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田雅阁 PHEV 在 2025 年 7 月仅售出 257 台,销量低迷的核心原因可从品牌价值、产品力、市场竞争、用户体验四个维度深入剖析,结合其参数表现与行业趋势,具体原因如下:
本田雅阁 PHEV 在 2025 年 7 月仅售出 257 台,销量低迷的核心原因可从品牌价值、产品力、市场竞争、用户体验四个维度深入剖析,结合其参数表现与行业趋势,具体原因如下:
品牌价值与市场定位的深层割裂
传统车企转型的信任鸿沟
本田作为燃油车时代的技术担当,在新能源领域的品牌溢价、影响力显著低于比亚迪、特斯拉等新势力。用户调研显示,部分消费者认为 “雅阁 PHEV 是燃油车改电动”,而15万 - 25 万元预算用户更倾向选择技术标签鲜明的头部品牌。尽管雅阁 PHEV 搭载第四代 i-MMD 混动系统(2.0L 阿特金森发动机 + 135kW 电机,综合功率 152kW),但用户对其新能源技术认可度不足,更愿为比亚迪 DM-i 的 “刀片电池 + 绿牌政策” 支付溢价。
定价策略与市场需求的错位
雅阁 PHEV 主销车型(豪华版 22.68 万元、尊贵版 23.88 万元)与比亚迪汉 DM-i、吉利银河星耀8形成直接竞争。相比之下,雅阁 PHEV 的起售价较高,其配置水平与竞品相比缺乏吸引力。例如,汉 DM-i 125km 激光雷达智驾型配备激光雷达和城市 NOA 功能,而雅阁 PHEV 全系仅支持基础 L2 级辅助驾驶。
技术路线与行业趋势的脱节
2025 年新能源车渗透率已达 80%,但雅阁 PHEV 仍依赖 “油改电” 平台,缺乏 800V 高压快充、CTC 电池车身一体化等前沿技术。其 NEDC 纯电续航 106km(WLTC 82km)虽满足日常通勤,但对比汉 DM-i 125km 续航和银河星耀8的续航,竞争力不足。更关键的是,雅阁 PHEV 不支持快充(慢充需 8 小时),而竞品普遍支持 快充功能。
智能化体验的代际差距
车机系统搭载 Honda Connect 4.0,语音识别准确率 85%(竞品普遍 95% 以上)。对比之下,汉 DM-i 的 DiLink 4.0 系统支持 5G 网络、华为 HiCar 和海量应用,银河 L6 的 Flyme Auto 系统实现手机 - 车机无缝互联。此外,雅阁 PHEV 的 Honda SENSING 360 + 系统仅支持高速 NOA,而竞品已普及城市道路全场景辅助驾驶。
市场竞争与行业趋势的双重挤压
头部品牌的技术碾压与价格下探
合资品牌降维打击:丰田凯美瑞双擎凭借 THS 混动系统的成熟口碑分流用户,而雅阁 PHEV 的 “油改电” 标签削弱了技术信任。
新能源车型降本冲击:零跑 C11 增程版综合续航 1190km,且支持快充,雅阁 PHEV 的燃油经济性优势荡然无存。
2025 年上半年 PHEV 销量同比增长 45%,但增长主力集中在 10 万 - 20 万元区间(如宋 PLUS DM-i),而雅阁 PHEV 所在的 20 万 - 30 万元市场已被理想 L6、问界 M7 等车型抢占了不少份额。
用户体验与营销传播的系统性失误
设计语言与主流审美的脱节
雅阁 PHEV 采用 “典雅复古” 设计,但用户反馈 “外观过于平淡,缺乏家用轿车的时尚感”。
雅阁 PHEV 的销量困境本质是品牌价值、产品力与市场需求的三重错位:品牌未能摆脱 “燃油车转型” 标签,产品续航与智能化未达用户预期,市场竞争中缺乏差异化优势。若要破局,需聚焦两点:
技术差异化突破:推出华为乾崑智驾版(搭载激光雷达和城市 NOA),将 NEDC 纯电续航提升至 180km 以上,并标配快充功能(30%-80% 充电≤25 分钟),同时针对家庭用户优化座椅舒适性配置。
来源:秒速懂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