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甘肃两地小记者举办文化交流联谊活动 山海少年共赴兰州之约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14 11:23 2

摘要:八月的兰州,黄河水裹挟着千年涛声奔涌向前,一场跨越山海的约定正在这座丝路古城悄然上演。8月9日,奔流新闻·甘肃小记者与厦门晚报小记者并肩站在黄河之畔,用童声对话两地风物,用脚步丈量西北与东南的距离。这场以“逐梦山海一鹭同行”为主题的科学文化交流联谊,让鼓浪屿的

两地小记者并肩站在黄河之畔

交换礼物

记录美好

打卡留念



参观古生物化石

八月的兰州,黄河水裹挟着千年涛声奔涌向前,一场跨越山海的约定正在这座丝路古城悄然上演。8月9日,奔流新闻·甘肃小记者与厦门晚报小记者并肩站在黄河之畔,用童声对话两地风物,用脚步丈量西北与东南的距离。这场以“逐梦山海一鹭同行”为主题的科学文化交流联谊,让鼓浪屿的椰香与兰州牛肉面的热气撞了个满怀,让歌仔戏的婉转与黄河号子的雄浑在盛夏里交响。

1 奔流新闻编辑部:AI画卷里的“双城记”

下午3点的奔流新闻编辑部,甘肃小记者们早已踮脚眺望。当厦门小记者带着海风的气息出现在门口时,此起彼伏的“你好”瞬间拉近了千里距离。“这是用AI画的丝路新画卷?”厦门小记者陈传祺指着展厅里播放的数字画卷,指尖不自觉地跟着画面里的骆驼商队移动。屏幕上,敦煌飞天与现代兰州的天际线交相辉映,甘肃小记者陈蔚彤立刻凑上前:“你看这里,铜奔马是甘肃的顶流哦!”

大屏幕上,甘肃铜奔马的文创视频吸引了好奇的身影。厦门小记者刘力洋看着甘肃铜奔马的憨态意犹未尽,甘肃小记者们正在教厦门小伙伴说方言:“‘满福’就是满意,‘攒劲’就是很厉害,就像你们带来的椰子饼,吃一口就想喊‘攒劲’!”众人笑作一团。当《敦煌妙音》宣传视频音乐响起,两地小记者不约而同地跟着旋律轻晃身体,厦门小记者杨柏萱说:“敦煌壁画像极了我们闽南古厝上的彩绘,都藏着好多故事。”

2 黄河楼:从鼓浪屿到黄河岸畔的“礼物交换会”

走进黄河楼时,午后的阳光为这座仿古建筑镀上金边。在二楼平台,一场别开生面的“家乡推介会”热闹开场。厦门小记者陈传祺举着椰子饼当“道具”,眉飞色舞地描述:“在厦门,你们可以踩着浪花堆城堡,累了就坐在鼓浪屿的老榕树下吃土笋冻,晚上还能听爷爷唱高甲戏!”话音刚落,甘肃小记者韩伊洋举起手:“那你们一定要尝尝兰州牛肉面,一清二白三红四绿,辣子香得能让舌头跳舞!”

交换礼物的环节成了全场焦点。厦门小记者带来的手绘油画上,沙茶面的热气仿佛要从画布上冒出来,海蛎煎的金黄让甘肃小记者们忍不住惊叹。

甘肃小记者回赠的刻葫芦上,黄河母亲像与中山桥相映成趣,让厦门小记者小心翼翼地捧在手心。当李柏萱发现对方小记者叫杨柏萱时,两个女孩瞬间尖叫着拥抱在一起,“太神奇了!我们就像隔着千里的双胞胎!”杨柏萱的话让周围响起一片掌声。

在观景台,黄河如一条金色丝带穿城而过。甘肃小记者指着远处的白塔山介绍:“那是兰州的脊梁,就像你们厦门的鼓浪屿是海岛的明珠。”厦门小记者们趴在栏杆上,看着羊皮筏子在河面缓缓漂过,刘力洋突然转头:“我要把这画面画下来,下次请你们去厦门看鼓浪屿的日出!”

3 黄河风情线:触摸千年的“文化对话”

夜幕降临,两地小记者沿着黄河风情线漫步。近水广场的灯光倒映在河面,与厦门鼓浪屿的夜景遥相呼应。在黄河母亲像前,甘肃小记者轻轻抚摸雕像的衣角:“她就像所有西北人的妈妈,宽厚又温暖。”厦门小记者们围着雕像仔细观察,陈传祺突然说:“这让我想起鼓浪屿的郑成功雕像,都是守护家乡的英雄。”

走上中山桥时,脚下的铁架传来百年历史的厚重感。甘肃小记者讲述着这座“黄河第一桥”的故事:“当年它是用德国钢材建造的,经历过洪水和战争,现在还很结实。”厦门小记者们踩着桥面,听着脚下传来的黄河浪声,仿佛在与百年前的建设者对话。刘力洋拿出画板,借着路灯的光速写桥身的轮廓:“回去我要在画里加上黄河水,让厦门的同学知道它有多壮观。”

临别时,两地小记者交换了联系方式。甘肃小记者们邀请厦门伙伴明年来看油菜花,厦门小记者则发出邀约:“春天来鼓浪屿,我们带你看三角梅爬满老别墅!”当黄河的晚风拂过脸颊,带着闽南的椰香与西北的麦香,两个来自山海之间的少年群体,在兰州的夏夜许下了下一次约定。

这场跨越千里的相遇,让鼓浪屿的浪涛与黄河的激流在童心中共舞。当两地小记者的笑声融入黄河的涛声,便注定成为这个夏天最动人的回响,原来山海相隔的距离,从来挡不住少年们用真诚搭建的桥梁。

文·图丨奔流新闻记者 纪敏

来源:纷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