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案件大民生丨“垄直了,心才能顺”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12 19:02 2

摘要:陈某与刘某本是地邻,今年开春,两人却翻了脸。陈某说,自家那块地上有6根垄被刘某种上了玉米。两人私下吵了好几回,村屯调解也没能解开疙瘩。陈某一纸诉状将刘某告上法庭,要求返还6根垄地,并赔偿3000元承包费损失。

陈某与刘某本是地邻,今年开春,两人却翻了脸。陈某说,自家那块地上有6根垄被刘某种上了玉米。两人私下吵了好几回,村屯调解也没能解开疙瘩。陈某一纸诉状将刘某告上法庭,要求返还6根垄地,并赔偿3000元承包费损失。

法官仔细翻阅卷宗,心里琢磨:土地纠纷的根子在“地”,但解铃还得系“情”。了解大致情况后,他给原被告双方打了电话:“咱直接到地里,看看实情。”

第二天,日头毒辣,30℃的高温把土路晒得热气蒸腾。法庭的车颠簸在坑洼的乡间小路上,心里只盼着能有个圆满的结果。

到了地头,刘某种的玉米已蹿得一人多高,绿油油一片,风过沙沙作响;紧挨着的是陈某家的花生地,矮秧铺地,垄沟有些歪扭。闻讯赶来的村民聚在一边,议论纷纷。

“陈大姐,你说的被占的6根垄,从哪儿算起?”陈某指向花生地边:“从挨着我花生地临界起数,这4根垄都是我的,还有2根在别处,必须全要回来!”

“我可没占你那么多!而且这地垄本来就不直,要我还垄,你得先把地给我抻直了!”刘某立刻激动地反驳。

眼看双方情绪愈发激动,僵持不下,法官当即决定“背靠背”调解,寻找突破口。

“陈大姐,你说的6根垄并不挨着,种起来也麻烦。这垄沟不直是历史遗留问题,但确实也给刘大哥耕种添了不便,你看是不是能适当让一步?”

“刘大哥,你也承认确实占了陈大姐家的地,影响人家收成,于情于理,也该返还几根垄,再赔偿些损失,对吧?”

听了法官的话,陈某和刘某都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

“这样吧,双方各退一步:刘大哥把两家相邻的这4根垄还给陈大姐;陈大姐呢,同意把地垄抻直了。以后各种各地,行不行?”

“行,就按法官说的办。”两人稍作考虑,都点了头。

法官趁热打铁,指着那4根垄上的玉米对刘某说:“这4根垄,秋收后得腾给陈大姐。庄稼种下了,现在毁掉可惜。等收了玉米,你把地整平,垄抻直。咱庄稼人,垄直了,心才能顺,是不是?今年你种子化肥也花了钱,就适当给陈大姐点补偿,算个心意,行不?”

“行,法官说得在理!是我糊涂。秋收完地一准还,钱现在就给!”刘某当即掏出手机,向陈某支付了补偿款。

陈某收到钱,也面露愧色:“我也是太急躁了,有不对的地方,多担待!”

经过几小时的实地勘查和多轮调解,这起案件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围观的村民也纷纷点头称赞:“这样好,这样好!”

这场田间调解,不仅划清了地界,更抻直了拧着的心结。它既保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也维护了乡村的和谐稳定,同时为在场的村民上了一堂生动的法治课。

土地纠纷解决了,司法为民的脚步却不会停歇。双辽市人民法院始终努力实现案结事了人和,让法治这颗“压舱石”,稳稳承载着乡村的烟火,守护着田野上的希望。

来源: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

来源:平安吉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