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明德理工学院“科教兴国·智能双翼”团队赴蓝田开展社会实践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15 16:45 3

摘要:7月15日至24日,西安明德理工学院创新创业学院“科教兴国·智能双翼”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深入陕西省蓝田县绿之圣社区,开展为期10天的科技教育实践活动。此次活动以“科技+教育”为核心,通过编程启蒙、机械创新、艺术创作与科技体验四大模块,为乡村儿童打开科学视

7月15日至24日,西安明德理工学院创新创业学院“科教兴国·智能双翼”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深入陕西省蓝田县绿之圣社区,开展为期10天的科技教育实践活动。此次活动以“科技+教育”为核心,通过编程启蒙、机械创新、艺术创作与科技体验四大模块,为乡村儿童打开科学视野,为基层教育注入创新动能,充分彰显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服务国家战略的责任担当。

科技筑梦 多元课程点燃乡村儿童科学热情

作为创新创业学院的品牌实践项目,“科教兴国·智能双翼”实践队始终秉持“做中学、学中悟、悟中创”的教育理念,将前沿科技与基础教育深度融合,构建起“理论+实践+创新”的立体化课程体系。

实践队以“小猫走迷宫”“画笔舞动”等趣味编程项目为载体,将抽象的编程语言转化为可视化互动体验。孩子们在志愿者指导下编写循环语句、控制角色运动,通过亲手实现动画效果,深刻体会到代码背后的逻辑之美。

在“智能机械车”实践环节,孩子们化身小小工程师,从认识电机、传感器到组装电路、调试程序,亲手打造属于自己的遥控小车。面对小车运行故障,孩子们自发组建“维修小组”,通过团队协作解决问题。

无人机飞行体验环节成为活动的高潮。志愿者演示飞行原理后,孩子们亲手操控无人机起飞、悬停、降落,目睹科技在蓝天中划出的优美弧线。与此同时,涂石膏娃娃活动以艺术形式释放创造力,孩子们用五彩颜料描绘星空、卡通形象,既锻炼了审美能力,也增进了同伴间的交流与合作。

此次实践不仅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创新探索,更是高校服务基层、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创新创业学院依托“三下乡”“四百工程”平台,深化校地合作,推动教育资源下沉,为乡村儿童打开认知世界的窗口。

精准对接需求 践行责任担当

实践队通过入户调研、街头访谈等形式,深入了解社区儿童的学习需求和家长对素质教育的期待。调研结果显示,超过80%的家长希望孩子接触编程、机械等前沿知识。基于此,实践队将课程设计与居民反馈紧密结合,确保活动“接地气、有人气”。

此次活动是继2024年“科技强国,未来有我”科普行动的延续。去年,实践队在突发水患中守护学生安全,今年又以科技教育回馈社区。蓝田县融媒体中心记者感慨:“他们不仅是科技传播者,更是乡村教育的守护者。”《劳动者报》记录下孩子们的成长故事——去年参与航模的孩子,今年已能独立调试机械小车,这种“传帮带”的教育接力令人动容。

青春力量:实践育人与时代使命的深度融合

作为西安明德理工学院创新创业学院的标杆项目,此次实践队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社会实践,引导青年学生在基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指导教师奚颖表示:“这次实践不仅是科技传播,更是对‘大思政课’理念的生动诠释。学生在服务中体悟社会责任,在协作中锤炼团队精神,在调研中增强家国情怀。”实践队员通过走访农户、参与乡村治理,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的迫切需求,纷纷表示要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投身国家战略发展。

实践队完成《蓝田县青少年科技教育现状与发展线下调研问卷》,提出“定制化科技课程”“校社共建科普基地”等建议,为后续校地合作提供依据。同时,实践队将机械小车制作流程整理为标准化教案,计划在更多乡村学校推广,形成可复制的教育模式。

实践队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聚焦“科技+教育+乡村振兴”领域,探索人工智能、智慧农业等新技术在乡村的应用场景。通过“揭榜挂帅”机制,联合企业、科研机构解决基层实际问题,让科技真正服务于民。

“科教兴国·智能双翼”实践队的蓝田之行,是西安明德理工学院创新创业学院践行“三三四”实践育人体系的缩影。从编程课堂到机械工坊,从艺术创作到无人机飞场,青年学子用科技的力量点燃乡村儿童的梦想,用青春的热忱书写乡村振兴的答卷。正如实践队成员所言:“我们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希望的播种者。未来,我们将继续以智能双翼,托举更多乡村孩子的星辰大海。”

西安明德理工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将持续深化校地合作,以科技教育赋能乡村振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来源:微享校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