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高质量发展 深化全方位转型——新气象 新成效】向“特”要竞争力 以“优”强生产力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14 10:57 3

摘要:绛县殷红的山楂、平陆素白的百合,万荣枝头硕大的苹果、临猗蟹塘涌动的金波,永济盐碱地跃起的青亮对虾、闻喜塘池中脆嫩的玉藕……麦香混合着果香、茶香、蟹香,在河东大地上弥漫,一幅由“特”和“优”绘就的现代农业画卷徐徐展开。这些生长在运城沃土上的特色农产品,不仅是自然

绛县殷红的山楂、平陆素白的百合,万荣枝头硕大的苹果、临猗蟹塘涌动的金波,永济盐碱地跃起的青亮对虾、闻喜塘池中脆嫩的玉藕……麦香混合着果香、茶香、蟹香,在河东大地上弥漫,一幅由“特”和“优”绘就的现代农业画卷徐徐展开。这些生长在运城沃土上的特色农产品,不仅是自然的馈赠,更是发展现代农业最宝贵的资源和竞争优势所在。
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指出,山西农业的出路在于“特”和“优”。省委、省政府深入践行“特”“优”战略,实施稳粮保供,提升粮食产能,发展有机旱作,打造品牌并建设生产基地,推进全产业链,培育市场主体集群和加工园区,强化质量品牌管控与市场拓展,推动“特”“优”农业高质量发展。借着政策东风,运城正努力从传统农业大市向现代农业强市跨越。
2024年,蔬菜(瓜果)产量261.43万吨,中药材播种面积达76.1万亩,水产品产值超过4.5亿元……作为全省的“果盘子”“菜篮子”,运城市聚焦农业现代化,做好“土特产”文章,大力发展“特”“优”农业、工业农业、品牌农业、数字农业“四个农业”,狠抓南粮北植、南菜北种、南茶北栽、南鱼北养“四南四北”农业产业转型,蹚出一条具有本地特色的农业发展之路。
运城“特”字文章,核心在于充分发挥本地独特的资源条件,打破传统种养的空间限制。
6月底,在临猗县黄河大闸蟹养殖基地,蟹农们正小心地将180万只花生米大小的“豆蟹”撒入水中,这些中华绒螯蟹幼蟹将在此进行为期18个月的养殖。
“临猗黄河滩的生态环境得天独厚,沙质底非常适合大闸蟹活动及藏匿,长期下来蟹钳格外健壮有力。这里养出的黄河大闸蟹,肉质紧实鲜美,蟹黄更是饱满丰腴。”上海道宏蟹业总经理吴长花说。
“橘生淮北”的奇迹不止于此——
万荣在黄河滩涂孕育出亩产700公斤左右的水稻,带动周边发展水稻6万余亩,“荣后大米”以14元/公斤的价格打入北京市场;
夏县、平陆、临猗携手打造“夏鲜蔬菜产业园”,种植的供港蔬菜利用时间差错峰上市,亩均收益超5万元;
夏县泗交镇海拔1200米的山坡上,山东茶商陈厚珉耗时15年培育出抗寒耐旱的“厚民晋茶”,600余亩茶园年产值达1200万元,北纬35度的山腰飘起江南茶香;
永济盐碱地“咸水生金”,成功跃起南美白对虾、罗非鱼等鲜活水产,亩产超800斤……
这些依托独特地理气候、大胆突破传统种植养殖禁区的探索,将空间资源的“特”转化为错位竞争的优势。2024年,全市“四南四北”相关产业综合产值达2.84亿元。
运城“优”字破题,关键在于提升品牌价值、锻造产业筋骨、注入科技动能。
在价值链前端,“运城苹果”“临猗苹果”跃居中国果品品牌价值百强榜,“夏县西瓜”摘下全国西瓜品牌价值桂冠;一年内新增103个绿色有机食品、“圳品”和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品牌总价值飙升至177.42亿元,三项增量领跑全省;55家龙头企业闪耀国内外展会舞台……品牌引领效益跃升得到生动诠释。
在产业链后端,以工业思维赋能农业生产。优质果蔬、饮品酿品等五大产业集群崛起,精深加工推动农产品加工产值突破326亿元;“一枚鸡蛋”在晋龙集团临猗项目中延展出液蛋、蛋粉的高附加值序列,带动养殖户人均增收3200元;投入1705万元扶持龙头企业和新注册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帮助9家企业通过农产品深加工贷款担保基金获得担保贷款4792万元……“龙头企业+产业集群”的深度结合,让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能创造效益。
在科技加持上,夏县、芮城作为智慧农业示范县,“棚掌柜”系统使水肥成本降低25%,同时还能增产20%—30%;厚民茶园装配智能滴灌系统,实时监测土壤湿度变化,通过云端数据调整浇灌方案;永济南美白对虾养殖棚内安装水质监测仪,利用AI算法生成增氧方式……
“从‘四南四北’改变农业布局,到品牌、科技、加工‘三链融合’提升价值,‘特’‘优’的协同作用,正在重塑运城农业的面貌。”运城市农业农村局技术园艺站站长徐隽铭说,把特色资源转化为核心竞争力,用科技为产业链持续增值,运城的实践表明,这条“向特色要竞争力、向优质要生产力”的道路,正推动着传统农业大市的成功转型。
数据赋能田畴,智慧浇灌希望,品牌打开销路,科技助力增收。这张以“特”“优”为底色的运城答卷,最终落笔在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壮美诗行,为黄土地注入了奔腾不息的时代动能。

来源:太原融媒体官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