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交平台上,“水泥封嘴”套餐、能量碗食谱、7天速成减重教程等日记层出不穷。这届年轻人为控制体重使出的各类“花招”,实则折射出健康消费的新趋势——在“练”与“吃”的选择中,他们以灵活化、轻量化的健身方式和科学健康的饮食理念,打造属于自己的健康消费新方式。
文| 崔晓萌 郑扬波
社交平台上,“水泥封嘴”套餐、能量碗食谱、7天速成减重教程等日记层出不穷。这届年轻人为控制体重使出的各类“花招”,实则折射出健康消费的新趋势——在“练”与“吃”的选择中,他们以灵活化、轻量化的健身方式和科学健康的饮食理念,打造属于自己的健康消费新方式。
灵活健身“轻量级投入”
在快节奏的工作生活中,年轻人的健身消费呈现出灵活化、轻量化的新趋势,贴合其时间碎片化特点。很多健身房不再推销年卡,转而开售“7天3节私教课”、不到百元的周卡。
“以前推年卡,客户总说‘我怕坚持不下来’。”北京国贸一家健身房经理李哥翻着后台数据,屏幕上“7天3节私教课”的套餐销量占比超60%。他指着操课表上的操课说,中午12:10到13:00的垫上普拉提课永远满员,“周围上班的人都踩着点来,练完冲个澡,两点准时回公司打卡”。
在北京金融街上班的“90后”苏苏,她的工位抽屉里常年放着一套运动服。“我们楼里的健身房5:30到7:00是黄金时段,去晚了连椭圆机都抢不到。”她边往电梯跑边解释,金融街的白领们像约好了似的,6点一到,健身房的更衣室就排起队。
她3月买了周卡,4月试了私教课,5月续了月卡,“花了不到800块,比办年卡划算多了。”她说。
现在苏苏总结出规律:周二、周四练上肢,周一、周三、周五主攻核心,“这种张弛有度的节奏,反而能坚持下来”。她的运动手环弹出消息:“本周运动5次,击败92%的用户。”小勋章让她开心了半天。
这种“低风险试错”模式,正对年轻人的消费胃口。
居家健身党同样不甘落后。瘦腿产品、健腹板、瑜伽垫成了新晋“宅家三件套”,某电商平台一款瘦腿产品销量直破10万。
数据显示,2024年,京东、淘宝、天猫、抖音四大电商平台健身器材销售额为161.06亿元,其中中小型健身器材销售占比达57.24%。
“90后”晓晓家的客厅已完成“变身”——茶几被推到墙角,瑜伽垫占据客厅C位。“我一般晚上8点会跟着直播间跳操或者练一会儿瘦腿器,不节食的情况下一个月也能瘦3斤。”
她家有专门的健身器材筐,放着健腹板、弹力带、迷你哑铃等。“差生装备多。”晓晓笑着说。
这种“足不出户就能瘦身”的消费逻辑,既契合年轻人的时间管理需求,也暗合了“轻量级投入”的消费心理——不必动辄上千办年卡,百元内的健身小器械就能开启瘦身计划。
本刊记者 崔晓萌 郑扬波I摄
轻食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在健康消费的浪潮中,年轻人对饮食的关注度不断提升。科学减重的饮食方式逐渐普及,轻食成为新宠,健康饮食消费市场快速发展。
“管住嘴,迈开腿”的座右铭里,“管住嘴”的环节正被轻食重新定义。
在美容行业工作的小花坦言,“996”的工作节奏让她只能选择“不健身、不节食”的“吃瘦法”。轻食就这样成了她的减重“搭子”。
如今,各大商圈的轻食店、果蔬饮品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不仅颜值在线,热量计算也精准到卡。鸡腿肉沙拉旁标着“200大卡”,烤虾碗后跟着“228大卡”,这些数字成了白领们的买单暗号。
北京国贸的一家轻食店,中午5个店员排成一排:碳水、蛋白、蔬菜、酱料、结账形成一条流水线,下单的队伍排到了店外。在外卖区堆着三四十份餐,外卖小哥侧身挤进来,提着三四袋餐品匆匆离开。“中午能卖100份吗?”店员没顾上抬头,一边装餐一边回答:“不止,外卖都得上百份了。”
“90后”白领小陈的工位上放着“夫妻减重进度表”。“我们以前中午总点麻辣香锅,上周体检报告出来,一个重度脂肪肝、一个胆固醇超标。”她边用叉子戳着餐盒里的藜麦边说,现在夫妻俩定了规矩:谁先瘦到目标体重,就请对方吃顿火锅。
她手机里一直记录着“轻食日记”:周一的烤鸡腿套餐标着380大卡,周三的三文鱼碗写着420大卡。“轻食味道不错,选择种类很多、不用饿肚子。”小陈晃了晃餐盒里的牛油果说,“把工作餐换成轻食,一个多月我瘦了6斤,老公掉了近10斤。”
天眼查数据显示,我国现有“轻食”相关企业约3.1万家,41%成立于近3年内。2024年新增注册企业超4000家,2025年以来已新增超1000家。
这组数据背后,是轻食从小众选择变为日常消费的缩影,也印证着年轻人对健康饮食的追求正转化为市场活力。
年轻人的消费选择里藏着观念的深层变革:他们不再迷信“A4腰”“纸片人”的畸形审美,而是追求“吃得健康、动得科学”的自适生活。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