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声丨兰考大地践初心:青春相映,焦桐常青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14 12:30 4

摘要:当兰考的晨曦漫过焦裕禄纪念园的焦桐叶,斑驳的光影洒在安徽理工大学“裕禄薪火,焦桐常青”实践调研团成员的肩头,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在此展开。队员们轻抚着纪念馆墙上泛黄的治沙地图,指尖划过“三害”治理的标记,把“心里装着全体人民”的誓言,轻轻念给风中摇曳的桐叶听

当兰考的晨曦漫过焦裕禄纪念园的焦桐叶,斑驳的光影洒在安徽理工大学“裕禄薪火,焦桐常青”实践调研团成员的肩头,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在此展开。队员们轻抚着纪念馆墙上泛黄的治沙地图,指尖划过“三害”治理的标记,把“心里装着全体人民”的誓言,轻轻念给风中摇曳的桐叶听。

四日的兰考行,是一场与红色精神的深度相拥。在焦裕禄同志纪念馆,磨损的铁锹木柄还留着掌心的温度,泛黄笔记里的治沙计划仍能听见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他是咱老百姓的贴心人”,随机访谈中村民朴实的话语,像兰考的阳光一样直白热烈。当队员们俯身细看盐碱地样本,那些凝结着奋斗印记的实物,正把“迎难而上”的密码,悄悄注入年轻的心房。

体验教育基地里,时光仿佛倒流。简陋的办公桌上,带补丁的衣物静静躺着,诉说着当年的艰辛;“治沙场景复原区”里,仿真沙丘、麦草方格和树苗,还原了那段战天斗地的岁月。戴上VR设备,队员们“穿越”到1963年的兰考,亲眼看见焦裕禄带领群众铺麦草、种树苗的场景,那份“无私奉献”的精神,在沉浸式体验中变得可触可感。石磨转动的吱呀声里,是老一辈奋斗的回响,也是新一代传承的序曲。

白云山村的柏油路,通向乡村振兴的崭新图景。成排的泡桐树下,村民新居的墙面上,焦裕禄治沙的壁画栩栩如生。村部里,支部书记陈保超的讲述声情并茂,从产业谋划到民生改善,每一个细节都透着红色精神转化成的发展动能。番茄种植地里,队员们挽起裤脚,翻土、播种、浇水,汗水滴落处,是乡土产业的蓬勃生机。夜晚的棚户区会议上,村民们围绕番茄种植的热烈讨论,像跳动的火苗,照亮了乡村振兴的路。

四天的实地调研,队员们分组走访10余户村民家庭,收集12条关于乡村治理、产业发展的建议,整理3.2万字调研笔记,拍摄45分钟视频素材,累计收集百余份调查问卷。这些数字背后,是对焦裕禄精神的深刻感悟,是对乡村发展的深入思考。

从纪念馆的追思到教育基地的体悟,再到白云山村的实践,安徽理工大学的队员们用脚步丈量兰考的土地,用行动传承红色的精神。未来,实践团将带着这份精神力量,通过主题宣讲、实践分享等方式,让焦裕禄精神薪火相传。相信在青春力量的助力下,焦桐常青的故事,会在新时代续写更多精彩,让红色精神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安徽理工大学 江雨欣)

来源:大河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