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注AI的万兴科技,“流血”闯关港交所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13 16:27 2

摘要:从2022年底AI行业爆发以来,AI转型逐渐成为了软件企业的重要路线。但AI化是一项需要大量资源投入的过程,企业需要寻找各种资源来应对和发展,国产软件行业龙头万兴科技正在行动。

文 | 董武英

从2022年底AI行业爆发以来,AI转型逐渐成为了软件企业的重要路线。但AI化是一项需要大量资源投入的过程,企业需要寻找各种资源来应对和发展,国产软件行业龙头万兴科技正在行动。

近日,万兴科技发布公告,为进一步推进全球化战略,提升公司国际品牌形象和综合竞争力,公司拟发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万兴科技作为国产软件行业龙头,近年来在AI转型过程中,2024年和今年一季度均出现了亏损情况。此次赴港IPO,能否帮助万兴科技实现突破?

“70后”学霸创办的软件龙头,迎来短期阵痛

万兴科技创始人吴太兵是一名“70后”,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后进入了中国建设银行郴州分行担任系统工程师。但吴太兵并不满足于稳定的“铁饭碗”,他选择了辞职南下,奔赴深圳。

早期,吴太兵加入了东软等软件公司积累技术经验,这也为其之后创业打下了基础。在创办万兴科技之前,吴太兵进行过一些创业尝试。他曾自称是中国最早一批做网络硬盘的创业者,高峰时期拥有一两百万的用户,但因为融资不顺利终止,项目卖给了21CN。

偶然的一次机会,让吴太兵看到了创业方向。结婚生子后,远在老家的父母想看小孩的照片,但拍照寄回的成本太高,吴太兵就想把照片刻录成一张VCD寄回,因此就开发出了将数码照片刻录成VCD的软件 Photo to VCD。之后吴太兵将这个软件放在海外售卖,一年就赚了100多万,赚到了第一桶金。

2003年,吴太兵成立了万兴科技,开始正式创业。创业初期,万兴科技仅有三四名员工,产品只有Photo to VCD这款软件,卖向软件商业环境更好的欧美市场。

在这之后,万兴科技抓住了多个发展机会,影响力越来越大。

2005年,万兴科技抓住微软和Adobe等数字文档巨头之间互不兼容的市场机会,推出了PDF转换软件——PDF Converter,深受市场欢迎,并收获了微软等巨头客户。

2007年,针对苹果与Windows系统跨端互通的刚需,万兴科技发布音视频转换软件 Video Converter Ultimate。

2011年,随着移动互联网市场迅速崛起,万兴科技推出跨端数据恢复软件dr.fone,这也是全球首款iOS/Android数据恢复工具。

2015年,万兴科技发布了一款视频剪辑软件 Filmora(神剪手),即万兴喵影,迅速赢得市场认可,2年内全球下载量超 1亿次,月活用户300万,成为公司旗舰产品。

在多款软件产品支持下,万兴科技在2018年1月成功登陆创业板,成为“中国消费类软件第一股”。此时的万兴科技已经成为年营收4.67亿元,归母净利润近7000万的“小巨头”,凭借着国内工程师红利和97%以上的海外收入,万兴科技毛利率高达97.87%,比茅台还要高。

上市之时,万兴科技发行价为每股16.55元,随后保持上涨态势,到2018年4月10日股价最高已经达到每股167.70元,市值最高超过130亿元。

上市后,万兴科技业绩持续增长,但到了2021年,万兴科技归母净利润突然下滑了77.77%,归母净利润从上年的1.25亿元下滑至只有零头,仅2784.55万元。

万兴科技净利润的大幅下滑,主要是因为转型。一般而言,软件行业有两种营收方式:买断制和订阅制,后者也可以称为SaaS。相比于买断制,SaaS模式用户生命周期价值将显著提升。

长期以来,万兴科技以买断制为主,但随着SaaS模式逐渐获得消费者和资本市场认可,万兴科技在2021年开始正式启动SaaS转型。

但SaaS模式下,初期投入较大,且来自于消费者的收入将显著低于买断制,因此2021年万兴科技净利润大幅下滑。不过,随着SaaS程度加深,万兴科技在2023年净利润规模明显恢复,达到8620.57万元,到2023年第一季度其订阅制收入占比已经达到70%。

目前来看,万兴科技的SaaS化转型仍在进行之中,但万兴科技又迎来了一个新任务,那就是AI转型。

从2022年底ChatGPT发布以来,AI展现出的能力和潜力使其迅速成为软件企业重点布局方向。万兴科技开始拥抱AIGC,推出万兴播爆、SelfyzAI、Pixpic等多款AIGC应用产品。2024年,万兴科技加速实现全产品线AI化。

不过,转型带来了短期发展阵痛。在2024年,万兴科技营收和净利润双双下滑,上市以来首次出现亏损,亏损规模高达1.63亿元。今年一季度,万兴科技的亏损仍在持续,亏损规模为3281.42万元。

从2024年财报来看,万兴科技的亏损一部分来自于前期收购公司业务转型不力。其控股子公司杭州格像科技有限公司正处于产品SaaS化转型期,且创新产品前期投入较大,导致收入、利润有所下滑,因此计提格像科技商誉减值准备5906.22万元。

但更多的亏损则是由于市场竞争加剧以及在AI业务上的布局。此次赴港IPO,万兴科技能否凭借资本市场助力实现突破,扭亏为盈呢?

与巨头短兵相接,赴港募资补充弹药

从2024年财报来看,视频创意类软件是万兴科技主要营收来源,占总营收的比重高达67.06%。不过,在视频创意类软件市场,万兴科技正与软件巨头短兵相接。

以视频剪辑软件为例,软件巨头Adobe旗下Premiere Pro在专业视频编辑领域的地位难以撼动,其生态体系更是成为了强大的护城河。在入门级视频剪辑软件市场,字节跳动旗下剪映国际版CapCut背靠TikTok平台迅速发展。相比这两个竞争对手,万兴科技处于竞争劣势。

今年初,CapCut被美国下架,多家券商认为万兴科技有望迎来发展机会。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盯上CapCut市场的还有其他巨头,如社交媒体巨头meta旗下Instagram就在今年4月推出了视频编辑应用Edits。

激烈的竞争态势,正是万兴科技出现亏损的原因之一。长期以来,作为提供多款工具产品的软件企业,万兴科技业务依赖于买量投流。虽然毛利率保持在90%以上,但销售费用率长期高达45-50%。

2024年,由于市场竞争加剧、流量成本提升以及增加新产品、新渠道投放,万兴科技销售费用增长至8.49亿元,销售费用率进一步提升至58.95%,较2023年增长了超过10个百分点,这极大地影响了万兴科技的财务表现。

除竞争因素外,万兴科技的亏损还来自于在AI业务上的投入。

相比于Adobe、字节跳动等巨头,万兴科技营收、利润、资产、现金规模较小,2024年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规模仅4.28亿元。但AI业务往往需要较大的资源和研发投入,这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万兴科技的AI业务布局和财务表现。

在2024年,万兴科技研发费用从4.03亿元增长至4.42亿元,研发费用率从2023年的27.18%增长至30.73%。从财报来看,万兴科技主要研发项目基本都与AI相关。

万兴科技在2023年5月成立了万兴科技(长沙)集团有限公司,专注于人工智能理论与算法软件开发、人工智能应用软件开发等领域,2024年该子公司亏损3498.26万元,对公司净利润影响为-3320.92万元。

万兴科技AI业务取得了突出表现,也带来了一定财务压力。2024年全年AI服务器累计调用超5亿次,但由此导致的AI服务器成本上升也是万兴科技2024年毛利率下滑的原因之一。

从收费模式上看,万兴科技AI业务推出了AI会员、AI加量包、AI功能付费等创新模式,2024年AI原生应用(不含已有应用AI功能付费部分)收入约6700万元,同比实现翻倍增长。不过,AI业务营收占总营收的比重依然较小,仅有4.65%。

同时,在AI业务上,由于资源劣势,万兴科技选择聚焦资源,一定程度上舍弃了非主业的业务布局,这直接体现在出售墨刀股权上。

墨刀是国内最大的在线原型设计与协作平台,万兴科技在2020年12月就对其实现了战略控股,随后全资收购。

但在2024年11月,万兴科技宣布进行资产置换,出售墨刀母公司北京磨刀刻石科技有限公司78%的股权,持股比例降至22%。万兴科技表示,此次资产置换目标是强化资源整合,聚焦视频与通用文档绘图软件主业,助力公司投资项目的长期健康发展,符合公司整体发展战略的需要。

从聚焦主业角度,万兴科技此次资产置换是一项正确选择。不过,今年7月底Figma的上市,让出售墨刀股权的万兴科技略显尴尬。

Figma是一款产品设计协作软件,主打云端协作、跨团队联动功能,随着AI时代到来开始融入AI功能,定位于一个“让人和AI更好合作的设计空间”。2024年Figma营收为7.49亿美元,2024年亏损达7.32亿美元,经调整后归母净利润为 1.27 亿美元。

今年7月31日,Figma上市后股价大涨,成为今年最大IPO,市值一度接近600亿美元,截至8月11日收盘其总市值高达402.16亿美元,这极大地彰显了AI在线设计协作平台的发展潜力。

墨刀与万兴科技内部孵化企业博思云创推出的一体化设计协作平台Pixso,被认为是“中国版Figma”的有力竞争者。目前,万兴科技持有博思云创近15%股权,仅持有墨刀母公司22%股权,已无法对其实施重大影响。

此次赴港IPO,万兴科技能够募集更多资金,一定程度上可以为其补充弹药,使其进一步推进AI业务布局。这一国产软件龙头企业能否在AI业务上取得突破,值得关注。

来源:大力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