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云南省昆明市郊,有一座名为“小人国”的主题公园,这里生活着百余名袖珍人。他们平均身高不足1.3米,却以独特的表演和乐观的生活态度,撑起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每天,他们化身为“小矮人骑士”“精灵舞者”,为游客带来欢笑,也为自己挣得一份尊严与生计。然而,在这份热
在云南省昆明市郊,有一座名为“小人国”的主题公园,这里生活着百余名袖珍人。他们平均身高不足1.3米,却以独特的表演和乐观的生活态度,撑起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每天,他们化身为“小矮人骑士”“精灵舞者”,为游客带来欢笑,也为自己挣得一份尊严与生计。然而,在这份热闹背后,他们的生活究竟如何?社会又该如何看待这一特殊群体?
清晨7点,25岁的王磊(化名)已经起床,开始为一天的表演做准备。他身高1.2米,是“小人国”艺术团的成员之一。穿上特制的戏服,他变成童话故事里的角色,在舞台上跳跃、歌唱,逗乐台下的观众。
刚开始表演时,我会紧张,怕别人用异样的眼光看我。”王磊坦言,“但现在,我把表演当成一份工作,和普通人上班没什么区别。
像王磊这样的袖珍人,在“小人国”里有100多位。他们来自全国各地,大多因先天性疾病或遗传因素导致身材矮小。在这里,他们不仅有了稳定的收入,还形成了一个互助的社群。公园为他们提供住宿、医疗和基本生活保障,而他们则以表演、导游、餐饮服务等方式谋生。
尽管“小人国”给了他们容身之处,但袖珍人们的生活并非只有童话般的色彩。
1. 身体的局限
袖珍人普遍面临骨骼脆弱、免疫力较低等健康问题。演员李芳(化名)说:“冬天表演时,关节经常疼,但为了生活,我们得坚持。”
2. 外界的偏见
尽管社会对特殊群体的包容度在提高,但袖珍人们仍会遇到不解甚至嘲讽。游客中偶尔会有人指指点点,或提出不合时宜的问题,比如“你们是真的矮人吗?”“是不是被故意养小的?”
3. 未来的迷茫
“小人国”提供了暂时的庇护,但袖珍人们也担忧年龄增长后的生计。公园负责人表示,他们正尝试拓展更多就业渠道,比如直播、手工艺品销售等,帮助袖珍人获得更长远的职业发展。 小人国”的存在,让袖珍人有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也让社会看到了他们的努力与坚韧。
网友@清风明月留言:“他们靠自己的双手生活,比那些身体健康却游手好闲的人更值得尊重。”
1. 消除偏见,从了解开始
袖珍人与普通人一样,有梦想、有情感。他们的表演不应被视为“奇观”,而应被看作一种艺术和职业。
2. 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企业和社会组织可以探索适合袖珍人的工作岗位,比如客服、手工制作等,让他们有更多选择。
3.完善社会保障
政府和社会应关注袖珍人的医疗、养老等需求,确保他们不会因身体条件而没工作和社会保障
。
来源:博学智慧福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