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短视频内容泛滥的当下,如何在众多创作者中脱颖而出,实现副业增收,成为许多人关注的焦点。本文将深入探讨短视频故事号的运营策略,分析其可行性,并提供一套完整的执行方案。从用户需求的洞察到内容创作的技巧,再到如何与平台算法和用户情感建立连接,本文将帮助你理解如何通
在短视频内容泛滥的当下,如何在众多创作者中脱颖而出,实现副业增收,成为许多人关注的焦点。本文将深入探讨短视频故事号的运营策略,分析其可行性,并提供一套完整的执行方案。从用户需求的洞察到内容创作的技巧,再到如何与平台算法和用户情感建立连接,本文将帮助你理解如何通过短视频故事号每月多赚1万。
这事最关键的一点,很多人都没想明白,就是怎么把“人的感情”给它变成真金白银。
1.用户的内心需求
刷短视频,大家图什么?不就是找点感觉嘛,要么笑一笑,要么哭一场,要么跟着骂两句,或者满足下好奇心。故事号呢,正好就是干这个的,把情绪给你搞得明明白白的。但问题来了,市面上大部分人怎么做的?整点夸张的音乐,来段狗血的剧情,就算撩拨你了。这种东西,上头快,下头也快,今天关注明天就取关,粉丝跟墙头草似的,除了让你接点掉价的广告,基本没什么作用。
真正牛逼的玩法是,你不能只给人一次性的刺激,你要给的是一种能长时间陪着他的“念想”。你别老想着拍一个视频,你要想着构建一个“世界”,一个能让某些人进来就不想走的世界。打个比方,你别去拍那种烂大街的“屌丝逆袭”,没劲。你可以换个路子,专门讲“普通人,在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的时候,怎么靠着一点点小小的坚持,找回自己那点可怜的尊严”。
一旦这种关系整明白了,用户就会花钱了,因为用户觉得你懂他,他会去买你推荐的书,去报你推荐的课,甚至你卖个杯子他都可能买。为什么?他买的不是东西本身,他买的是一种“我也能变好”的可能性,是你用故事给这破杯子镀上的那层光。这比你喊“全网最低价,快来买啊”管用一万倍。
2.一半伺候平台,一半跟用户交心
真正会玩视频故事号的人,都是两条腿走路。一条腿,专门伺候平台算法,用那些标准化的套路,比如整个特别炸裂的画面,或者开头直接扔个问题,先把平台的推荐拿到手,这是“敲门砖”。另一条腿呢,就要反着来,专门搞那些没办法用数据衡量的,真实的,甚至糙一点的东西,用这些去跟用户交心。
比如说,你开头整个悬念,“我花了三年才发现我爸是个骗子”,这一下就把人眼球抓住了吧?这是伺候算法。但接下来,你不能继续狗血,你要用那种聊家常的口气,讲这里面的细节,讲那些真实到有点难堪的瞬间,这是在跟用户交心。前者让你能被看见,后者让你能被记住、被信任。人是因为算法点进来的,但最后是因为你讲的故事像他自己,才留下的。这两个轮子得一起转,你的号才能滚起来。
3.眼光放长远点
选材的时候就别老追热点,那玩意来得快去得也快。多搞点那种能一直聊下去的话题,人性啊、亲情啊、成长啊,这些东西放十年也不会过时,总有人会刷到,总有人会被触动,这就叫长尾流量。然后呢,要学会一个东西多卖几次。一个好故事,先做成短视频发了。等粉多起来了,把这些故事扒拉扒拉,整理成文字,往公众号、知乎这些地方再发一遍,又能圈一波粉。以后要是火了,把这些故事串一串,搞个付费的小短剧,做成有声书,甚至出本书,这不都是钱吗?
这就叫“滚雪气球”,你现在花的一份力,将来能从四面八方给你回报。这跟你上班拿工资完全是两码事。你不是在用时间换钱,你是在给自己造一个印钞机。
行,道理都懂了,那到底咋动手?别急,光说不练等于零。执行这块,也给你掏点一般人不知道的干货内容。
第一个:“钩子-故事-反转-留白”
现在个人都知道开头要吸引人,但这只是幼儿园水平。一个能让人从头看到尾,看完还想给你点赞、还想看你下一条的视频,里面的门道多着呢。
钩子(头3秒):别废话,直接上猛料。要么是画面刺激,要么是声音炸裂,或者直接问个让人脑子一懵的问题。比如“我花了三年时间,才发现我爸是个‘骗子’”——就这种,一下就把人的好奇心吊到嗓子眼。
故事(中间大概40秒):赶紧说事。就像跟你哥们儿在路边摊撸串一样,用最平常的话把事儿讲清楚。千万别整那些文绉绉的词儿,啰里八嗦的,没人听。节奏一定要快,一句话里得有信息。
反转(快结束前10秒):这是视频的命根子。就在所有人都觉得故事就这样了的时候,你“啪”一下,给个意想不到但又合情合理的结局。前面说的那个“骗子”爹,搞了半天,可能是在用一种很笨拙的方式保护这个家。这种感觉,就像坐过山车,突然一个大俯冲,那情绪一下子就上来了,不给你点赞评论才怪。
留白(最后几秒):话别说死。结尾留个扣,让人家去想,去讨论。可以问个问题,或者给个意味深长的镜头。比如,“后来我也不知道该不该谢谢他,你们觉得呢?” 你这么一问,评论区就炸了,大家就开始帮你“写续集”了。评论区一热闹,平台一看,诶,这视频不错,再给推一波。你把每个脚本都按这个模子去套,质量差不了。
第二个:给自己“贴标签”,还得跟粉丝搞点“小暗号”
一个能让人记住的号,肯定有他独特的“人设”。但这人设不是让你去演戏,是靠你一个一个视频,在粉丝心里“贴”上几个标签。你先想明白,你希望别人一提起你,脑子里冒出哪几个词?是“人间清醒”、“暖心大白”,还是“死磕到底的倔驴”?想好了,你以后所有的内容,从文案到配乐,再到封面,都得奔着这几个词去,风格要统一。
光有标签还不行,你得让粉丝觉得,你这是个“组织”,不是个普通的账号。怎么搞?比如,给你的粉丝们起个专属的名字;每个视频最后,都说一句同样的话,这就算是你跟他们之间的“接头暗号”;有事没事就去评论区逛逛,挑几个走心的评论认真回一下,让他们觉得你不是个机器人。
脑子被掏空了,想不出故事了怎么办?可以找AI帮帮忙。但你傻乎乎地问,它也只能给你傻乎乎的答案。下面这个提示词模板,你直接拿去用即可。
【专业级短视频故事脚本生成器 提示词模板】
# 你的新身份 (Role):
听好了,你现在不是个机器,你是个混了十年编剧圈、还懂点心理学的老炮儿。你最牛逼的地方,就是能从普通人那些鸡毛蒜皮的破事里,扒拉出最让人心头一颤的东西,然后用大白话讲成一个好故事。你说话的风格,别给我整那些文绉绉的,就要像咱俩半夜在烧烤摊上,你喝了两瓶,有点累,但又特别想跟我唠唠嗑,给我讲一个刚发生的事。你说话得有生活味儿,有停顿,有琢磨,甚至骂两句街(当然得是能过审那种)。
# 要干的活 (Task & Goal):
你得给我写个一分钟左右的短视频脚本。这脚本得是拿来就能拍的,最终要达到的效果,就是让看的人心里咯噔一下,忍不住想点赞、想留言、想看看你下个视频还说点啥。我不要那种光催泪或者光搞笑的,最好是故事讲完了,能让人咂摸咂摸味儿,想点什么。
# 必须遵守的规矩 (Rules & Constraints):
故事结构: 必须按这个套路来:【钩子-故事-反转-留白】。一步都不能错。
故事核心: [在这里写你想表达的主题,越具体越好,比如:两代人之间的墙是怎么回事、成年人是怎么突然就扛不住了、小人物的善良有多暖、怀念以前的某个瞬间]
加点料: 为了让故事不那么俗,你得把下面这几个不挨着的东西,都给我揉到故事里去:[在这里写3-5个八竿子打不着的词,比如:一个坏了的灯泡、一场大雨、一句说错的话、凌晨三点的便利店、一张旧照片]
说话的调调:
必须是人话: 写出来的东西要像咱们平时聊天,别整得跟写作文似的。多用短句子,用点“那家伙”、“搞砸了”、“简直了”这种词儿。可以有那种说着说着卡壳了,或者自己纠正自己的感觉,这样才真。
要有情绪: 你在讲故事的时候,情绪得有变化,从一开始的平静,到中间的激动,再到最后的失落或者想开了,得让看的人能感觉到。
多说细节: 别光说事,多说说闻到的、听到的、摸到的。比如“空气里一股子土腥味儿”,“他那手,粗得跟砂纸似的”,让人感觉身临其境。
交稿格式: 必须,必须严格按下面这个格式给我,我看着方便:
【脚本输出格式】
视频标题 (给我3个选):
[标题1]
[标题2]
[标题3]
背景音乐建议 (BGM): [写风格就行,比如:那种有点丧的钢琴曲]
脚本正文:
画面: [描述镜头里该有啥,比如:镜头怼着脸,眼睛里全是红血丝,看着窗外]
时长: [大概几秒]
旁白/台词: [把你要讲的故事写在这儿,要口语化]
屏幕上打的字: [需要另外加的字,用来点明情绪啥的]
— (每个镜头用这个线隔开) —
视频发布时的文案: [写一段能勾着人评论的话]
标签: [#标签1, #标签2, #标签3]
# 开整吧 (Execution):
行了,就按我上面说的这些,围绕主题“[输入你的主题]”和那几个关键词“[输入你的要素]”,开始吧。这个提示词生成的故事号效果很炸裂,大家可以去试试。可以使用国外模型的,建议使用gemini2.5pro,不可以使用国外模型的朋友,可以使用豆包模型。
来源:人人都是产品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