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业半年报前瞻:有企业净利润预计下滑90.08%-93.39%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15 09:18 2

摘要:在行业持续调整的大背景下,不同酒类企业的业绩差异明显。白酒企业业绩承压,多数企业面临亏损状态,啤酒企业呈现“回暖”迹象,但市场数据似乎不太明朗,而葡萄酒企业依旧处境艰难,亏损成为了普遍现象。

随着上市公司半年报预告披露进入高峰期,多家酒企公布了最新业绩情况。截至8月14日发稿前,已有18家上市酒企公布了半年报或半年业绩预告。

在行业持续调整的大背景下,不同酒类企业的业绩差异明显。白酒企业业绩承压,多数企业面临亏损状态,啤酒企业呈现“回暖”迹象,但市场数据似乎不太明朗,而葡萄酒企业依旧处境艰难,亏损成为了普遍现象。

葡萄酒板块:持续低迷

先看葡萄酒领域。国内上市的葡萄酒企业主要有张裕、ST通葡、威龙股份、莫高股份、中信尼雅、王朝酒业和怡园酒业这7家企业。目前,有4家已经发布了2025年上半年业绩预告,张裕、王朝酒业和怡园酒业尚未公布。

数据来源:各酒企财报 制表:《葡萄酒》杂志

已公布业绩预告的4家企业里,有3家预计净利润会出现亏损,只有中信尼雅预计能扭亏为盈。

中信尼雅在业绩预告中表示,上半年公司推进营销标准化、统筹制定开门红政策及产品促销方案、加大协同业务推进力度等一系列举措,全力推动营销工作开展,同时加速推进产品直达 C 端的销售模式,大力推动电商达人直播带货,推动了公司业绩增长。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即便预计扭亏为盈,中信尼雅在上半年的净利润也只有0.004亿元至0.006亿元,这样的规模可以说是“微乎其微”。

白酒板块:集体承压

再看白酒领域,受政策影响,白酒行业库存居高不下,行业的“寒冬”直接反映在了白酒企业的业绩上。

目前已披露半年报业绩情况的9家白酒企业中,有7家预计亏损会持续。虽然白酒巨头贵州茅台上半年营收和利润都实现了增长,但业绩增速却是10年以来最慢的。

酒鬼酒发布的业绩预告显示,上半年营收预计约5.6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43%;净利润预计0.08亿元至0.12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90.08%至93.39%。

回顾酒鬼酒2024年年报和2025年一季度报,业绩确实不太理想。2024年年报中,酒鬼酒营收14.23亿元,同比下降49.70%;净利润1249.33万元,同比减少97.72%。2025年一季度,酒鬼酒仍未走出低迷,营收3.44亿元,同比下降30.34%;净利润3171.33万元,同比下降56.78%。

图片来源:Unsplash

酒鬼酒在财报中把业绩下降的原因归结为:白酒行业继续深度调整,受多种因素影响,白酒企业经营压力进一步加大,在马太效应下,中小酒企压力更大,经销商回款意愿也比较谨慎。

今年7月,酒鬼酒联合胖东来推出的“酒鬼・自由爱”上市后销售火爆,短期内为酒鬼酒带来了不少市场关注度和现金流。酒鬼酒在财报中也强调,后续会积极开拓新渠道,通过与知名商超合作、扩展央企业务、开发新产品等方式,增加业务量。

啤酒板块:逐渐“回暖”

相比葡萄酒和白酒企业,啤酒企业的经营状况相对没有那么严峻。目前披露半年报业绩情况的6家啤酒企业中,有4家净利润呈上升趋势,有2家企业出现亏损状态。

燕京啤酒上半年净利润11.03亿元,同比增长45.45%。燕京啤酒在财报中提到,在产品方面,公司大力实施大单品营销战略,形成了以燕京U8、燕京V10、漓泉1998、燕京狮王系列为代表的大单品矩阵,用“中高端+腰部+区域特色”的三层架构来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其中大单品燕京U8依然保持快速增长。

另外,ST西发的半年报业绩预告显示,上半年盈利0.19亿元至0.29亿元,同比增长88.61%-182.91%。ST西发表示,报告期内公司利润大增,主要是因为三笔非日常经营带来了1817.29万元的收益,这是推动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

图片来源:Unsplash

此外,ST西发还提到,报告期内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公司重点做了两件事:一方面扎实推进渠道建设,另一方面加大市场推广力度,这使得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和营业利润都比去年同期略有增长,也是公司净利润增长的另一个原因。

不过,也有啤酒企业面临营收、利润双降的情况。重庆啤酒发布的2025年半年度报告摘要显示,公司上半年营收为88.39亿元,同比减少0.2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65亿元,同比减少4.03%。

ST兰黄同样面临着净利润下降的局面,上半年公司预计亏损0.1亿元至0.13亿元,同比下降21.96至58.54%。ST兰黄在财报中解释,业绩下滑主要是由于属地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未能拉动啤酒销量快速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1到6月,规模以上啤酒企业累计产量为1904.4万千升,同比下跌0.3%,这说明啤酒市场仍然不太明朗。

今年上半年,各类酒企在市场的表现究竟如何?行业寒冬下,它们又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自救?《葡萄酒》杂志将持续关注。

文、编 | Susan

来源:葡萄酒杂志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