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05年8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来到浙江安吉余村,首次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20年来,“两山”理念重塑美丽中国,神州大地焕发新绿。《焦点访谈》从8月13日开始播出系列节目“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005年8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来到浙江安吉余村,首次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20年来,“两山”理念重塑美丽中国,神州大地焕发新绿。《焦点访谈》从8月13日开始播出系列节目“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我们来到“两山”理念发源地——余村,感受那里的绿色蝶变。在“两山”理念的指引下,余村努力修复生态,发展生态旅游,从“卖石头”到“卖风景”,探索出一条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新路。
用青山留住青年,让青年改变乡村,这正是余村人的美好愿景。与此同时,在余村,绿色低碳已经内化成一种生活方式。坐落在余村的青年图书馆,是全国首个乡村“铂金级”的碳中和建筑,它是由之前废弃的化工厂改造而成的,通过楼顶的光伏玻璃瓦片为图书馆发电,年运行减碳量可达28.58吨。与此同时,余村的村民也可以将屋顶光伏发出的电,转化为碳减排量,通过“碳达人”平台出售给有降碳需求的企业,每吨可获得66元左右。
国网湖州供电公司工作人员 张靓:“减排的碳累积到一定程度以后,村民就可以挂牌进行‘卖碳’。‘卖碳’以后,我们的工作人员会上门帮助他进行核定,核定完了之后就可以帮助他完成‘卖碳’交易的整个过程。”
乡村地区的低碳化是推进低碳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实现我国到2035年美丽乡村基本建成的目标,眼下各地乡村都在进行探索。今天的“活力中国调研行”,我们就到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瓜沥镇的梅林村去看一看。
接下来我们把视野去到空中,通过航拍视角,大家可以看到,一块块的光伏电板像鱼鳞一样铺设在村民的屋顶。这些光伏电板发的电,不仅能够供村民自发自用,而且剩余的电还可以并入国家电网。每个村民手中都有一个光伏账单,这个就是村民缪大爷提供给我们的。在2025年7月份,他家靠光伏发电729度,余电上国家电网是558度,单月的收入就超过了250块。咱们这样计算一下,一年的收入其实就超过2000元了,还是比较划算、比较可行的。
这些绿色电力还在公共场所发挥着更大的作用。比如说在停车场上方,装置了120千瓦的光伏电板,同时配备了30千瓦的储能装备。在光照充足的情况下,它能直接供给给下方16个充电桩,如果说电能还有剩余,则会储存到储能装备当中。近两年多以来,这里的光伏自用自发率提升了30%,村民以及周边游客用光伏的费用节省了大概15%。
同样用到“光充储”一体化设备的还有梅林村的“美好生活中心”。这里其实是一个集24小时书房、活动中心为一体的邻里共享空间。这里的“零碳工程师”告诉我,在白天的时候,这里发的每一度电基本上都来自于上方258千瓦的光伏电板,如果说用电还有剩余,它就会储蓄到50千瓦的储能装备当中,这里的年均发电量超过了16万千瓦时,在确保基础照明的同时,每年能够节省二氧化碳排放94吨。
无论是垃圾分类的绿色循环,还是光伏电板的“阳光账单”,又或是公共能源的绿色智慧,这一切都说明了梅林村在20年来把低碳写成可感可触的乡村新图景。
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坛头村地处武义江和白鹭溪的交界处,因为地势低洼,水流集聚于此,形如漏斗,人称之为“坛头斗”,塑造了大片天然湿地。眼下,正值暑期,这里每天都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打卡。
当地的村民也抓住了这波机遇,把自家的民宿都改造成了古建筑风格的民宿。这样的改造过程当中,我们也看到了一个细节,就是村民会主动地、自发地去联系当地的供电部门,把民宿改造成全电民宿,在电源的使用源头上就开始使用像风能、太阳能这些清洁能源。根据当地供电部门的统计数据,单家民宿每年使用清洁能源可以减少碳排放将近20吨。这可不是一个小数字,所以说,绿色发展的理念已经深入到了坛头村的每家每户当中。
来源:国家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