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今年4月举行的第27届中国国际花卉园艺展览会上,厦门和鸣携带大量蝴蝶兰自育品种惊艳亮相。这些品种以适合电商销售的中小花型为主,大部分是今年刚过测试,未来两三年上市的新品种。展位上,红色品种‘韶华’,大唇瓣粉色系品种‘幽梦’,以及尚未命名的具有迷人柠檬黄色的新
作者 | 王新悦
在今年4月举行的第27届中国国际花卉园艺展览会上,厦门和鸣携带大量蝴蝶兰自育品种惊艳亮相。这些品种以适合电商销售的中小花型为主,大部分是今年刚过测试,未来两三年上市的新品种。展位上,红色品种‘韶华’,大唇瓣粉色系品种‘幽梦’,以及尚未命名的具有迷人柠檬黄色的新品种,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韶华’
作为国内知名的老牌蝴蝶兰企业,厦门和鸣花卉科技有限公司从1998年就进入蝴蝶兰行业,于2017年9月由原厦门兆翔花卉科技有限公司改制成立,是国内规模最大的蝴蝶兰种苗供应商之一,目前拥有3家组培工厂,总面积15000平方米,标准化温室面积超过80000平方米,2024年产出蝴蝶兰瓶苗3800万株,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并出口至欧洲、日本、韩国、越南、土耳其、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和鸣被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福建省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中国大陆第一批经认定的拥有输美温室设施的企业。
品种研发是重心
作为种苗商和育种商,品种研发一直是和鸣的发展重心。他们从2008年开始持续进行育种,构建权利清晰、品系纯正的自有品种体系,已在农业农村部申请新品种权保护300多项,其中40多个品种已取得植物新品种权证书,在英国皇家园艺协会登录育种者权利新品种20余个。
为了加强品种创新力度,和鸣每年做500个杂交方案,年产20万株实生苗,每个季度进行一次催花选品,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品种评价体系和测试体系。同时,他们加强了与台湾业者和大陆同行的交流,从育种技术的探讨到育种材料的交换,开展了紧密合作。
经过前期大量的积累,和鸣基本跨过了品种培育的门槛,近年来几乎每年都能挑选出两三百个具有一定市场价值的品种,在元宵节后举办新品种展,邀请全国各地的种植户品鉴,最终每年选出约50个左右进行量产。
▲每年举办新品种展示会
近年来市场上有许多耳熟能详的流行品种来自和鸣,如‘甜格格’‘神仙姐姐’‘红玛瑙’‘红苹果’‘双星光芒’‘满园春’‘美娇娘’‘月光宝盒’等。拥有绿黄色花瓣、紫红色唇瓣、清新雅致的‘甜格格’,粉紫色、花量大、树形结构的‘神仙姐姐’,亮红色蜡质花瓣、花期超长的‘满园春’,花色介于红色和橘色之间的‘红苹果’,白底、紫唇、洁白透亮的‘月光宝盒’……越来越多的品种不断出圈,在各大互联网平台上积累了大量粉丝。
培育出一个优质新品种并成功推向市场,往往需要10年以上时间。和鸣研发栽培部经理林志涛回忆说,早期国内蝴蝶兰市场以纯色、单一花梗的品种为主,复色、多花梗的品种尤其匮乏。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改变或增加蝴蝶兰花色,培育出花瓣与唇瓣对比色更加强烈、双梗多花、可单株成形的新品种,育种团队付出了很多心血。以‘满园春’为例,为了培育出目标性状,他们走访了全国有研发育种经验的种苗企业,咨询了台湾资深育种专家,收集了100多个能满足新品种育种性状的父母本,之后进行了300多组杂交,最终才从12万株实生苗中挑出一株符合研发目标的个体。后来,‘满园春’一经面市,就以颜色靓丽、花瓣细腻、双梗率高、多花可单株成景、抗性强等特点一炮而红。
▲今年刚测试过的一些新品种
之所以能够持续培育出畅销品种,得益于多年来和鸣在品种选育方向上的坚持如一。育种之初,他们就把目标确定为多梗、多分叉、树形、花色丰富且奇特的颜色,以花径6~9厘米的中轮花为主。在和鸣董事长刘亚军看来,中轮花是未来市场的发展趋势。“大花需要组盆,不好运输,相对于小花,国人还是偏好中大型花,按组盆习惯来说,中轮花可以与大花组盆,小花组盆就差强人意。而且在当时我们认为,大花品种想要超过‘大辣椒’‘V3’等经典品种很难,而中轮花还有很大发展空间。于是,我们把中轮花作为主要的育种目标。”刘亚军说。这一育种目标,刚好与电商快速发展的市场相契合,和鸣研发的很多品种都成为电商的宠儿。在广东和福建,不仅平时中小花畅销,春节前2.8寸和3寸盆产品也更容易销售。行情好时,3寸中轮花每盆可以卖到十七八元,如果是具有知识产权的优质新品种,售价能达到30多元。在北方,3.5寸大花在行情好时也就卖到20元左右,相较之下,中小花利润更高。
95%以上种苗为自有品种
随着自有品种的增加,目前和鸣已基本退出了‘大辣椒’‘光芒四射’‘V3’等公有品种的生产,95%以上的产品集中在自有品种上,不仅提升了产品附加值和企业效益,同时也避开了与同行之间的竞争。和鸣每年种苗产销量稳定在4000万株左右,量产的自有品种约120~130个。
国内种苗供应企业呈“金字塔”结构,大组培厂为数不多,年产量超过500万株的较大组培厂不超过20家,小组培厂数量众多,难以统计。为抓住种苗需求快速增长的商机,一些种苗厂商追求产量最大化和快速产出,出现了“非常规”的做法,如粗放取梗、大量外购代数不明的母瓶、过度扩繁等,造成种苗质量不稳定,带来病毒、退化、变异、内生菌等诸多问题。
▲组培工厂
在种苗生产上,和鸣严把质量关,借助先进的病毒检测设备,建立了无病毒种苗生产体系,致力于供应100%无病毒的健康种苗,确保扩繁过程中增值倍数和增值代数安全、合理,种苗变异率低于行业水平。同时建立条形码管理系统,实现生产过程的完全可追溯,并且形成了一套较为健全的企业产品质量管理体系,具有较完善的营销网络和售后服务体系。
优秀的品种和品质保证使和鸣种苗畅销全国。其中广东客户约占一半,近两年北方地区的山东,以及产量相对并不集中的陕西、甘肃、东北地区的客户也在明显增长,销售区域更加分散,客户构成也更加丰富。除了国内市场,和鸣还加强了出口业务,目前15%左右的营收来自出口。
▲生产基地
去年,和鸣生产了五六万株年宵花供应市场,从2026年年宵起,他们将不再生产成品花,把成品花市场让渡给下游企业。为了拓展销售渠道,和鸣成立了电商团队,在线上销售实生苗。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直播销售,一个星期播出3场左右,每次都有约1万人观看,月销量约5000株。“实生苗的电商客群基本上都是兰花爱好者,长期关注我们的品种。有的直播场次品种很受欢迎,很多兰友抱怨拍不到。”刘亚军说。
看好未来市场
刘亚军认为,虽然蝴蝶兰行业已历经多年的快速发展,但市场增长空间和发展潜力仍然很大,还有很多地方的市场尚未得以开发。相对于其他花卉而言,蝴蝶兰自身具有很高的观赏性,优势突出,再加上品种更新速度快,可以不断满足、创造新的市场需求。今年国内蝴蝶兰产量约2.2亿株,再加上各地对设施农业的推动,蝴蝶兰仍然属于优秀项目,行业仍处于快速增长期。
▲‘幽梦’
“目前,蝴蝶兰行业出现区域性、阶段性过剩是不争的事实,行业竞争成为常态。”刘亚军说。2023年下半年,‘大辣椒’大幅降价之后,市场上的品种分为两类,即权利品种和公有品种。权利品种上市量相对较少,价格相对较高,种苗市场行情均价在每株2元以上。公有品种行情很难达到1.5~2元,产品过剩主要表现在公有品种上。越来越多的种苗商开始通过自育品种或者引种的方式来构建自有品种结构,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正向力量。刘亚军建议,栽培者在选择品种时不能盲目跟风,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谨慎地选择品种,构建合理的品种结构。
来源:中国花卉园艺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