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的世界回响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14 15:06 2

摘要:布鲁斯·爱德华·里特曼教授手中的水质检测仪,曾记录下上海滴水湖初见雏形时尚待修复的水质数据。20年后,当这位美国工程院院士再临故地,湖水检测结果令他感叹不已,“水质已经成了这里的闪光点!”

布鲁斯·爱德华·里特曼教授手中的水质检测仪,曾记录下上海滴水湖初见雏形时尚待修复的水质数据。20年后,当这位美国工程院院士再临故地,湖水检测结果令他感叹不已,“水质已经成了这里的闪光点!”

20年,滴水成城。20年,绿满金生。今年8月15日,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由上海市委宣传部、市委外宣办、市委网信办、新民晚报社联合推出的《老外讲故事》第六季系列融媒体产品《绿水青山之间》明天正式上线。包括里特曼教授在内的12位外籍人士,将面对镜头,讲述他们用脚步丈量、用镜头记录、用心灵感知的绿色中国故事。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时至今日,“两山”理念在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中不断丰富拓展,已成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原创性、标识性概念。前不久出版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第十主题“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中,就对“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进行了系统性阐释。

“两山”理论重塑美丽中国,不仅成为全党全社会共识,也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贡献着东方智慧与经验。中国20年的探索与实践,从来就不是闭门造车,而是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框架下的一场生态革命,许多外国友人见证甚至亲身参与其中。《绿水青山之间》正是透过这些外籍人士对生态农业、水系治理、动物栖息、建筑环保、植树造林、乡村旅游的观察与实践,折射中国的环境变化,发展的理念变迁。

当前比利时驻华大使奈斯将他打造的云南农场命名为非洲语“卡比杉”(意为“好的”),当加拿大创业者鲁艾可写打油诗吟颂咏竹子的“擎天立地自从容”,这些带着温度的个体经验,让中国的环保政策与理念变得鲜活动人。“他者视角”到“我们逻辑”的转化,也让东方生态智慧获得了跨文化的解码,不但更具说服力,也给更多不熟悉中国的外国人,带来情感共鸣。

比如,尼泊尔滑翔伞运动员飞龙在莫干山找到了比故乡博卡拉更澄澈的天空,他驾驶伞翼掠过竹海的轨迹,与德国观鸟者付恺《上海南汇鸟类图集》中震旦鸦雀的飞行路线,在云端交织成优美的生态五线谱;德国建筑师林舒雅的ESG评估体系里,上海老建筑雷士德工学院的砖石肌理与江西工厂的被动式节能设计,构成对“可持续”最直观的注解;鲁艾可的竹材帝国更是展现了生态经济的可能性——从武夷山竹林到浦东写字楼,从德法学校的竹制楼梯到外卖餐盒的纤维替代,他用中国传统的“不可居无竹”,演绎着可持续发展的东方方案……

这幅跨越国界的青山绿水长卷,再现了中外思想的对话与交融的过程,也让中国智慧超越观念层面,进入全球环境治理的实操领域——当德国环保技术遇上中国市场规模,当尼泊尔运动员变成莫干山环保志愿者,人类命运共同体也在生态维度获得了具象载体。世界终将理解,中国的绿水青山,是人类共同的家园;东方的生态文明,是世界的未来曙光。

生态没有国界,但需要翻译者。上海是改革开放的前沿窗口,有着开放、创新、包容的城市品格。《绿水青山之间》的国际传播叙事创新,不仅让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可触可感,也让世界更加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刻内涵。当奈斯说“‘两山’理念是人类共识,绿色转型不是重返贫困的浪漫想象,而是创造新质生产力的现实选择”,这来自多元文化背景的独特思考,正在重塑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模式的认知。

归根结底,优质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也是最共通的世界语言。

来源:悠然旅行笔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