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特朗普对待盟友的态度,和对待对手的态度,形成了天壤之别。对印度毫不留情,对乌克兰爱答不理,对俄罗斯却主动献殷勤。
特朗普对待盟友的态度,和对待对手的态度,形成了天壤之别。对印度毫不留情,对乌克兰爱答不理,对俄罗斯却主动献殷勤。
为了让普京赏脸跟自己会晤,特朗普简直是拼了老命。本来信誓旦旦说俄罗斯不在8月8日前停火就加码制裁,结果期限一过,立马改口说"停火这事普京说了算"。
这背后究竟在打什么算盘?普京会被这套把戏迷了眼吗?
说起特朗普对普京的态度,那真是一个天一个地。
早年间,这位美国总统可是普京的头号粉丝,公开称普京是"铁血硬汉",是他最欣赏的领导人。
2018年在芬兰赫尔辛基,两人原定半小时的会谈硬生生聊了两个小时,那种惺惺相惜的劲头,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
可现在不一样了,特朗普这次的"示爱攻势"明显带着更深的算计。
8月15日,阿拉斯加。
这个地点的选择就很有意思,特朗普压根不想让欧洲那帮盟友插手,直接避开北约,选择了美俄之间最靠近的地理点。
原本安排的是美俄乌三国首脑会议,但因为普京都不屑于与泽连斯基同场出镜,特朗普干脆顺水推舟,直接将乌克兰踢出局。
连欧盟也被拒之门外,这背后的信号再明显不过了。
特朗普在极力展示一种姿态:我可以绕过一切盟友,单独与俄罗斯做交易,哪怕得罪全世界。
别看他嘴上说是为了促成俄乌停火,但这只是表面功夫。
特朗普这盘棋,至少有三个目的:一是造势,为自己的"和平缔造者"形象添砖加瓦。
二是兑现竞选承诺,树立强势领导者形象。
三,才是核心目的——联俄制华,离间中俄战略伙伴关系。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特朗普展现出了极大的"诚意",从取消追加制裁,到刻意迎合普京,再到将乌克兰边缘化。
特朗普的每一步都不是随意为之,而是在试图搭建一座"通往克里姆林宫的桥"。
那么问题来了,面对特朗普的这番"示爱",普京会动心吗?
表面看,俄罗斯确实想体面收场,但如果深挖下去,答案恐怕是否定的。
很多人以为中俄是因为美国才"抱团取暖",其实这是误解。
早在俄乌冲突爆发前,中俄就已在能源、军事、科技领域深度绑定。
数据是不会说谎的:俄乌冲突前,中国对俄出口不到500亿美元。
如今这个数字已经飙升至1200亿美元,几乎翻了两倍还多。
而俄罗斯也早就不再押宝欧洲市场,转而加速东向管道建设,将能源大规模出口至中国。
更关键的是,人民币占据了俄罗斯外汇储备的45%。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中俄之间的经济联系不只是互利,更是互相依赖。
哪怕美国承诺再多,也很难提供这样的确定性。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国与14亿人口大国,需要俄罗斯的矿产、石油、天然气与粮食。
虽然中国可以从中东进口能源、从美洲进口粮食,但在中国还没拥有地球最强舰队之前,海上贸易生命线始终受到威胁。
在这个时候,与中国接壤的俄罗斯能源运输通道就显得极为重要了。
哪怕美国将中国海上交通线全部堵死,中国依然可以背靠俄罗斯维持工业运转。
毫不夸张地说,只要背靠俄罗斯,中国就不可能输掉大规模较量。
而俄罗斯呢?在受到西方制裁的情况下,俄罗斯需要中国的工业品。
现在中国几乎可以向俄罗斯提供所有工业品,从手机到汽车、从螺丝钉到盾构机。
这种相互依赖关系,不是靠几句甜言蜜语就能拆散的。
至于美俄关系,那简直就是"八字不合"。
俄罗斯靠什么赚外汇?卖武器、能源、粮食,很不巧,美国也靠这几个大件赚钱。
俄乌冲突爆发前,俄罗斯是欧洲最重要的能源供应国,结果冲突一爆发,这个生意被美国抢走了。
特朗普更是要在任期内疯狂提升石油产能,在已经占领欧洲市场的情况下,美国下一步就是跟俄罗斯抢中国市场。
到时候美俄大概率又要撕破脸。
至于粮食出口,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消耗国,美国农场主们正等着特朗普兑现承诺。
好把大豆卖到中国市场,俄罗斯大豆要是被挤出中国市场,以后把大豆卖给谁?
而武器出口,美俄的竞争就更激烈了。
为了从俄罗斯手里抢走武器订单,特朗普当年亲自签署了《以制裁反击美国对手法案》。
任何购买俄罗斯武器的国家,都会遭到美国的制裁。
就因为这个法案,购买S400防空系统的土耳其遭到了美国的制裁,原本准备采购苏-35的印尼,也被迫搁置了这笔交易。
别看特朗普跟普京的私交不错,那也没好过小布什和普京的私人关系。
当年小布什和普京好到就差结拜了,两人动不动带着家人一起组织聚会。
"911事件"发生后,小布什要打反恐战争,普京大手一挥开放中亚军事基地供美军用。
普京想让俄罗斯加入北约,小布什也是支持,后来在基辛格等人的劝说下才放弃。
等到小布什下台后,美国又开始对俄罗斯出手,在乌克兰煽动颜色革命,还打叙利亚的主意。
有了这些前车之鉴,哪怕特朗普巧舌如簧,也不可能说服普京。
因为就算特朗普履行承诺,等到特朗普任期结束后,美国换个总统大概率又是另一副嘴脸。
经历过一次次被"玩弄",普京已经不是20年前那个还会憧憬西方的青年政治家了。
更重要的是,时代已经变了。
中俄关系升温、美俄关系降温这个趋势,并不会以特朗普、普京的个人意志为转移。
现在中俄关系越来越好,可不仅仅因为俄乌冲突爆发,其实在冲突爆发前中俄关系就在持续升温。
而中俄关系越来越好,也不是普京喜欢中国,而是中俄在战略位置、贸易关系中,简直就是完美的互补。
俄罗斯抵御欧洲方向的北约战略压力,而中国则阻挡来自太平洋方向的战略压力。
中俄背靠背就能够为彼此守住上千公里的战略纵深,在共同面对美国军事压力的情况下,中俄军事互信程度不断提高。
中国的轰炸机甚至有机会前往俄罗斯远东基地,去阿拉斯加一带开展空中巡航。
在明知中国已经不可能继续购买俄罗斯战斗机的情况下,俄罗斯依然派苏-57前往珠海航展捧场。
这代表的不是"面子工程",而是深层的军事互信。
在全球安全局势高度紧张的当下,普京很清楚,跟中国"并肩作战"比跟美国"握手言和"更稳妥。
别忘了,解放军的轰炸机早就去俄罗斯远东基地参加联合巡航,苏-57也高调亮相珠海航展。
在全球多极化加速发展的今天,中俄抱团不仅是现实选择,更是一种战略定力。
国际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各国都在寻求更大的战略自主空间。
在这种背景下,任何试图重建两极对抗格局的努力,都注定要失败。
普京心里比谁都清楚,失去中国这个市场和战略后盾,俄罗斯会变得更加被动。
中国对俄罗斯来说是战略后方——不管是经济出口,还是地缘安全。
就算海上通道被封锁,中国背靠俄罗斯的能源运输线依然能撑住工业体系。
这在未来极端安全局势下,将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
而反过来,中国也是俄罗斯工业供应的最大支持者。
在没有西方设备进口的情况下,从手机到重型装备,俄罗斯几乎都靠中国供货。
如果两国关系动摇,俄罗斯自己也知道后果。
说实话,特朗普这套组合拳打得挺花哨,但普京不是三岁小孩。经历过太多次被西方"忽悠"的普京,早就练就了火眼金睛。
在这个多极化的时代,谁都不想再当别人的棋子。中俄背靠背的战略格局,不是靠几句甜言蜜语就能拆散的。战略定力,才是大国博弈的制胜法宝。
面对特朗普的橄榄枝,普京会客气地笑笑,然后该干嘛干嘛。你觉得这次阿拉斯加会晤,会擦出什么火花?
来源:瓜汁橘长D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