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绝症到慢性病:这种癌症正打破“五年魔咒”实现生存大逆转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14 21:40 2

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本文1816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35岁的程女士去年确诊乳腺癌时,几乎崩溃。她说:“我当时以为这就是判了死刑。”但一年过去,她不仅完成了所有治疗,还回到了工作岗位。医生告诉她:“你现在的情况,已经接近‘慢性病管理期’了。”

乳腺癌,这个曾被视作“绝症”的字眼,正在逐渐改变人们的恐惧认知。

越来越多的乳腺癌患者,正在经历从“生死竞赛”到“长期共处”的转变。过去那个“活不过五年”的魔咒,正在被打破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2024年发布的最新数据,乳腺癌已经连续多年蝉联中国女性发病率第一的恶性肿瘤。但令人欣慰的是,早期乳腺癌的五年生存率已超过90%,部分分型甚至达到98%。

在某些国家和地区,乳腺癌被称为“最温和的癌症”。虽然这句话略显乐观,但它反映了一个趋势:乳腺癌的治疗正在进入“慢病管理”时代

当然,前提是发现得早、治疗得规范。这两点,缺一不可。

很多人以为能熬过五年靠的是天赋异禀的体质,或者治疗“碰巧有效”。但事实远比这复杂。

乳腺癌的治疗方案,已经从“千人一方”变成了“千人千方”

医生会根据肿瘤的分子分型(如Luminal A型、HER2型、三阴型),结合患者的年龄、激素受体状态、基因突变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这种精准治疗思路,大大提升了疗效,也减少了不必要的副作用。

比如,一位激素受体阳性的早期患者,可能不需要化疗,只需口服激素药物+定期随访,就能长期控制病情。

这不是侥幸,而是现代医学的胜利。

虽然整体生存率在提升,但我们不能忽视一个现实:乳腺癌并非“一个病”,它是一个“家族”,成员性格各异。

比如:

三阴型乳腺癌,没有激素受体也没有HER2表达,治疗选择少,复发率高;

HER2阳性乳腺癌,曾经预后极差,但随着靶向药物如曲妥珠单抗问世,预后大幅改善;

晚期乳腺癌,虽可长期控制,但仍难以完全治愈,且随时间推移有一定耐药风险。

这意味着,乳腺癌不是都能变成慢性病,但越来越多的患者,正在进入“带瘤生存”的状态。

我们常听说的“五年生存率”,其实是个统计概念,指的是诊断后五年内存活的比例。但它并不是“活过五年就彻底没事了”。

医学研究显示,一部分乳腺癌患者在五年后仍有复发风险,尤其是激素受体阳性的患者,甚至10年后仍可能复发。

所以,五年不是句号,而是另一个阶段的开始

在这之后,患者仍需定期随访,继续口服药物(如他莫昔芬阿那曲唑等),并关注骨密度、心脏健康和生活方式干预。

就像高血压、糖尿病一样,乳腺癌也可以进入“慢病管理模式”

规律服药:长期服用激素药物或靶向药物;

定期复查:每3~6个月乳腺彩超+肿瘤标志物;

识别副作用:如骨质疏松、血栓、心脏毒性等;

生活干预:控制体重、合理膳食、适度运动。

这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参与

越来越多患者,像程女士一样,正在学会与乳腺癌“和平共处”。

过去,癌症患者总是避谈病情,活在恐惧里。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乳腺癌患者在确诊后,反而变得更积极:

她们开始健身、调整饮食、学习营养知识,甚至成为患者互助组织的志愿者。“带瘤生活”不再是苟延残喘,而是更加自律和充实。

这是医疗的进步,也是社会观念的转变。

乳腺癌的逆转,不仅靠药物,也靠早筛、早诊、早治

目前,乳腺癌筛查已被写入《中国居民健康素养66条》,建议40岁以上女性每年进行一次乳腺影像检查(如钼靶或彩超)。有家族史或高危因素者,应提前开始筛查。

乳房或腋窝出现无痛肿块;

乳头异常分泌物,尤其是血性;

乳头回缩或皮肤凹陷;

乳房持续性胀痛或变形。

发现异常,不要拖,立刻就医。

乳腺癌从“绝症”变为“慢病”,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千千万万患者、医生和研究者共同努力的结果。

它没有变得“可怕”,只是变得“复杂”。它不是“治好了”,而是“管理住了”。

我们要做的,不是等它变温柔,而是学会早发现、早治疗、长期管理。

五年,不是终点,而是开始。

参考文献:[1] 国家癌症中心. 中国癌症统计年报(2024年)

感谢关注!有你在,我们会变得更好!

来源:敏健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