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局“3D魔咒”:国脉文化以自研大模型重写家庭娱乐规则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14 11:22 1

摘要:2017年,随着三星、LG和索尼相继宣布停产3D电视,一场始于《阿凡达》热潮的技术革命黯然落幕。当时行业报告显示,3D电视市场份额已从2012年的23%暴跌至2016年的8%,整个产业链几乎全面消失。消费者抛弃3D的原因直白而残酷:笨重的眼镜、稀缺的内容和眩晕

一段沉寂已久的技术史,正在中国电信的实验室里悄然复活。

2017年,随着三星、LG和索尼相继宣布停产3D电视,一场始于《阿凡达》热潮的技术革命黯然落幕。当时行业报告显示,3D电视市场份额已从2012年的23%暴跌至2016年的8%,整个产业链几乎全面消失。消费者抛弃3D的原因直白而残酷:笨重的眼镜、稀缺的内容和眩晕的体验。

八年后的今天,当国脉文化在“3D视频方案在IPTV产业的创新应用技术研讨会”上发布全球运营商首个云端实时2D转3D大模型——“云生3D视觉大模型”,展现出市场上罕见的实时3D视频生成质量与效率时,引发了业界的新一轮关注。

01 历史困局,3D技术的两次生命

2009年《阿凡达》引发的3D狂潮曾让电视厂商以为找到“救命稻草”。三星、LG、索尼等巨头押注3D电视,试图刺激疲软的销售市场。然而技术缺陷与内容短缺的双重绞杀下,这场革命迅速夭折。

当时消费者必须佩戴专用眼镜,而主动式快门眼镜需要电池,被动偏光式则降低分辨率。更致命的是,内容制作成本高昂导致3D片源极度匮乏——2012年DirecTV取消全天候3D频道,2013年ESPN也宣布关闭ESPN 3D频道。

“3D功能已经不再被业界广泛接受,它不再是人们选购新电视的关键因素。”时任LG产品开发总监Tim Alessi在宣布放弃3D功能时如此解释。当4K、HDR等新技术崛起,曾被寄予厚望的3D电视在2017年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02 AI时代,国脉文化再掀2D转3D技术革命

面对3D技术的失败历史,国脉文化选择了一条完全不同的技术路线。其“云生3D视觉大模型”的核心突破在于三大技术重构,一是效率重构,云端实时转码技术使效率提升20倍,将传统数小时的转码流程压缩至分钟级;二是成本重构,深度优化算法架构让资源消耗锐减90%,多GPU集群实现高效低成本运营;三是体验重构,3D还原度突破90%接近原生品质,通过自研视角重绘与蓝牙帧同步技术,彻底解决画面撕裂卡顿。

与八年前不同,国脉文化不再依赖终端硬件革新,而是通过云端能力下沉实现普惠体验。用户无需购买昂贵的3D电视,只需一副3D眼镜配合现有IPTV机顶盒,即可享受影院级沉浸视听。

这种“即连即用”的创新设计,将高端技术从专业场景引入日常家庭,让全年龄段用户轻松驾驭。

03 3D,能否为IPTV再添“核武器”?

在3D技术失败八年后,国脉文化选择这一方向作为创新切入点,背后是对产业痛点的深刻洞察和技术路线的重新定义。

从市场维度看,据全球市研机构FortuneBusinessInsights测算,全球IPTV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4年的798.6亿美元增长到2032年的2763.8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6.8%。同时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将2025年确定为“超高清发展年”,政策东风已至。

从技术维度看,AI大模型和云计算能力的爆发解决了历史难题。国脉文化核心技术团队历时四个月攻坚,通过微调深度估计模型、自训练视角重绘模型,实现了效果与效率的双重突破。

据中国电信高级专家、国脉文化视频内容事业部负责人冯振华介绍,在技术流程上,2D 片源(含直播与点播)经实时拉流后,传输至云端,依托核心技术开启实时转码,完成 2D 到 3D 的华丽转身。转码后的 3D 视频无缝适配多种设备,无论是机顶盒搭配电视机与 3D 眼镜、VR 设备,还是裸眼 3D 设备,均通过实时拉流精准传输播放,全方位满足用户多样化设备需求。

核心技术层面,团队深度挖掘开源算法潜力,二次开发深度估计模型,奠定坚实技术根基。同时,自主研发多维技术,自训练视角重绘技术依据深度信息优化画面视角,蓝牙帧同步协议保障不同设备帧同步,彻底攻克画面撕裂、卡顿难题,为用户呈现流畅 3D 视界。

“当3D体验真正被用户接受,内容生产端才有持续创作动力。”研讨会上,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路文做了《2D-3D视频行业学术研究》主题演讲,并在会后接受了运营商财经网的专访。据了解,国脉文化日前已正式聘任路文为中国电信一级专家(技术类)、国脉文化 AI视觉首席专家,他在采访中表示:“云生3D视觉大模型”通过构建“生产-转化-分发”闭环生态,将海量2D片库转化为3D资产,将有效解决3D视频内容短缺问题,有效激活内容生态的商业价值。

04 生态重构,从技术到商业的闭环

研讨会上,冯振华描绘了三维落地场景:端侧嵌入式转码让机顶盒实现本地实时立体输出;3D直播转码服务重塑体育赛事观看体验;云渲染平台无感知增强云游戏画面。这些场景直指IPTV价值核心——将用户从“观看者”变为“参与者”。

更深层的布局在于生态构建。国脉文化已牵头成立“中国电信美好家生态联盟3D视频专项工作小组”,联合产业链伙伴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协作体系。

其商业价值不仅在于单用户ARPU值提升,更在于为整个IPTV产业链树立技术标准与盈利范式。

路文教授在采访中揭示了更深远的产业影响:“对于3D视频而言,和IPTV的结合,首先需要补足模型效果,其次IPTV需要加入AI芯片,第三要有更多从业人员生成3D内容,第四要与设备厂商合作实现眼镜、头盔等显示设备的快速低成本化。”

05 未来之战,超越技术的挑战

尽管技术取得突破,国脉文化仍面临历史遗留的深层挑战。路文教授警示道:“AI大模型急需国产替代,苹果Vision Pro等头显设备的技术差距仍需追赶。”

更关键的战役在于用户习惯培养。“如何让年轻人觉得3D比手机刷抖音更有吸引力?如何让老年人接受3D场景?怎么培养新一代的年轻人习惯于看3D,让3D成为他们生活中甚至比2D更重要的内容方式,这可能是很重要的点。”路文教授抛出的问题,指向产业繁荣的终极考验。

国脉文化的应对策略是构建全场景覆盖体系:将3D服务延伸至IPTV、AI中屏、云手机等多终端,让3D体验突破客厅边界。同时依托中国电信覆盖数亿家庭的渠道优势,实现技术普惠。

在全球IPTV市场,中国电信的野心不止于分一杯羹。当国脉文化将云生3D视觉大模型注入各省分公司的智慧家庭生态,一场从技术到体验的革命正在重新定义家庭娱乐的本质。

客厅里的电视屏幕不再是被动接收内容的窗口,而成为连接虚拟与现实的门户。体育赛事中,观众可以自由切换视角;影视剧中,用户能“走进”场景成为角色;甚至整个家居环境都能通过3D重建,与智能设备无缝联动。

屏幕之后,是国脉文化用技术重写的家庭娱乐基因。

来源:运营商财经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