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该3架飞机实际上是旗下的飞机租赁公司AVMAX与俄罗斯航司开展租赁业务,最终导致的结果。
2025年8月12日,地处广州的一家上市公司山河智能发布公告称:
3架租赁给俄罗斯的飞机无法收回多年后,收到了来自保险公司的赔偿。
该3架飞机实际上是旗下的飞机租赁公司AVMAX与俄罗斯航司开展租赁业务,最终导致的结果。
一、收购AVMAX,开展飞机租赁业务
AVMAX公司一家位于加拿大的航空服务公司,业务范畴广泛,涵盖了飞机租赁、销售、零配件供应、维修维护、包机服务、航空电子设备服务、工程技术支持以及飞机喷涂等多个领域。
Avmax 的机队规模庞大,拥有百余架飞机,机型多样,其中包括庞巴迪民用支线喷气飞机等主流机型。
2015 年,公司正式开启布局航空产业链的征程,彼时的AVMAX在北美航空市场已崭露头角,系北美最大的支线飞机租赁和维修公司,在航空业界积累了丰富的资源和成熟的运营经验。
2016 年,山河智能成功收购 AVMAX 60% 的股权,由此实现对 AVMAX 的控股,AVMAX 正式成为山河智能旗下一员。
此后数年,山河智能持续发力,陆续完成对 AVMAX 剩余 40% 股权的收购,最终实现对 AVMAX 的 100% 持股,将 AVMAX 彻底纳入麾下,为公司在航空业务板块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AVMAX也成了山河智能的主要利润来源。
2024年度,AVMAX公司净利润8942万元,而山河智能才2097万元的利润。
二、合作对象:俄航隐忧
AVMAX 在海外飞机租赁市场有着广泛的合作布局,与多家俄罗斯航空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
其中,在俄乌冲突发生前,还有两家俄罗斯航司在合作过程中。
一是Yakutia Airlines。
该公司拥有 9 架飞机,机型较为多样,包括 4 架 B737、2 架 DHC-8-300 以及 3 架 Sukhoi Superjet 100 - 95。
DHC-8-300 是德·哈维兰公司生产的涡桨支线客机,适合中短途航线运营;Sukhoi Superjet 100 - 95 则是俄罗斯自主研发的支线客机,体现了俄罗斯在航空制造领域的技术实力。
二是Aurora JSC
该公司拥有 19 架飞机,涵盖 8 架 A319、3 架 DHC - 6 飞机以及 8 架 DHC - 8 飞机。
DHC - 8型飞机,是庞巴迪旗下德・哈维兰研制的涡桨飞机,凭借其出色的短距起降性能,在一些机场条件受限、客流量相对较小的地区航线运营中具有明显优势。
其中有三架DHC - 8型是租赁自AVMAX公司。
三、合作终止,飞机被扣
自 2022 年 2 月地缘政治冲突以来,航空业成为受制裁影响的重点领域。
在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下,AVMAX 根据相关政策,不得不多次尝试召回租赁在俄罗斯的飞机。
但事与愿违,尽管 AVMAX 持续进行交涉与回收操作,仍无法成功收回涉事飞机。
飞机被扣对 AVMAX 的业务和财务状况造成了沉重打击。
2022年度,AVMAX净亏2.74亿元,主要就是由于租赁给俄罗斯的公司飞机无法收回计提减值损失所致。
飞机作为航空公司的重要资产,其无法收回不仅意味着租赁收入的中断,还导致大量资产减值,严重影响了公司的盈利能力和财务稳定性。
此外,飞机被扣还可能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如客户信任度下降、业务拓展受阻等,对公司的长期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四、三年索赔,终获赔偿
面对飞机无法收回的困境,AVMAX 并未放弃权益的维护。
在漫长的 3 年时间里,AVMAX 与飞机保险承保人就赔付方案展开了艰苦的协商。
近日,双方终于达成一致意见,确认 AVMAX 可从保险承保商获得的保险理赔款为 2900 万美元,扣除律师费用等后的保险赔付款净额为 2296.51 万美元。
截至目前,AVMAX 已全额收到这笔赔付款,折算人民币约1.64亿元。
五、不止一家,中企困境
事实上,AVMAX 并非唯一在俄罗斯面临飞机租赁困境的中企。
日发精机旗下 Airwork 公司5架波音757飞机被扣留在俄罗斯,提资产减值准备7.41亿元,Airwork公司已向法院提起诉讼。
中银航空租赁旗下有17架飞机被扣留在俄罗斯境内。
经过漫长的协商,中银航空于2023年与俄罗斯NSK保险公司就8架滞俄飞机达成和解协议,收到了2.08亿美元现金付款,并停止对相关方索赔。
不过,中银航空仍表示将继续争取收回17架滞俄飞机的全部价值 。
同样,国银租赁也曾与俄罗斯方面就飞机被扣问题进行艰难谈判,在2023年10月中旬,俄航向国银租赁支付了约14.2亿元人民币,用于解决4架俄航运营的空客A320系列客机相关问题 。
此外渤海租赁旗下的AVOLON、光大集团旗下的中飞租赁均有飞机被扣俄罗斯。
此次山河智能的索赔案例不仅关乎自身资产权益,这反映出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中企在海外航空资产运营方面面临着巨大挑战。
地缘政治冲突带来的制裁风险、资产回收困难、保险理赔复杂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中企的海外业务拓展和资产安全。
中企需要在未来的海外业务布局中,更加充分地评估政治风险,完善合同条款设计,强化保险等风险应对机制,以提升在复杂国际环境下的抗风险能力。
来源:民航之翼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