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霞部下回忆:张灵甫就是个马谡,我带兵救援,他却拿我当炮灰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11 15:39 2

摘要:张灵甫,是个挺让人琢磨不透的角色。有人说他在孟良崮打仗时死得壮烈,有人骂他是亲手杀了妻子的大恶人。更有意思的是,这些年一提孟良崮,张灵甫反倒成了某种“战神”。他做过什么、没做过什么,很多事在坊间一传再传,连王耀武的一些功劳,都有点莫名就“转移”到他头上了。这世

张灵甫,是个挺让人琢磨不透的角色。有人说他在孟良崮打仗时死得壮烈,有人骂他是亲手杀了妻子的大恶人。更有意思的是,这些年一提孟良崮,张灵甫反倒成了某种“战神”。他做过什么、没做过什么,很多事在坊间一传再传,连王耀武的一些功劳,都有点莫名就“转移”到他头上了。这世道啊,颇有那么点“人红是非多”的意思。

但关于张灵甫最后到底是咋死的,这事儿可是千头万绪,像个解不开的结。你说自杀吧——有人居然能小脸不红心不跳地声称他自己朝脑袋连开七枪,可你往常听说谁能脑袋上连开七枪还来得及“自杀”?还真像黑藤规三逗哏似的。实际上,事后查验,张灵甫胸腹上全是弹孔,脑壳干干净净,谁都看出来,这是阵亡了不是自己动的手。甚至坊间还有什么手榴弹炸死、乱枪交火、被俘枪毙各种说法,简直跟电视剧似的。

真要把这事理清楚,还是得看当年在场的人的叙述。有位王德将军,亲历过战事,还当了少将,他在日记里记录得细细密密:当时已经是黄昏,孟良崮和雕窝一带的七十四师残部已经全线投降。张灵甫本是被俘,后来就“失踪”了,部队还在清查,气氛很紧张。陈毅那边对这事也自我检讨过,甚至讲过“我们杀了张灵甫,却报告成了自杀,这欺骗了上级”的原话。事后,陈毅、粟裕等几位大佬还专门跟中央报备纠正,“系被我六纵特务团副团长何凤山当场击毙。”所以,这里面瞎说的多,真章其实没那么复杂。

但说张灵甫,光他怎么死是不够的。活着的时候这人也真有点“戏”。还记得罗文浪吗?老罗也是个“老前线”,当年跟叶剑英学过游击,参加过淞沪、庐山,后来在孟良崮战役里做李天霞的团长,算是同一摊子上的人。最有意思的是,罗文浪拼了老命冲进七十四师地界,结果不是靠着“兄弟情”而是当了垫背——张灵甫那会儿的算盘挺明白,死道友不死贫道,李天霞的部队让他垫后,他自己打算找机会溜。从小混迹战场的罗文浪,自然心里有数,不过也只能认命。

这个罗文浪,还真不是一般人。你要是看过电影《席卷大西南》就能记得:有一场戏,几个国民党的高官到长沙拉拢陈明仁,结果一通紧急汇报把他们吓得落荒而逃。那一声“解放军攻打机场!”就是罗文浪报的。他后来变成了解放军长沙警备司令部的参谋处长,专管作战计划,还跟陈明仁一块儿玩了个“虚张声势”的局,把对方给唬出去,引得一众人啼笑皆非。

回到孟良崮,罗文浪实际上是在李天霞的调度下带了五十七团负责七十四师的右后方。任务其实挺点背的,李天霞还“打了个折扣”,本该半个旅,结果只给了罗文浪一团——游击战而已。战局一开,罗文浪好容易带着人冲上阵地,原以为是给张灵甫机会撤退,结果老张反倒把主力往东一挪,死守孟良崮。电话一来,还一通训斥,“你们搞什么名堂?右翼出了问题,我可都告了状!”好像天下的事儿都得罗文浪一个人兜着。

其实两人根本不是上下级,张灵甫的兵撤不下来和罗文浪压根不相干。可老张一副“官大一级压死人”的气势,电话里那劲儿,凡是干过基层的都懂——通风报信还怕被顶头上司骂,敢怒不敢言。汤恩伯那边也来电话,问垛庄是不是有共军,结果其实还真没有,原本是自己人“乱扫射”了一通。电话一个接一个,命令也是乱七八糟。你说一家之言都听不明白,战场上哪还有章法?

罗文浪后来说,那几天指挥系统就像一锅烂粥。每个领导都有自己的调子,前线小团长也只能在乱中苦撑。12日晚,解放军猛攻,把罗文浪带的三营杀了个精光。他带剩下的一营二营拼死往公路撤,一路上都没有人堵,他其实能直接脱身,但又怕自己走了,七十四师出事全赖在自己头上。兵来将挡,谁也不敢“自作主张”,“我的任务是确保右翼安全,张灵甫还没跑,我要是撂下阵地跑了,还不得被算账。”怕的是这种窝里斗的“甩锅”。

其实那时候,通道还没被完全切断,走得快的都能跑出去。可张灵甫偏偏就是死守,他让李天霞的兵顶在最前,自己“后发”,跟牌桌上只认自己牌一样。谁都明白,这是拿别的兄弟做炮灰。罗文浪和雷励群两个团,硬扛到15号,没有等到命令,也没弹药补给,电话打不通,步话机联络也断。俩人都绝望了,开玩笑说这是“马谡拒谏失街亭”的翻版,没谁想着会有转机。

15号那晚,团灭。罗文浪和雷励群也被抓了壮丁,老蒋的飞机这才姗姗来迟,扔下弹药和食品,可阵地已经变成解放军的地盘。你说荒唐不荒唐,“运输大队长”最后的面子,只能靠轰炸机撒一捧“晚到的贡品”。

回忆孟良崮这场败仗,乱像一地鸡毛。指挥乱,命令乱,张灵甫其实出奇地骄横。他不是没机会撤退,也真的不是没人救,只是自己过于看重名声、死不认错,到头来一败涂地,别人的命也给搭进去了。罗文浪被俘后,听“新俘虏”倒苦水,这才晓得张灵甫最后全是混乱中的死亡。他身边几个高级军官,副师长蔡仁杰、五十八旅旅长卢醒,掏出家属照片哭得热泪盈眶,说什么都不肯自杀;还有人干脆装死,满脸是血,躺在洞口苟且偷生,解放军顶着罐头冲上山头,一股脑把“主角们”收拾了。

没过多久,老蒋还让喇叭们吹张灵甫多“英勇”,李天霞一点责罚都没有,甚至还升了军职。这种世道人情,终究是“胜则为王败则寇”,谁当了炮灰谁吃了苦又有谁计较呢?

张灵甫的“倒霉”,说到底,是太骄傲、太计较面子,临死还想着把别人顶在前头,自己好脱身。说得简单点,不是无路可逃,是权衡错了。罗文浪后来回想——就算李天霞拼了命去救,也没救得了张灵甫,人家根本就没打算跑。倒是大家都被困在旧时代的大漩涡里,谁也挣不脱。

想来历史就是这么拧巴,多少人拼死拼活,最后只成了一个大人物的“注脚”。张灵甫到底是不是英雄,也许真只有天知道。或许在那个山头,他心里也有过一丝悔意。可惜战场不讲道理,输了,就是输了。

谁也不曾真正赢过,但每个被裹挟的人,都尽了力罢了。

来源:渝鲜生大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