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质增效促消纳 能源低碳转型有序推进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15 09:25 2

摘要: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水电、核电、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发电占比达35.2%,较上年同期提高2.1个百分点;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稳步提升,比上年同期提高1.7个百分点。

当前,我国已进入实现碳达峰目标、加紧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关键期。我国统筹能源安全供应和绿色低碳发展,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再上新台阶。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水电、核电、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发电占比达35.2%,较上年同期提高2.1个百分点;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稳步提升,比上年同期提高1.7个百分点。

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厦门大学经济学院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孙传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要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效能,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升级;同时推动煤电等传统高耗能产业节能降碳,打造产业绿色发展新能级。

走进宁波一家钢铁企业厂区,道路洁净、绿植成群,“废水池”中锦鲤嬉戏。据了解,该公司利用再生水替代工业水,进行污水深度处理;升级炼钢渣处理技术,固废综合利用率达99%以上;利用厂房屋顶进行光伏发电,年发电量可达566万千瓦时,节约标准煤1812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近4200吨。

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当地以绿电消纳替代为主抓手,建设零碳产业园,建成国家级绿色园区、工厂16个,建成内蒙古首条光伏全产业链和动力电池、氢燃料电池、新能源乘用车生产线,全球单厂规模最大煤制烯烃项目关键设备成功投产,成为国家首批碳达峰试点城市。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塔里木油田建成的光伏项目正在探索“绿电直连”。据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自今年1月并网发电以来,累计生产绿电突破2亿千瓦时,待其绿电直连全面落地,将成为我国西北地区首个百万千瓦级绿电直连项目,每年将直供园区企业21亿千瓦时绿电。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正快速与各行各业深度融合,在能源行业的应用场景不断拓展。

在河北张家口,人工智能大模型接入电力系统,进行智能控制、设备巡检,降低了管理成本,提升了运行效率;在腾格里沙漠,光伏板产生的绿电信息被“虚拟电厂”实时录入,经智慧大脑计算,实现削峰填谷、智能调度……

“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可精准预测新能源发电量与负荷需求,推动建设多元协同、多能互补的新型电力系统,助推能源绿色发展;传统燃煤发电厂通过智能化监控、操作及管理技术,可对发电过程中高碳排放环节进行智能控制及优化,降低碳排放强度与系统能耗,为能源转型提供有力支撑。”孙传旺表示。

过去五年,我国“双碳”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和显著成效,但也面临着新能源消纳压力增大、高耗能行业深度降碳困难、低碳零碳负碳技术推广应用受限等挑战,亟待通过政策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实现“破局”。

做好新形势下新能源消纳工作,是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内容。此前印发的《关于有序推动绿电直连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鼓励探索创新新能源生产和消费融合发展模式,促进新能源就近就地消纳,更好满足企业绿色用能需求。

“提效能、降排放、促消纳是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举措。”孙传旺建议,要突破技术瓶颈,提升新能源利用与外送水平;深化产业链协同,促进产业绿色化与绿色产业化;健全市场交易机制,构建现代化能源市场治理体系。(实习生郭亦瑾对本文亦有贡献)

人民网记者 王绍绍

来源:金台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