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面对结构精密如航天器般的动车组,陌生的图纸、复杂的原理让许多人望而生畏,但万新却不怕,他骨子里“干一行、钻一行”的较真被彻底点燃。“那时候似乎着了魔,白天追着厂家问,晚上抱着厚厚的维修手册‘啃’,笔记本记得密密麻麻。”凭借不懈努力,他硬是将动车组的“五脏六腑”
转自:劳动午报
2010年,已过而立之年的万新告别驾轻就熟的客车检修领域,一头扎进一个全新的战场——动车组地勤机械师。
面对结构精密如航天器般的动车组,陌生的图纸、复杂的原理让许多人望而生畏,但万新却不怕,他骨子里“干一行、钻一行”的较真被彻底点燃。“那时候似乎着了魔,白天追着厂家问,晚上抱着厚厚的维修手册‘啃’,笔记本记得密密麻麻。”凭借不懈努力,他硬是将动车组的“五脏六腑”摸得一清二楚,为每一趟列车的平安飞驰保驾护航。
有一次动车组发生了牵引单元丢失故障,这让所有人都神经紧绷。如果问题得不到解决,动车就存在安全隐患。他主动请缨,带领攻坚小组一头扎进庞杂的车载数据海洋。他们在电脑屏幕前反复比对、分析,不放过任何一个微小的波动。终于,一个关键线索浮出水面:牵引变压器的运行温度异常偏高。这细微的异常,像黑夜中的萤火,被万新敏锐地捕捉到了。
万新带着小组成员,二话不说就钻进了狭窄、布满油污的车底。经过一番细致入微的排查,最终锁定故障“元凶”——变压器滤网被大量柳絮堵塞,导致散热严重不良。找到病灶后,万新迅速联合技术人员制定牵引变压器滤网清洁与整修方案,彻底根治了这一困扰多时的技术难题。
去年,高铁新线建设进入冲刺阶段,急需技术骨干支援。命令传来,万新没有丝毫犹豫,带领班组30余名职工奔赴建设一线。调试现场,寒风像刀子一样割在脸上,空旷的野外无遮无拦,温度低得呵气成霜。他们常常天不亮就出发,深夜才收工,在冰冷的轨道旁、在未启用的站房里,一遍遍调试设备、验证数据。“连续奋战的80多个日夜,我心里就一个念头:确保按时高质量通车。”万新回忆起那段岁月,语气平缓,仿佛那无数个寒风刺骨的经历只不过是平常工作。
不久,又一个沉甸甸的担子落在了万新的肩头——担任动车运用所品牌的牵头人。“一颗螺丝钉的松紧度、一个部件的安装精度,都可能影响整列车的安全。”万新常常这样告诫团队成员,也这样要求自己。针对现场检修中遇到的效率瓶颈和操作难点,万新带领创新小组精准聚焦、解题破冰。针对复兴号雨刷臂更换费时费力的问题,他们研制了专用的更换辅助工装;闸片更换拔销困难?拔销器工装应运而生;边门主锁限位开关间隙测量不准?发明专用测量工装解决难题。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发明、小创造,将关键检修项目的效率提升了近1倍,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
平凡的工作做到极致,就是一种光,15年来,万新始终把高铁安全放在心上,认真打磨每一个关乎安全的细节,他让人们看到了平凡工作的最美模样。
□赖雨冰 文/图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