真正我的延续”,也逐渐明白,衣服不只是陪你上镜,更是陪你过日子的伙伴。

穿搭视频的迷人之处,

或许从来都不止于“好看”

我们为什么反复点开穿搭视频?不是只为“变好看”,更是想从中找到“我可以是怎样的人”的线索。在充满不确定的世界里,选择今天穿什么,或许是我们为数不多能握在手中的、关于“定义自己”的小小自由。

有人在@1闰 的视频里找方法,色彩与比例公式让搭配变得有章可循;有人在@小程不烦 的风格里找到灵感,她用叠穿和撞色告诉你,规则也可以自己定;也有人从@AbbyAB 那里获得秩序,她用稳定的衣橱节奏,帮人从时尚焦虑中抽身。

穿搭博主们独特的视频风格

这些抖音视频提供了一种选择:我不需要被定义,我可以慢慢摸索出属于自己的样子,穿出一个“我就是我”的日常。

都说时尚是一门功课,抖音上的穿搭创作者们不是讲师,更像“时尚自学班”的同桌。@hello我是沱沱 擅长围绕一件单品做出多种风格演绎,每条视频都像一次风格“微实验”;@LIEER莎莎 是清爽挂的“衣橱军师”,主打实用技巧与万能公式,轻松穿出日常的高定感;@张心蓝 以“测衣”出圈,带不同身材小伙伴实测神裤神衣,筛选真正好穿的质感单品;@禾子陈 偏爱中性无性别风,混搭出率性、松弛又自由的日常表达;@BettySays 解析穿搭背后的审美逻辑与趋势脉络,是让你忍不住做笔记的知识输出型博主;@小小小小白 则坚持实用主义,推荐清新休闲风格单品,通勤日常皆宜,是那种“看起来没费力、但很舒服”的温柔选择。

不同创作者们组成的“抖音穿搭群像”

他们每个人的视频,都像是一扇窗:从不同角度照亮生活里的更多表达方式。每个人都风格都不尽相同,但共同构成了一个更立体的“抖音穿搭群像”——有时髦的公式,有创意的混搭,有温柔的日常,最重要的是:都有“活着”的温度。

最近,抖音&抖音精选联合时尚芭莎将这份实践经验汇总,发布了《抖音时尚「有效穿搭」创作灵感趋势》手册,从真实的内容实践中,整理出穿搭方法论,陪用户一起,把“看别人怎么穿”变成“我自己怎么穿”的勇气,帮助年轻人们,补上这堂“没人教的自我表达课”。

同时,用户也可以在抖音搜索「抖音趋势榜」,还能查看到最新火热的风格趋势。不止有实用的穿搭灵感,还有像“伪素颜通勤妆”这种能让人悄悄变好看的技巧,或者“恋夏度假妆”这样一刷就开心的高饱和系妆容——从衣橱到妆面,总能找到回应当下情绪的表达方式。目前在「抖音趋势榜」上受到欢迎的,还有 cleanfit、老钱风、新中式、恋夏风等热门风格,从实用到氛围感全覆盖,提供了自我风格表达的多种选择。

时尚无门槛,它从生活出发,最终回到生活。停留在T台和视频里的时尚意义有限,街头巷尾的“实践”才真正鲜活。也许最开始的那套穿搭是照搬,但从收获自信那一刻开始,“抄答案”进化成了“写自传”。

借助着时尚穿搭师们打造的一面面鲜活的“生活的镜子”,无数站在镜子前的我们,分明也把自己看得更清楚了。

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