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9年,玉门市独山子乡金泉村党支部书记马全成在戈壁滩上搭建起几座拱棚。谁也未曾料到,这片不起眼的试验田,六年后竟蜕变为1700亩的现代化蜜瓜产业园。而这里也孕育出了“党支部引领、合作社运营、农户参与、基地示范”的四位一体发展模式,成功激活了土地联农带富的巨
2019年,玉门市独山子乡金泉村党支部书记马全成在戈壁滩上搭建起几座拱棚。谁也未曾料到,这片不起眼的试验田,六年后竟蜕变为1700亩的现代化蜜瓜产业园。而这里也孕育出了“党支部引领、合作社运营、农户参与、基地示范”的四位一体发展模式,成功激活了土地联农带富的巨大潜能。
作为金泉村党支部书记兼独山子乡现代农业产业园负责人,马全成始终怀揣着带领乡亲们摆脱贫困的初心。回顾这段艰辛的探索历程,他感慨万千:“我们乡是移民乡镇,刚来时啥也不懂,发展产业真是难上加难。为了改变家乡面貌,乡政府带着我们四处摸索,试过养殖、搞过劳务输转,在各方力量的帮扶下,总算在蜜瓜产业上找到了突破口,日子才一天天好起来。”
谈及如今的蜜瓜产业,马全成充满信心:“我们不仅种蜜瓜,更是在播种‘共富基因’——让农户真正成为产业链的主人。”
近年来,独山子乡锚定“1366”发展思路,精心打造“党建农户+”品牌矩阵,团结带领广大党员深入开展“12335”特色党建实践。通过实施村集体经济倍增计划,不断探索发展新路径,预计今年四个村的村均集体经济收入将突破90万元,较去年增长38%。
务工+分红,让农户有了“双薪账本”
“我在蜜瓜产业园干了三年,去年收入16.2万元,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脱贫户马二洒看着茂盛的蜜瓜藤蔓感慨道。
独山子乡创新设计“务工+分红”双轨收益机制,让曾经需要政策兜底的脱贫户实现了稳定增收。在蜜瓜产业园务工8个月,月均收入5000元,年务工收入保底4万元。同时,按劳动力数量匹配分红土地(1个劳动力15亩,2个劳动力20亩),以亩均纯收益8000元计算,户均分红可达12万元。
通过“务工工资+土地分红”的双轨收益模式,不仅为农户提供了稳定的就业岗位和保底收入,更关键的是将土地权属与产业效益深度绑定。这种“双薪账本”显著提升了农户收入,扭转了依赖“输血”的局面,真正激发了农户参与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目前,该模式已覆盖35户脱贫家庭,年均增收稳定在10万元以上。
三方共赢的乡村振兴算法
党建引领下的共建共富联农带农增收模式,催生出了“农户增收、集体壮大、产业兴旺”的三方共赢局面。
“以前我们这的年轻人多往外跑,不爱种地。现在都争着回村学种瓜。”马全成指着满载蜜瓜的货车说道。
蜜瓜产业园每年向4个村集体平均分红超过66万元,有效破解了“空壳村”的资金困境,为村级公共服务和持续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蜜瓜产业园的蓬勃发展如同引擎,不仅直接创造了200余个“家门口”的就业岗位,更在此过程中自然催生并壮大了分拣、包装、物流、电商销售等配套产业链条,吸引和培育了一批掌握新技术、善用新渠道的“新农人”群体。由此,一套“产业兴→农户富→集体强→产业升级”的强韧闭环得以形成,推动整个乡村产业生态步入可持续、高质量的良性循环轨道。
当金黄的蜜瓜沉甸甸挂满枝蔓,这个普通的乡村已找到振兴密码——以党组织为根,以合作社为藤,以农户为果。这里用实践证明:土地从不辜负耕耘者,而好的机制能让耕耘者共享土地的馈赠。在蜜瓜的香甜里,一个关于共同富裕的田野故事,正翻开新的一章。
来源:陇上日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