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林场大蛇与护林员面对面眼对眼!提醒:进山前可带竹竿“打草惊蛇”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14 10:28 2

摘要:在人与自然交汇的边界,野生动物的出没既是生态常态,也潜藏着未知的风险。2025 年 8 月 12 日清晨,青岛郊区某林场的宁静被打破,一名护林员在散步时与一条一米半长的大蛇近距离对峙,这已是一个月内他遇到的第二条大蛇。入秋后蛇类活跃度攀升,如何安全共处成为进山

在人与自然交汇的边界,野生动物的出没既是生态常态,也潜藏着未知的风险。2025 年 8 月 12 日清晨,青岛郊区某林场的宁静被打破,一名护林员在散步时与一条一米半长的大蛇近距离对峙,这已是一个月内他遇到的第二条大蛇。入秋后蛇类活跃度攀升,如何安全共处成为进山人员必须关注的课题。

水泥路畔的对视

凌晨五点的林场,露水还挂在松针上,空气里弥漫着潮湿的草木气息。护林员老李(化名)像往常一样起床,换上胶鞋沿着林场的水泥路向山上走去。这条路他走了十几年,路边的每一棵树、每一块石头都熟悉得像老朋友。

走了不到十分钟,一阵细微的 “窸窸窣窣” 声从右侧的草丛传来。老李立刻停下脚步,多年的护林经验让他对山林里的声响格外敏感。“鸟叫有鸟叫的规律,风吹树叶是哗哗声,这种细碎的摩擦声,十有八九是蛇。” 他后来回忆道。

老李缓缓转过身,目光扫过齐膝高的草丛,就在距离左脚不到两米的地方,一条大蛇正盘踞在路边的落叶上。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照在蛇身上,鳞片反射出暗褐色的光泽,中间最粗的部位有成人手腕般粗细,从头到尾算下来足有一米半长。

“当时心里咯噔一下,但没慌。” 老李说,在林场工作多年,遇见蛇不算稀奇事。他站在原地没动,眼睛紧紧盯着蛇的头部,而那条蛇似乎也察觉到了他的存在,昂起头,吐着分叉的舌头,一双黑豆般的眼睛与他对视着。

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凝固。林间的鸟鸣、风吹草动的声音都消失了,只剩下两人之间无声的较量。老李能清晰地看到蛇鳞上的纹路,甚至能感觉到它呼吸时身体的轻微起伏。三四分钟后,大蛇似乎判断出眼前的人类没有威胁,也或许是失去了耐心,缓缓低下头,扭动着身体钻进草丛,很快消失在浓密的植被里。直到蛇的身影完全看不见,老李才慢慢挪动脚步,后背已经渗出了一层冷汗。

这条蛇后来被确认是赤峰锦蛇,一种无毒蛇类,在当地山林中较为常见,最长能长到两米左右。而这已经是一个月内老李发现的第二条大蛇,上一次遇见的那条更粗更长,中午时分在巡山路旁被发现,见人后逃窜的速度极快,像一阵风似的钻进了石缝。

蛇类活跃的背后

今年青岛的夏天格外炎热,雨水也比往年少了许多。林场另一位职工老王(化名)注意到,这种天气让蛇类的活动变得异常频繁。“往年巡山一个月能见到一两次蛇就算多了,今年几乎每周都能遇上,有时候宿舍旁边的空地上都能看到它们的踪迹。”

老王记得有一次值夜班,凌晨两点多听到宿舍门外有响动,打开手电筒一照,一条一米多长的赤链蛇正从墙角游过,红色和黑色相间的鳞片在灯光下格外显眼。“现在晚上出门都得先打着手电筒照一圈,心里才踏实。”

据林场的记录,这片山林里至少有五种蛇类活动。除了赤峰锦蛇、赤链蛇这两种无毒蛇外,还有黑眉蝮蛇、尖吻蝮等三种毒蛇。其中尖吻蝮俗称 “五步蛇”,是毒性较强的一种,被咬后若不及时治疗,后果不堪设想。老李说:“我们最怕遇见的就是尖吻蝮,它动作快,性情也凶,遇到了只能慢慢退开,千万别惊动它。”

青岛地区总共分布着约 10 种蛇类,其中长岛蝮蛇和短尾蝮蛇是最常见的毒蛇,主要栖息在崂山、浮山、大小珠山及即墨沿海地带的山林中。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的数据显示,仅今年 7 月上旬之前,就收治了 60 多名被蛇咬伤的患者,比去年同期明显增多。

这些被咬伤的人中,有在田间劳作的农民,有进山徒步的驴友,也有像老李同事这样的护林员。前年夏天,林场有两名职工在巡山时被蛇咬伤,好在处理及时,被同事迅速送往市区医院注射抗毒血清,才没有留下严重后遗症。而 2024 年 6 月,一名男子在山上被毒蛇咬伤头部,很快出现恶心、憋气、呼吸急促等症状,意识也变得模糊,送到医院时浑身湿冷,经过紧急抢救才脱离危险。

专家分析,蛇类活动频繁与气候有很大关系。高温少雨的天气让蛇类更频繁地出来觅食和寻找水源,而人类进山活动的增加,也提高了与蛇相遇的概率。赤峰锦蛇主要以鼠类为食,也吃鸟类和鸟卵,7 到 8 月是它们的产卵期,这段时间需要更多的能量,活动范围也会扩大。这种蛇已被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2023 年又被纳入《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受到法律保护。

进山防蛇的实用指南

林场的职工们在一次次与蛇打交道的过程中,总结出了一套实用的防蛇经验。“最管用的就是‘打草惊蛇’。” 老李说着拿起墙角一根一米多长的竹竿,“上山时手里攥着这个,走几步就用竹竿敲打前面的草丛和石块,蛇听到动静一般就会提前躲开。”

除了带竹竿,穿着上也有讲究。老李和同事们巡山时,都会穿长袖长裤和高帮登山鞋,裤腿要扎紧,防止蛇钻进裤脚。“有一次我穿了短裤巡山,回来后小腿上被草划了好几道印子,要是被蛇咬了,后果不堪设想。” 老王说着,指了指自己脚上的厚底胶鞋,“这种鞋鞋底硬,蛇牙咬不透。”

林业部门的专家也给出了专业建议:进山尽量避开早晨和傍晚这两个蛇类活动的高峰时段;行走时走现成的山路,不要随意进入杂草丛生、植被茂密的区域;如果看到蛇,保持安全距离,不要试图捕捉或驱赶,更不要用树枝、石头打它,绝大多数蛇类不会主动攻击人类,只要不被挑衅,它们通常会选择逃跑。

万一不幸被蛇咬伤,正确的处理方式至关重要。首先要保持冷静,尽量记住蛇的花纹、颜色、头部形状等特征,这些信息能帮助医生快速判断蛇的种类,选择合适的抗毒血清。然后用清水或肥皂水冲洗伤口,但不要用嘴吸吮毒液,也不要在伤口处冰敷或用绳子捆扎,这些做法可能会加重伤势。处理后要尽快下山就医,移动时尽量让伤肢保持平稳,避免剧烈活动加速毒素扩散。

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急诊科的医生提醒,被蛇咬伤后黄金救治时间是 1 到 2 小时,越早注射抗毒血清效果越好。“每年都有因为处理不当或延误治疗导致严重后果的案例,大家一定要重视。”

来源:FM90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