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上语文暑假预习作文突围!8单元写作技巧+实战模板+期末押题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13 07:41 2

摘要:暑假到了,不少家长犯了愁:孩子写作文总是干巴巴的,要么三言两语就结束,要么东拉西扯像流水账。就像有位家长说,孩子写《推荐一个好地方》,只写 “公园里有花有草有亭子”,读起来毫无吸引力。

暑假到了,不少家长犯了愁:孩子写作文总是干巴巴的,要么三言两语就结束,要么东拉西扯像流水账。就像有位家长说,孩子写《推荐一个好地方》,只写 “公园里有花有草有亭子”,读起来毫无吸引力。

其实,四年级的作文提升并没有那么难。新课标明确,四年级作文要 “写清楚、写具体、写生动”。只要抓住 8 个单元的核心要点,掌握 “开头 + 结尾 + 结构 + 细节” 的技巧,暑假孩子的作文就能从平淡无奇变得精彩纷呈,成为全班传阅的范文!

【第一单元:推荐一个好地方】

核心目标:让 “地方” 自带 “吸睛力”

抓独特亮点 + 五感体验,把 “景点介绍” 变成 “冒险邀请”(新课标:“观察周围世界,能把印象深的地方写清楚”)。

预习方法:

实地打卡挑战:周末选 1 个 “秘密基地”(公园角落、小区凉亭、学校后巷),用 “寻宝视角” 找 3 个独特亮点(比如会喷水的雕塑、蚂蚁洞、黄昏光影)。

亮点提炼练习:给孩子句式模板:“(地方)的(亮点),像______(比喻),让我______(体验,比如‘踩落叶像踩云朵’)。”

写作技巧(含开头 / 结尾 / 结构 / 细节):

开头(悬念式):从 “隐藏亮点” 切入,勾住好奇心:“学校后巷的老槐树,藏着个‘魔法世界’—— 黄昏时,树叶会筛出金色的星星,落在蚂蚁洞前。”

结尾(邀请式):用互动语言拉读者 “入伙”:“快来坐我的‘树桩宝座’,听风挠树叶的痒痒声 —— 咱们比一比,谁能找到最胖的蝉蜕!”

结构(亮点串联):

总述推荐(老槐树是 “秘密基地”);

分写3个亮点(蚂蚁洞的 “地下宫殿”、落叶毯的 “云朵感”、黄昏的 “金星星”);

总结邀请(快来探索!)。

细节(五感 + 互动):

触觉:“踩过铺满落叶的小径,咯吱咯吱,像在和大地聊天”;

听觉:“风挠树叶时,老槐树会‘咯咯’笑,惊得蚂蚁们排着队搬家”。

【第二单元:我的家人】

核心目标:让家人 “跳出照片”

抓独特标签 + 生活细节,把 “人物介绍” 变成 “故事电影”(新课标:“写熟悉的人,尝试写出特点”)。

预习方法:

家庭采访日:采访家人 “你觉得自己最特别的地方”,记录标志性动作 + 声音(比如妈妈炒菜时哼歌、爸爸擦眼镜时会眨眼)。

标签提炼练习:给家人贴 “趣味标签”(哼歌大厨妈妈、眨眼博士爸爸),围绕标签想 1 个故事。

写作技巧(含开头 / 结尾 / 结构 / 细节):

开头(场景式):用 “声音 + 动作” 定调,让人瞬间代入:“妈妈炒菜时总哼《青花瓷》,油溅到围裙上,她就把围裙当画布,画歪歪扭扭的小花。”

结尾(共鸣式):用生活细节戳中情感:“现在我闻到油烟味,都会想起那首跑调的《青花瓷》—— 原来妈妈的爱,藏在油烟里。”

结构(标签 - 故事 - 感悟):

核心标签(哼歌大厨妈妈);

故事(炒菜哼歌、围裙画花、偷偷给我塞炸鸡翅);

感悟(妈妈的厨艺一般,但爱很对味)。

细节(动作 + 声音):

动作:“她颠锅时,手腕上的银镯子会‘叮当’响,和铲子碰锅沿的声音打节奏”;

声音:“炒糊菜时,她会尴尬地清嗓子:‘这是新式焦香风味!’”。

【第三单元:写观察日记】

核心目标:让观察 “长出思考”

抓连续变化 + 五感细节 + 疑问,把 “观察记录” 变成 “科学小论文”(新课标:“学会连续观察,记录变化,写出自己的发现”)。

预习方法:

观察实验课:养绿豆芽 / 种向日葵,每天拍 3 张照片(早、中、晚),记录长度、颜色、形态 + 奇怪发现(比如豆芽弯向窗户、叶子上有水珠)。

疑问清单法:每记录一个变化,写 1 个 “为什么”(比如 “绿豆芽为什么会弯腰?是想晒太阳吗?”)。

写作技巧(含开头 / 结尾 / 结构 / 细节):

开头(悬念式):从 “反常变化” 切入,激发好奇:“绿豆宝宝躲在水里,第三天突然撑破绿外套,冒出白肚皮 —— 还弯着腰,像在朝窗户鞠躬!”

结尾(思考式):用疑问或发现收尾,让观察有深度:“现在我知道,豆芽弯腰是在‘追光’—— 原来植物也有‘小目标’!”

结构(时间线 + 疑问):

第 1 天(泡水:绿衣裳鼓起来,像吹胀的气球);

第 3 天(破皮:白芽冒出,豆芽弯腰朝窗户);

第 7 天(长高:根须像白胡子,缠成乱糟糟的网);

疑问与发现(豆芽为什么弯腰?因为植物会 “向光生长”)。

细节(比喻 + 疑问):

形态:“根须像老爷爷的白胡子,在水里缠来缠去,把玻璃罐变成了‘胡子实验室’”;

疑问:“豆芽们挤在一起,是在开讨论会吗?商量怎么逃出玻璃罐?”。

【第四单元:我和___过一天】

核心目标:让想象 “贴着神话飞”

抓神话特点 + 现代冲突,把 “幻想故事” 变成 “穿越冒险”(新课标:“展开想象,写清楚故事内容”)。

预习方法:

神话人物分析表:选 1 个神话角色(孙悟空、嫦娥、哪吒),列 3 个标志性特点(比如孙悟空会 72 变、爱吃桃、爱闯祸),设计 3 个现代互动场景(教他用手机、一起打 “妖怪”(比如蟑螂)、给他做汉堡)。

冲突设计练习:每个场景加 1 个 “反讽冲突”(比如孙悟空把手机当 “定海神针” 玩,差点摔碎)。

开头(穿越感):用 “神奇物品” 触发穿越,瞬间入戏:“我睁眼时,金箍棒戳在床头 —— 孙悟空蹲在窗台上,抓耳挠腮:‘这铁盒子(手机)咋发光?是新法宝?’”

结尾(留白式):用 “未尽之事” 勾悬念,让故事有续集:“孙悟空叼着汉堡飞走时,扔下句‘下次教我玩消消乐!’—— 现在我的手机里,还存着他拍的‘自拍棒’(金箍棒当自拍杆)照片。”

结构(相遇 - 冲突 - 告别):

相遇(金箍棒戳穿作业本,孙悟空从天而降);

冲突(教他用手机→把手机当武器耍→差点砸坏电视);

互动(一起打 “妖怪”(蟑螂)→孙悟空用火眼金睛追着蟑螂满屋子跑);

告别(孙悟空送我桃核,说会发芽成 “仙桃树”)。

细节(角色反差 + 现代梗):

反差:“他咬了口汉堡,眼睛瞪得像铜铃:‘这比蟠桃还甜!但没桃核,咋种出汉堡树?’”;

现代梗:“孙悟空把手机壁纸设成自己举金箍棒的照片,取名‘齐天大圣到此一游’”。

【第五单元:生活万花筒】

核心目标:让小事 “藏着大情感”

抓情绪变化 + 关键细节,把 “生活片段” 变成 “成长故事”(新课标:“写一件印象深的事,把过程写清楚”)。

预习方法:

情绪地图法:画时间轴,标 1 件和朋友 / 家人的事(比如吵架、和好、分享秘密),每个节点标情绪词(生气→后悔→开心),旁边画 1 个 “场景符号”(摔东西、躲角落、递糖果)。

细节还原练习:选 1 个情绪节点,用 “动作 + 环境” 写片段(比如 “生气时,我把小木船摔在地上,夕阳把木屑染成金粉”)。

写作技巧(含开头 / 结尾 / 结构 / 细节):

开头(物品触发):用 “旧物” 引出回忆,自带情感:“书桌上的小木船裂了缝,让我想起和小明吵架的那天 —— 他的眼泪滴在船舷上,像颗透明的珍珠。”

结尾(和解式):用 “变化” 收束,体现成长:“现在我们用彩纸给小木船补裂缝,他说这是‘友谊的补丁’—— 原来破掉的东西,也能变得更珍贵。”

结构(情绪线 + 事件线):

引子(小木船裂缝→回忆吵架);

事件(抢玩具→摔船→冷战);

情绪变化(生气→后悔→忐忑→开心);

和解(递糖果→补船→约定)。

细节(动作 + 环境):

动作:“我把小木船摔在地上,木屑溅到夕阳里,像撒了把金粉 —— 小明的眼泪跟着落下来,砸在船板上,烫出小坑”;

环境:“冷战时,教室的窗户总把阳光切成两半,我和小明各坐一边,像被玻璃隔开的影子”。

【第六单元:记一次游戏】

核心目标:让游戏 “笑出画面感”

抓镜头切换 + 感官轰炸,把 “游戏过程” 变成 “喜剧现场”(新课标:“写清楚游戏过程,写出趣味和感受”)。

预习方法:

游戏重演 + 细节捕捉:玩 “贴鼻子”“两人三足”“踩影子”,让孩子当 “镜头导演”,观察 3 个夸张瞬间(比如贴鼻子贴到额头上、两人三足摔成球、踩影子时跳着躲),记录声音 + 表情(笑声、喊叫声、鬼脸)。

搞笑标题练习:给游戏取 “喜剧感标题”(《贴鼻子大赛:鼻子长在额头上》《两人三足:我们摔成了连体肉球》)。

写作技巧(含开头 / 结尾 / 结构 / 细节):

开头(场景式):用 “道具 + 指令” 引爆期待:“教室后排堆着黑眼罩,王老师举着白板笔:‘贴鼻子大赛,现在开始!—— 先转三圈,再出发!’”

结尾(余韵式):用 “后遗症” 写趣味,让故事延伸:“现在李雷走路还会摸额头 —— 他说总觉得鼻子长错了地方,引得全班笑到打鸣。”

结构(三轮赛制 + 亮点爆炸):

第一轮(李雷:转三圈后撞墙,鼻子贴到黑板上方,全班笑成震动模式);

第二轮(我:被同学指挥 “往左!往左!”,结果贴到了黑板擦上,黑印子蹭了满脸);

第三轮(老师示范:蒙眼也精准贴中,原来她早把位置记在心里 —— 我们全成了 “小笨蛋”)。

细节(夸张动作 + 声音):

动作:“李雷蒙着眼转了三圈,像被施了魔法的陀螺,直接往黑板上方扑,鼻子‘啪’地贴在‘脑门’位置,全班笑到桌子腿打颤”;

声音:“指挥声此起彼伏:‘左!左!不对,是右!’—— 我被喊得晕头转向,听见自己的声音也在喊:‘别听他们的!’”。

【第七单元:写信】

核心目标:让书信 “带着温度飞”

抓物品关联 + 心里话,把 “书信格式” 变成 “情感通道”(新课标:“学写书信,把想说的话写清楚,注意格式”)。

预习方法:

书信对象清单:列 3 个想写信的人(远方笔友、帮助过的人、未来的自己),选 1 个关联物品(书签、旧玩具、成绩单),想 3 个真实话题(感谢、分享趣事、请教烦恼)。

暖场练习:用 “物品回忆” 写开头,比如 “你寄的书签在书里夹了三个月,每次翻书都闻到桂花味 —— 我猜是你在桂林捡的,因为你说过那里的桂花最香”。

写作技巧(含开头 / 结尾 / 结构 / 细节):

开头(物品暖场):用 “物品 + 回忆” 拉近距离:“亲爱的表姐,你寄的书签在书里夹了三个月,每次翻书都闻到桂花味,像你还在我身边 —— 上次视频,你说桂林的桂花落满了肩头,美极了。”

结尾(期待回应):用 “小请求” 勾互动,让书信有来有回:“你能再寄片桂花吗?我想夹在字典里,这样查字时,都像在和你聊天。”

结构(分享 - 感受 - 请求):

分享事(学校种了桂花树,我总想起你寄的书签);

讲感受(闻到桂花香,就想你教我做桂花糕的样子);

提请求(寄桂花、分享新食谱)。

细节(物品 + 画面):

物品:“书签上的桂花压得扁扁的,边缘有点卷边,像你笑起来弯的眼角”;

画面:“你教我做桂花糕时,面粉粘在鼻尖,你说我像只小花猫 —— 现在我做桂花糕,也会把面粉蹭到鼻子上,假装你在笑我”。

【第八单元:我的心儿怦怦跳】

核心目标:让心跳 “跳出纸面”

抓感官轰炸 + 心理变化,把 “紧张事件” 变成 “心跳纪录片”(新课标:“写清楚令你心跳加速的事,突出感受”)。

预习方法:

心跳事件回忆:想 3 件紧张事(上台演讲、走夜路、考砸后),画 “身体反应地图”(手心汗、腿抖、声音颤、胃里翻江倒海)。

五感还原练习:选 1 个事件,用 “视觉 + 听觉 + 触觉 + 心理” 写片段(比如 “演讲时,台下的脸像模糊的月亮,我盯着演讲稿,字在眼前跳广场舞”)。

写作技巧(含开头 / 结尾 / 结构 / 细节):

开头(氛围式):用 “感官细节” 渲染紧张,瞬间代入:“讲台下的脸像模糊的月亮,我盯着演讲稿,字在眼前跳广场舞 —— 手心的汗把纸泡皱了,像块浸了水的饼干。”

结尾(成长式):用 “心跳余韵” 写感悟,让故事有意义:“现在想起那天,心跳还会漏半拍,但我知道 —— 原来紧张也能变成勇气的燃料。”

结构(一波三折 + 心理线):

事件前(紧张预兆:胃里翻江倒海,腿像踩在棉花上);

事件中(忘词→大脑空白→突然想起→声音发抖但坚持讲完);

事件后(心跳平复→手心还在汗→发现掌声比想象中响)。

细节(生理 + 心理):

生理:“喉咙像塞了棉花,只能从牙缝里挤字,耳朵里全是自己的心跳声,咚!咚!咚!震得太阳穴发疼”;

心理:“忘词的瞬间,我想‘完了,要被笑了’,但看见同桌比了个‘加油’的口型,又把话咽回去重新想”。

期中 + 期末押题锁分:4 类高频题,技巧直接套

1. 《推荐一个好地方》(用 “五感 + 亮点”,期中必出);

2. 《我的家人》(用 “标签 + 细节”,期末热门);

3. 《我和____过一天》(用 “神话 + 冲突”,期末大热门);

4. 《我的心儿怦怦跳》(用 “情绪 + 细节”,期中期末都考)。

家长行动清单:每天这样练最有效

“技巧拆解” 法:

《推荐一个好地方》:用 “五感法” 写小区角落,重点练 “悬念开头”;

《记一次游戏》:重演 “贴鼻子”,用 “镜头法” 写片段,加夸张细节;

“家庭互动” 练:

“神话穿越会”,让孩子教家长(扮演神话人物)用手机,设计冲突场景,录成小剧本;

“错题升级” 改:

把孩子旧作文的 “干巴句” 标红,用新技巧改写:

原句:妈妈很爱我。

改句(用第二单元技巧):妈妈炒菜时总哼跑调的《青花瓷》,油溅到围裙上,她就画歪歪扭扭的小花 —— 但她塞给我的炸鸡翅,永远是金黄酥脆的。

暑假是孩子提升作文的黄金时期,只要掌握了这 8 个单元的写作技巧,每天坚持练习,孩子的作文水平一定会有显著提高。从细节入手,让文字变得生动有趣,开学后,孩子就能在作文课上大放异彩,写出让老师和同学都称赞的好文章。现在就行动起来,一起迎接孩子作文的进步吧!

来源:青山竹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