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8月15日全国生态日到来之际,暑期人声鼎沸的沈阳市铁西区垃圾分类宣教中心,又迎来新一波历史性迭代。中粮可口可乐“不瓶凡”的循环美学科普空间点亮中心的可回收主题区。随着沈阳市铁西区城管局副局长吴艳齐与辽宁中粮可口可乐公关传播总监宋欣共同揭幕象征政企紧扣
2025年8月15日全国生态日到来之际,暑期人声鼎沸的沈阳市铁西区垃圾分类宣教中心,又迎来新一波历史性迭代。中粮可口可乐“不瓶凡”的循环美学科普空间点亮中心的可回收主题区。随着沈阳市铁西区城管局副局长吴艳齐与辽宁中粮可口可乐公关传播总监宋欣共同揭幕象征政企紧扣绿色之手的空间匾额,宣告这方融合rPET美学科技与分类智慧的绿色地标精彩面市,标志着“政府+企业+公众”的环保协作模式迈入立体实践新阶段。
从减塑先锋到循环美学策源地
回溯中粮可口可乐的可持续包装环保探索,2018年至今,其循环经济理念早已深植社群。企业以技术创新与社会共创为核心,从印刻着“回收我”标识的一瓶瓶全品类畅爽饮品出发,不断协同政府、公益组织、塑料再生制造伙伴与潮流设计师等有机力量共创有“生命力”的rPET饮料瓶再生制品,并最终通过创意迭起的回收科普与rPET潮品展,将循环美学从概念具象为可触摸、可穿戴、可分享的美学体验和触手可及的美好日常,让可持续生活方式真正走近社群。据悉,这一“不瓶凡”的创新实践在辽宁已开展300余场次,影响超4000万人群。
沈阳市铁西区垃圾分类宣教中心是沈阳市最大的垃圾分类宣教中心,年均接待观众9000余人次。此次,“不瓶凡”的循环美学科普空间在铁西区垃圾分类宣教中心的成功落地,以前瞻性的理念、技术与美学水准迭代了中心有关塑料制品回收利用的魅力窗口,也为这一风靡辽沈的环保概念展建起了一方长期、持续与公众深度交流的家园,可谓政企共塑循环经济“可”能性的又一次新突破。正如,沈阳市铁西区城管局分类办科长田野致辞中强调:“科普空间开创‘企业环展+宣教中心’教育新模式,让分类投放-资源回收-循环利用全链条可触可感!”
循环经济的“七十二变”密码
午后,宣教中心再次开启传统项目——“空瓶集结号”行动。20余名青年志愿者及市民如常,带着家中留存的回收瓶来兑换积分与赠饮,瓶盖则将汇入接下来的艺术再生流。政企双方代表将刚刚回收清洗的瓶盖嵌入墙面,为沈阳市垃圾分类标识图案的瓶盖艺术墙拼上最后一抹亮色。300枚彩色瓶盖如马赛克般重组,深蓝象征浑河碧波,翠绿勾勒棋盘山轮廓,用绿水青山的美好向往与美学意向,将废弃物的标签彻底消解。正如宋欣阐释:“每个瓶盖都是市民环保行动的‘时间胶囊’,未来所有参观者都可参与续写这面艺术墙。”
随后的“不瓶凡”科普时间,大屏幕上,一只饮料瓶的“生命周期”徐徐展开,观众们通过视频与科普漫画详细了解了rPET材料的再生工艺,更通过潮感十足的rPET书包、衣服、饮料瓶盖再生飞盘、温暖包等潮品,沉浸式感受到饮料瓶如何通过科技赋能,实现从“垃圾”到时尚单品的华丽转身。
一只印有蓝色帐篷标识的帆布包成功的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它由24个回收饮料瓶制成,正是风靡全国的“24包”。跟随志愿者的展示与讲解,人们了解到,包中这块蓝色帐篷布正是真实服役的rPET救灾帐篷的一角,与帐篷同时抵达的还有中粮可口可乐24小时内送达灾区的净水。
“回收我-回头见-回来了”的铁西答卷
回收饮料瓶,不仅可以用循环利用的方式实现减塑,更会帮助减少石油原生塑料材料的使用。从多元共创的技术革新,到宣教阵地的理念创新,再到青年群体的意识焕新,一条清晰的绿色脉络正在铁西区延伸。当循环经济从文件概念转化为可触可感的艺术存在,环保才能真正实现从“新时尚”向“新日常”的历史性跨越。这里诞生的不仅是科普空间,更是一座连接政府、企业与公众的“生态立交桥”。它指向的未来,正如透明rPET折射的光芒——纯净,坚韧,生生不息。
编辑:李明
校对:杨旭
责编:刘新
来源:北国网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