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华州到世界:汪氏皮影的传承与破圈之路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14 00:30 4

摘要:“哇!这个穆桂英皮影比我还高!”8月6日,在西安易俗街区中国秦腔艺术博物馆内,参加“品中国非遗 游古都西安——2025西安文旅媒体行”活动的记者们,对着眼前的巨型皮影发出惊叹。这件名为《巾帼英雄:穆桂英》的皮影是由陕西省一级工艺美术大师、汪氏皮影第四代传承人汪

“哇!这个穆桂英皮影比我还高!”8月6日,在西安易俗街区中国秦腔艺术博物馆内,参加“品中国非遗 游古都西安——2025西安文旅媒体行”活动的记者们,对着眼前的巨型皮影发出惊叹。这件名为《巾帼英雄:穆桂英》的皮影是由陕西省一级工艺美术大师、汪氏皮影第四代传承人汪海燕为2023年中亚峰会特别打造的“巨作”,“普通皮影人物一般只有30厘米高,这件却高达3米,光是制作就耗费了整整半年时间。”汪海燕向围观的记者们介绍。

汪海燕介绍巨型皮影《巾帼英雄:穆桂英》

作为中国最古老的“光影艺术”,皮影戏俗称“灯影子”,自西汉流传至今已有两千余年历史,被誉为“世界最早的电影”。有道是:世界皮影看中国,中国皮影看华州,华县皮影以精湛技艺与深厚底蕴在全国独树一帜,于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遗名录,2011年又随中国皮影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汪氏皮影,作为陕西华县皮影的代表,历经五代传承,正在用创新的方式,让古老技艺焕发新生。

溯源:百年传承的脉络印记

追溯汪氏皮影的起源,不得不提及清末华州著名的皮影雕刻手艺人李三喜。据《华县志》记载:“清乾隆元年至十年(1736-1745)皮影盛行于华州,清末时还有演出班社二三十家。民国期间,演出盛行不衰,最多时县内有班社48家。”据汪天稳回忆,“师爷李三喜早年在渭北地区大荔县的一家有名皮影作坊里学习的皮影雕刻技艺,当时他所使用的雕刻技法就是现在说的“推皮走刀”的方式,并把它传给了我的师父。”

来自陕西华县的皮影雕刻大师李占文先生,17岁便跟随皮影艺人李三喜学习技艺,他勤学善思,谦虚好问,兼容并蓄渭河南北各路名家刀法,经过长期实践摸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曾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其皮影制作造诣颇高,刀法洗练,线条流畅,造型富于变化,着色靓丽华贵。20世纪60年代初,他雕刻的巨型皮影屏风——《文成公主进藏图》被陈列于人民大会堂,受到周总理的赞扬。

皮影《文成公主进藏》局部

作为李占文的得意门生,汪天稳11岁便开启了皮影雕刻的学艺生涯。他曾坦言:“师父要求极严,让我从小就打下坚实基本功,至今受益。”1963年至1965年,他先后在白水、华县、渭南等地的文化馆,为当地皮影班社雕刻现代戏人物形象。1977年,他作为特殊人才被调入西安工艺美术研究所,从此专职从事皮影雕刻工作。六十余载的深耕不辍,让汪天稳佳作频出、成就卓著,不仅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更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2003年,他带领团队耗时一年,精选154块秦川牛皮,完成了长23.58米、宽1.2米的皮影版《清明上河图》,创下吉尼斯世界纪录,成为迄今全球最大的皮影作品。2017年,在意大利威尼斯举办的第57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上,他与中央美术学院邬建安合作的现代皮影画《九重天》亮相中国馆,成为那届双年展最吸引人的亮点之一。

汪海燕为记者介绍皮影制作技艺

受父亲浓厚艺术氛围的熏陶,汪海燕自幼便对皮影艺术展现出浓厚兴趣,自小跟随父亲学习皮影雕刻工艺。起初,父亲出于对女儿的疼爱,并不愿她从事这份辛苦工作,只让她在一旁打下手,负责磨刀具、磨牛皮、给牛皮上色、画稿、帮忙熨烫装订等基础工作。但汪海燕凭借着对皮影的热爱和倔强性格,不断钻研学习,最终用自己雕刻的“杨贵妃”皮影作品打动父亲,正式开始学习“推皮走刀”等核心雕刻技法,逐步成长为“汪氏皮影”第四代传承人。

如今,汪海燕之子“00后”党飞华在家族艺术氛围的滋养下,接过传承接力棒,成为汪氏皮影第五代传承人,延续着家族与皮影的不解之缘。

雕琢:匠心独运的技艺密码

一方素幕,几尺光影,皮影艺人用灵巧的双手赋予牛皮生命,演绎千年传奇。在皮影展区,汪海燕正专注地雕刻着手中的皮影,向记者展示这项国家级非遗技艺的精妙之处。

“制作一个完整的皮影需要经历选皮、制皮、画稿、过稿、镂刻、上色、熨平发汗、辍订等二十四道工序,每一步都马虎不得。”汪海燕说。她拿起一块透亮的秦川牛皮介绍道,这是3-5岁的秦川牛皮,柔韧度强、透光性强、色泽比较均匀,是制作皮影的上佳材料。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汪海燕向记者展示了她的“兵器库”——尖刀、平刀、万字刀、雪花刀……数十把形态各异的刻刀整齐排列,每一把刀具都有其独特的用途。“通常一个皮影雕刻艺人每种刀搭配起来至少要有12把才够用,多的甚至要用30把以上。”汪海燕告诉记者。

汪海燕展示“推皮走刀”技艺

“推皮走刀”是汪氏皮影制作中最为独特且精妙的技艺,堪称灵魂所在。汪海燕为媒体团演示了这项绝技:只见她右手持刀固定,左手三指灵活推动牛皮,双手配合完美,雕刻刀锋所过之处,精美的雪花纹渐渐成形。

“每一个皮影人物都要经过约3000刀的精雕细琢,从人物造型结构到各个部件的制作,都极为复杂。”汪海燕为记者讲解,一个完整的皮影人物,通常分为头、身、臂、臀、腿等多个部件,各部件单独刻好后,经染色、熨平后再用线将其组接起来,形成栩栩如生的完整身段。

破圈:非遗与潮流的碰撞交融

“一口述说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请君更看戏中戏,对影休推身外身。”在《无界·长安》“影人”篇中,电音与老腔碰撞,传统与当下对话,真人与皮影共同演绎的《黄河大阵》,通过特效和舞台变化,让真实与虚幻交织。这种跨界融合,正是汪氏皮影在新时代的创新探索方向。

“十余年前,我们开始尝试与艺术家和学者跨界合作艺术品,在‘推皮走刀’的基本技法上,开创了‘倒棱法’‘拼接法’,可将纹路雕刻得如发丝一般纤细,并受工笔画、水墨画启发,丰富了纹路与色彩,突出皮影的艺术属性,为其探寻新出路。”汪海燕介绍道。

汪海燕演示皮影戏的操作

2016年,汪海燕第一次尝试将皮影戏和动漫结合,带领团队设计雕刻了国漫IP“狐妖小红娘”皮影,受到大量好评与喜爱。2017年,奢侈品牌爱马仕邀请汪海燕为品牌门店设计橱窗,正是这次与时尚品牌的合作,为汪氏皮影打开了国际市场。2016年,汪海燕首次尝试将皮影戏和动漫结合,带领团队为“狐妖小红娘”这一国漫IP设计雕刻皮影,收获广泛好评与喜爱。2017年,奢侈品牌爱马仕邀请她为门店设计橱窗,这次合作成为汪氏皮影叩开国际市场的钥匙。此后,汪氏皮影接连与百达翡丽、Burberry、等一众一线品牌展开合作:同时也与国内企业、赛事开展大量联名,让皮影艺术焕发多元活力。汪海燕并未止步于此,又将合作延伸至网络游戏领域,为《》设计角色皮影主题皮肤,让更多年轻人通过熟悉的游戏接触到皮影艺术。

来源:西部新时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