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全球电动车行业在成本激增与价格战中艰难求生时,小牛电动一份扭亏为盈的财报犹如一剂强心针。财报显示,二季度小牛电动实现净利润590万元,终结连续十个季度亏损的阴霾。
当全球电动车行业在成本激增与价格战中艰难求生时,小牛电动一份扭亏为盈的财报犹如一剂强心针。财报显示,二季度小牛电动实现净利润590万元,终结连续十个季度亏损的阴霾。
随着“以旧换新”政策持续刺激消费升级,3000元以上中高端车型市场占比已突破45%,智能化、长续航和设计感成为消费者核心诉求,而小牛电动无疑是这一结构性增长的最大受益者之一。
如今,在“万事俱备,东风即来”的市场环境下,小牛电动从“小众高端”向“技术普惠”的战略转型初战告捷。
高端化与渠道扩张双轮驱动,营收增超30%
财报显示,小牛电动实现总营收12.56亿元,同比飙升33.5%,毛利为3.71亿元,上年同期为2.55亿元。其中,小牛电动第一降低电动滑板车销量为350,090辆,同比增长36.7%。
按地区划分,中国电动滑板车销量达318,719辆,同比增长53.6%;国际市场电动滑板车销量为31,371辆,同比下降35.5%。
小牛电动的增长并非偶然,其核心在于“技术普惠”策略的精准落地。过去主打高端市场的小牛电动,2025年将TFT真彩屏、双通道ABS等原属万元级配置下放至4000元档位,直接击穿行业价格壁垒。
这一举措成功激活了庞大的通勤刚需市场,推动国内整车收入同比暴涨45.4%至10.57亿元,占总营收84.2%。
而渠道网络的裂变式扩张则是这次销量增长的物理支点。截至6月30日,国内门店数量已达4304家,较去年同期增长38%。
“All in线上”的战略则打通了流量转化路径。618大促期间,小牛电动的高端产品系列表现抢眼,在天猫、京东包揽电动车品类销量与销售额双料冠军。
此外,研发端的重投入为产品升级注入持续动能,研发投入同比增长35.5%,先后推出毫米波雷达、双向灵犀转把、全屏导航等多项行业首创技术,并通过体感启动、自定义屏幕等差异化功能,持续巩固高端市场领导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其双绝大师系列首发当日即创下 2.28 亿元的销售额纪录,这也印证了技术高端化对品牌溢价能力的提升。
截至2025年6月30日,小牛电动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定期存款和短期投资合计达12.266亿元,这为未来的战略布局提供了充足弹药。
此外,供应链的协同与创新也同样关键。小牛电动与新能安、赛福制动等头部供应链企业共建技术生态,在电池续航与智能驾驶领域实现联合突破,持续强化高端产品竞争力。
整体来看,小牛电动2025年第二季度的业绩增长,展现了一个高端品牌向大众市场成功渗透的战略转型样本。
增量市场开战,小牛电动能否红海突围?
这份聚焦本土的华丽成绩单背后,国内智能出行赛道正迎来更惨烈的“红海”搏杀,而曾被寄予厚望的海外市场却意外“熄火”,这正是小牛电动下一步奋力突围的关键战场。
财报显示,二季度小牛电动海外整车销量为31,371辆,对应海外市场的单车收入达到3,288 元,同比增长22.6%,产品溢价能力的显著提升。
在九号公司凭借滑板车激活海外市场之际,小牛电动的国际化逐步取得进展。尽管,目前覆盖53个国家的分销网络尚显单薄,但在东南亚、拉美等新兴市场,小牛电动仍有长足的进攻空间。
当小牛电动在海内外市场高歌猛进时,智能出行赛道正在涌入更多重量级玩家。据预计,2025年,全球智能滑板车市场规模将达到500亿美元,其中欧美市场在2025年均可达到150亿美元,中国市场达到80亿美元。
而已经入场的老对手们也不遑多让。财报显示,二季度,九号公司实现营收66.3亿元,同比增长61.54%;净利润7.86亿元,同比增长70.77%;其电动两轮车销量138.87万辆,增速高达77.33%。
行业格局的变化同样不容忽视。2025年中国两轮电动车市场已形成“三分天下”格局:雅迪、爱玛等传统品牌凭借规模优势占据大众市场;而九号公司通过机器人技术反哺电动车智能化;小牛电动则卡位设计感与都市调性。
而且,2024年,九号公司研发投入8.26亿元,其“真智能3.0”在AI算力的加持下,为用户提供了不错的驾驶体验;而雅迪推出的冠能系列也开始配备导航投屏、语音交互等个性化功能。
可见,两轮电动车市场的差异化定位,在各大品牌的加速内卷中正面临被侵蚀的窘境。
最后,成本控制能力则成为小牛电动能否更进一步的关键要素。一季度,小牛电动单车生产成本同比下降12.5%,运营费用占比从32.7%压缩至24.2%。
二季度,毛利率提升3.1个百分点至20.1%。而轻装上阵的小牛电动也给出了超预期指引:预计第三季度营收将达到14.33亿至16.38亿元,同比增长40%至60%,并将继续深化技术普惠,通过产品创新和渠道优化,推动公司业绩持续增长。
或许这揭示了一种新的可能——通过产品结构升级、技术迭代打开高端全球化空间,将中国验证成功的“技术普惠”模型复制到欧美市场甚至全球市场,这或将成为其穿越红海的关键航道。
结语
随着两轮电动车行业从“电动化”向“智能化”演进,若技术代差被对手拉开,那么今天的渠道优势可能沦为明天的转型包袱,而小牛电动已经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主张。
当3000元以上电动车在中国市占率升至45%,高端化与智能化浪潮重塑行业格局,这家曾定义“智能两轮”的公司,正试图以技术普惠之名,夺回王座。
作者:桑榆
来源:美股研究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