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次比赛,我们有十足把握!”“在自家地盘上,更要亮出最好状态。”……8月13日下午,在湖北襄阳保康县尧治河村,襄阳市挑战“两河”最逆袭乡村大PK暨“两山”理念实践交流擂台赛正式开幕。入选20强的乡村代表们精神饱满、斗志昂扬,一场关于乡村“逆袭”的精彩对决就此
“这次比赛,我们有十足把握!”“在自家地盘上,更要亮出最好状态。”……8月13日下午,在湖北襄阳保康县尧治河村,襄阳市挑战“两河”最逆袭乡村大PK暨“两山”理念实践交流擂台赛正式开幕。入选20强的乡村代表们精神饱满、斗志昂扬,一场关于乡村“逆袭”的精彩对决就此展开。
活动伊始,保康县尧治河村党委书记孙开林率先登台,以“三把钥匙”揭开了尧治河村从“穷散差”到“绿富美”的转型密码。“我们把生态视作生命,把村民当作家人,把‘两山’理念奉为信仰。2024年,尧治河村接待游客已超百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3.8亿元。”
随着东道主的精彩展示,20个“逆袭村”依次登场,分享各自的发展故事。
宜城莺河村以幸福河湖建设为抓手,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成功将“雨天涝、旱天臭”的空心村,打造成一半是家园、一半是风景的“网红河”,年接待游客50余万人次。今年,该村还荣获“全国文明村”称号。
保康县黄龙观村通过封山育林、植树造林,修复生态环境,同时建设华中地区首家悬崖餐厅、全省海拔最高的极顶运动场,将磷矿开采后留下的荒山改造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实现了从资源枯竭到绿色崛起的华丽转身,村集体年收入超1.5亿元,其中旅游收入占比超过三成。
枣阳市九龙村曾面临山林管理混乱、村集体负债180余万元的困境。该村在“两山”理念中寻找发展路径,通过循环栽种湿地松、桃树,发展菊花、黄精等林下经济,逐步走出困境,2022年还清旧债,2024年村集体收入达80万元,实现逆风翻盘。
襄州区向湾村地处大洪山余脉,是革命老区。该村积极发展红色生态旅游,让游客走红军路、吃红军餐、听红军党课,同时吸引返乡人员创业,打造“新村民咖啡馆”,实现了红色资源“活起来”、乡村产业“旺起来”、村民腰包“鼓起来”。
“山区乡村的出路,就在于守护好绿水青山。”南漳县观音堂村党支部书记杜仁强表示,面对全村仅1300亩土地的现状,该村在石头缝里“抠”产业,发展猕猴桃、菊花、艾草等特色种植,建设电商直播中心,如今村集体资产已超3000万元。
一句句掷地有声的话语,一项项振奋人心的成就,让这场乡村“逆袭”PK赛不仅成为各村同台竞技的舞台,更成为相互学习、借鉴经验的课堂。
“不少乡村的产业资源与我们相似,他们的发展经验具有很强的可复制性。”谷城县老君山村书记助理刘举纲说,其他村的发展思路让他深受启发,比如枣阳九龙村的林下经济、老河口油房湾村的循环农业等,都为老君山村后续产业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
“很多乡村的‘蝶变’之路,都饱含着艰辛、智慧与汗水。”樊城区田山村宣传委员邵晴坦言,通过此次PK,她清晰认识到田山村在产业发展中的差距与不足,同时也为村里今后破解资源、资金、市场定位等难题提供了全新思路。
“践行‘两山’理念不是简单复制,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比学赶超。”襄阳市党员教育中心主任党海涛表示,一个个精彩的“逆袭”故事,不仅是“两山”理念的生动实践,更通过PK赛促进了乡村间的相互学习借鉴,在思想上形成引领、在行动上实现互助,将进一步激活乡村内生动力,推动更多乡村通过践行“两山”理念实现“逆袭翻盘”。(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翀)
来源:中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