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高温“偷走”药效,医生教你高温天用药冷知识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14 09:27 2

摘要:华声在线8月13日讯(文/视频 全媒体记者 高煜棋 通讯员 邵美琪 刘彦伶 刘宏雯)酷暑高温不仅让人倍感不适,也在悄悄威胁着药品的“战斗力”。一颗晒变形的胶囊、一管融化的软膏、一瓶在汽车后备箱焖过的口服液……这些高温天里看似不起眼的场景,都可能让药品药效大打折

华声在线8月13日讯(文/视频 全媒体记者 高煜棋 通讯员 邵美琪 刘彦伶 刘宏雯)酷暑高温不仅让人倍感不适,也在悄悄威胁着药品的“战斗力”。一颗晒变形的胶囊、一管融化的软膏、一瓶在汽车后备箱焖过的口服液……这些高温天里看似不起眼的场景,都可能让药品药效大打折扣,甚至暗藏健康风险。

8月13日,长沙市第三医院(湖南大学附属长沙医院)药学部药师分享热天用药“冷知识”,教大家夏季如何让药品好好“工作”。

药品储存:温度把控是关键

“高温环境下,药品储存不当可能让药效‘失效’。”药师指出,部分药品对温度极为敏感。其中,胰岛素、益生菌、疫苗、干扰素等药物,在30℃以上环境中易失效。需严格存放于2℃—8℃的冰箱冷藏,严禁冷冻。

多数片剂、胶囊剂及中成药适合在10℃—30℃的干燥处存放。若盲目放入冰箱,反而可能因受潮结块影响药效。此外,阳台、窗台、汽车后备箱等地方的温度极高,在此存放硝酸甘油、硝苯地平(降压药)等药品,会导致有效成分挥发;胶囊类药品则可能软化粘连,服用后不仅吸收效果差,还可能刺激肠胃。

外用药使用:清洁与时机很重要

外用药物的效果与使用方式密切相关。药师提醒,涂抹药膏前需清洁患处:先用温水洗净皮肤,轻轻擦干后再涂药,避免汗液稀释药膏或让细菌侵入。

喷雾类药物如防晒喷雾、止痒喷雾,在出汗时使用需先擦去汗水,保持10至15厘米距离喷洒,待药液干燥后再穿衣服。若汗液与药液混合,可能堵塞毛囊引发红肿。

止痛贴等贴剂的使用需选对时机:晚间洗澡后贴合度更佳;白天使用则需避开腋下、颈部等易出汗部位,贴前可用干毛巾擦拭皮肤至微热,增强粘性。

内服药物:避免“冰火”与酒精干扰

服用药物时,送服饮品的选择需谨慎。阿司匹林、布洛芬等解热镇痛药本身可能刺激胃黏膜,若用冰饮送服,会导致胃部血管收缩,加重不适,甚至引发胃痛、胃溃疡。送药师建议,最好用30℃至40℃的温水送服,温和无刺激。

同时,服药期间需远离酒精。需要提醒的是,藿香正气水也含有酒精,若与降压药、降糖药同服,可能造成血压、血糖骤降,风险极高。

特殊人群用药需格外留意

老人用药不可凭“感觉”减药。夏秋季节气温较高,血管扩张,血压可能比冬天稍低,但切忌擅自停药或减药,应定时测量血压,遵医嘱调整药量。

儿童喂药需避免低温饮品。不可将药物混入冰西瓜汁、冰牛奶中,低温会影响药物溶解,还可能刺激儿童肠胃。

户外工作者携带药品需讲究技巧。随身携带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时,不可放入贴身口袋,应先用密封袋装好,再放入干燥的小包中,避免汗液影响。

本文来自【华声在线】,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