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12日,全球贸易格局再一次被推上风口浪尖。根据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UNCTAD)最新发布的年度报告,2024年全球贸易总额依然保持在32万亿美元高位,但全球主要经济体间的摩擦愈发突出。
8月12日,全球贸易格局再一次被推上风口浪尖。根据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UNCTAD)最新发布的年度报告,2024年全球贸易总额依然保持在32万亿美元高位,但全球主要经济体间的摩擦愈发突出。
美国商会、世界银行、IMF最新数据显示,美中双边贸易额在2024年增速放缓,中美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和政策博弈正在全球供应链中投下更深的阴影。就在此时,中美双方宣布将原计划于8月12日结束的90天关税休战期,延长至11月10日。此举引发全球金融市场短线波动,各界目光聚焦,围绕中美贸易谈判的新一轮较量悄然展开。
中美两国在关税休战期最后时刻达成一致,几乎同步对外宣布延期90天,为双方高层对话和谈判创造了新的时间窗口。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记者会上罕见高调发声,声称“美中关系非常好”,并抛出希望中国将美国大豆采购订单提升至三倍的具体要求。美国农业部(USDA)7月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国采购美豆数量同比微增,但距离特朗普提出的三倍目标仍有巨大差距。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随即透露,双方谈判团队将在未来两三个月再次会面,讨论中美未来经济合作的关键议题。有趣的是,美方将中方邀请特朗普访华的表态作为舆论突破口,试图塑造主动局面。但据路透社等多家权威媒体综合解读,中美对于高层互动的态度更多体现为战略性试探,远非单向主动或被动。
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始终带有强烈的结构性调整色彩。根据中国商务部上半年数据,中美贸易逆差依然高企。美国通过货币政策和市场开放限制,持续保持对中国的高科技出口禁令,并严控中国资本进入美国核心产业。美国商务部4月更新的“实体清单”中,中国科技类企业入列数量再创新高。
美国极限施压的做法在此次关税延长期限谈判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谈判前夕,美国不仅要求中国停止进口俄罗斯能源,还希望中国将对美大豆采购量提升至四倍。这种“胆小鬼游戏”式的策略一度引发中国网络舆论热议。业内普遍认为,美国试图利用谈判杠杆获得更多让步,同时通过关税政策向盟友施压,转移经济压力,为大国博弈积蓄筹码。
与此同时,欧盟、日韩等盟友国内舆论出现明显分化。社交媒体上,不断有欧洲网友质疑美国为中美经贸摩擦的外溢效应同样影响到了美国传统盟友。7月底,美国对加拿大钢铁和铝产品加征35%关税,加拿大政府第一时间宣布反制,冻结部分美企在加投资审批。何在口头上将中国视为主要对手,实际行动中却频繁向盟友开刀。
美国国内同样出现不同声音。美国制造业联盟(NAM)最新调查显示,逾六成企业主担心关税政策反噬本土就业和供应链安全。美国网友则直言,中国拥有稀土等战略资源,是不可忽视的谈判筹码,而传统盟友难以提供同等分量的利益交换。
在中美宣布延长休战期后,中国商务部紧接着发布三项反制措施。首先,对印度出口产品的反倾销调查宣布终止,印方企业随即在孟买证券交易所出现短暂普涨行情。其次,中国对日本、加拿大相关产品裁定存在倾销行为,决定征收保证金。加拿大方面则面临更大压力,中国商务部还单独对原产于加拿大的进口豌豆淀粉启动新的反倾销立案调查。
据彭博社和加拿大《环球邮报》报道,加拿大因近期对中方合作提议反应冷淡,同时在美加贸易争端中表现强硬,如今遭遇中美两大经济体“联手反制”,经济内外压力骤增。日本则因中日韩农业部长会议即将召开,预计面临的实际影响有限。
随着关税休战期的再次延长,中美经贸谈判进入新阶段。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公开表示,双方已非常接近达成长期贸易协议。如果协议能够如期落地,特朗普总统年底访华的可能性增大,但截至目前尚无具体行程确定。中国方面则在对外表态中始终保持开放但不强求的立场,强调合作是唯一可行的选项。
8月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二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5.2%,高于IMF和世界银行此前预期,显示中国内生动力依然强劲。中国高层多次强调,面对外部施压,要坚持扩大开放,提升产业链韧性,推动高质量发展。多家国际投资银行也对中国市场前景保持乐观判断。
中美争端带动全球主要经济体在多边贸易体系下加速分化。欧盟在7月刚刚通过对外贸易新规,试图在中美间寻找“平衡点”。日韩则在追求供应链安全与出口市场多样化之间艰难权衡。加拿大面对中美“双重压力”,部分产业呼吁政府重新评估对华政策,以避免出口市场进一步受限。
美国国内,大选临近,贸易政策成为共和、民主两党博弈的焦点。路透社8月初民调显示,超过五成美国选民支持政府采取更强硬的对华贸易措施,但同时希望避免影响本国就业和通胀。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近期强调,贸易谈判需要兼顾战略安全与经济利益,避免“自伤”现象扩大。
中美高层互访议题成为全球媒体关注焦点。尽管美方频繁释放“中方邀请特朗普访华”的信号,但中方多次强调合作基础上的对等交流,不会单方面强求任何结果。
九月初中国即将举行重要纪念活动,白宫已确认美方最高层级代表将缺席。多方分析认为,年底前中美能否实现高层互访,仍取决于贸易协议实质性进展。
亚洲开发银行(ADB)8月中旬报告指出,亚太地区经济体需密切关注大国博弈带来的溢出效应,提升自身政策弹性。全球资本市场近期表现也反映出对中美谈判进展的高度敏感,全球主要股指在8月12日当天普遍波动,人民币汇率一度承压,但随后企稳。
参考资料:
环球时报:2025-08-12 20:28:涉加拿大、日本和印度,中方最新公告
来源:遗海拾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