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崇祯十七年,李自成的大军兵临北京城下,崇祯皇帝朱由检无路可逃,在煤山一棵歪脖子树上自缢,作为大一统王朝的明朝就此灭亡。此后的南明一边面对亡国危机,一边陷于内耗,两个对皇位有宣称权的人之间,都能先内部打一场。可即便如此,南明也坚持了整整 18 年,才被清朝灭亡。
同是乱世逃亡,为何唐玄宗能逃入四川,崇祯却困死北京?
崇祯十七年,李自成的大军兵临北京城下,崇祯皇帝朱由检无路可逃,在煤山一棵歪脖子树上自缢,作为大一统王朝的明朝就此灭亡。此后的南明一边面对亡国危机,一边陷于内耗,两个对皇位有宣称权的人之间,都能先内部打一场。可即便如此,南明也坚持了整整 18 年,才被清朝灭亡。这不禁让人想象:假如崇祯皇帝没有选择自缢,而是在李自成大军到来之前果断南迁,南明是不是就不用在皇位继承人问题上陷入内耗,就能坚持得更久一些?清朝是不是就不一定可以一统天下了?
事实上,历史上与崇祯处境相似的皇帝并不少。例如大名鼎鼎的唐玄宗李隆基,在安禄山的大军威胁下,果断抛弃长安跑路,后来唐玄宗的儿子也成功重整河山。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唐玄宗能够成功逃到四川,崇祯却没能南迁呢?
当叛军即将兵临城下、江山社稷面临国破家亡的危机之际,皇帝抛弃臣民和百姓逃走,这在任何时代都是一件大事。做出这个决定的人,轻则被当代臣民唾骂,重则在青史之上遗臭万年,没有人敢承担这个责任,除了皇帝本人。
72 岁的唐玄宗很清楚这一点。当他听说潼关失守的时候,就已经做出了最后的决定。潼关是长安的东部门户,是长安在关中平原的最后屏障,一旦潼关沦陷,关中平原一马平川,无险可守,叛军进军到长安也就三五天的事。唐玄宗根本不相信,守不住潼关这个天险的唐朝军队,能守得住长安,他既不打算冒险在长安死战到底,也不打算用自己这一把老骨头殉国,他决定弃城而逃。
在唐玄宗抛弃长安之前,所有人都没想到他会离开。他在前一天还登上勤政殿,向臣民宣布他要御驾亲征,讨伐安禄山和史思明,并任命了一批将领。回到皇宫,他立马下令,后妃、皇子皇孙以及心腹大臣们全部跟上,逃出长安。很多普通大臣在第二天一大早照常去上朝的时候才发现,大殿之上已经空空如也,皇帝早不知道跑哪去了。要知道唐玄宗逃走之后没多久,安禄山的大军就攻破了长安。要是唐玄宗没有主动承担起抛弃都城的责任,主动离开,而是选择和大臣拉拉扯扯,指望大臣为了江山社稷 “逼迫” 他离开,那么别说唐玄宗跑不了,恐怕唐朝的皇子皇孙们也要被安禄山一网打尽,没有了后面反击的余地。唐玄宗主动跑路的行为看似昏庸,但至少为唐朝留下了一线生机。
崇祯皇帝动跑路的心思,比唐玄宗还早些。根据《三垣笔记》记载,早在崇祯十六年,关外清朝随时入关在京城附近劫掠,关内农民军遍地,李自成还没杀向北京之际,崇祯就和内阁首辅周延儒商量过南迁之事。但这件事被崇祯的嫂子张皇后知道了,张皇后当即皱眉:“此周延儒误皇叔也。宗庙陵寝在此,迁安往?” 崇祯立马不提南迁的事了。
到了崇祯十七年,李自成已经在西安称帝,发兵征讨明朝。左中允李明睿又向崇祯提出南迁之事,这时崇祯回答:“此事我已久欲行,因无人赞襄,故迟至今。” 意思是,我老早就想南迁了,没人赞同,没办法呀。然后崇祯又做了一系列南迁的安排,但愣是落不下脸来主动提出要南迁,总希望有重量级的大臣来 “劝谏” 并 “威逼” 他离开京城。
但抛弃首都和臣民这样的事实在是太严重了,大臣们并不想为崇祯背这个锅。更别提崇祯 “不粘锅” 的行为,也让他们有所顾虑。举个例子,崇祯十五年,明朝在松锦大战中大败,崇祯秘密派出兵部尚书陈新甲和清朝议和,以求喘息之机。可崇祯又落不下这个脸,命令陈新甲一定要保密,但这件事还是泄露了,朝野上下议论纷纷,崇祯立马杀了陈新甲甩锅。在这件事当中,崇祯虽然表面上保住了面子,但大臣们也看清了崇祯不粘锅的本质。南迁的事比议和更严重,大臣们更加不敢出声了,他们害怕崇祯前脚南迁成功,后脚就把提议南迁的大臣给抛弃了,指责大臣误国,自己继续不粘锅。南迁的黄金时期,就这样在崇祯的不敢担责和大臣的沉默中错过了。
一般情况下,皇帝想要在乱世当中逃离都城,逃到安全的地方,可不是有几个高手护卫就能搞定的。要防备有可能的叛军追击,要提防有可能的行刺,要应付有可能的路上劫掠,要面对各种突发状况,如果没有一支军队护送,没准安全性还不如留在都城拼死一搏。
唐朝的主力大军虽然葬送在了潼关,但是长安城的禁军仍是完整的,还可以护送唐玄宗离开。甚至马嵬坡之变后,百姓请求唐玄宗留下来率领他们击退叛军,唐玄宗把太子推出来背锅,父子二人兵分两路,唐玄宗都还能分出一部分禁军护送太子去灵武。这一支精锐禁军,虽然逼死了杨贵妃,却是唐玄宗成功逃到四川的最大保障。
崇祯面临的局势比唐玄宗更复杂。唐玄宗好歹跑路的方向还没被叛军占领,他需要军队护驾,主要是为了防止意外和追击,而崇祯想要南迁的时候,一路上已经危机重重,河北、河南、山东都已经混乱,他需要更强大的军队护卫,才更有希望跑到南京。此时明朝仅剩的那点聊胜于无的京营大军和禁军已经不够用了,所以崇祯犹豫了很久,终于下定决心,把关外还在驻守宁远的吴三桂召了回来。这是一个风险很大的决定,放弃宁远,基本上等同于彻底放弃关外,但崇祯已经顾不上了,没有吴三桂的这一支军队,他真的跑不了。然而还是太晚了,此时李自成已经快打到北京了,吴三桂动作又慢,或许还存了观望的心思,最终吴三桂还没到北京,崇祯已经被逼煤山自缢。
就算皇帝有了主动逃离的决心,也有了护送离开的军队,想要成功到达目的地,还面临着一个重大的考验:粮饷。别的不说,这么一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地出发,总要吃东西的。
实际上唐玄宗刚离开长安的时候,也面临过缺粮的问题。唐玄宗一行人离开得太急,没能做好后勤准备,沿途经过的县城,县令也早已吓得弃城而逃,没有人为唐玄宗一行人准备饮食,以至于宰相杨国忠只能亲自去买烧饼给唐玄宗吃,沿途一些百姓于心不忍,献出了一些自家的粗米饭,皇子皇孙们饿得用手抓着吃。皇帝和皇子皇孙们都饿成这样了,普通士兵的惨状可想而知,这样的状态,怎么走到四川?
不过唐朝的基层毕竟没有完全瘫痪,缺粮只是因为太匆忙,没来得及做好准备。唐玄宗在离开长安之前,也曾命令剑南道准备军队物资,熬过了最艰难的时期之后,粮饷准备到位,唐玄宗一行人总算又可以继续前进。而在著名的马嵬坡之变之后,唐玄宗身边的禁军还发生过另一次鲜为人知的哗变,禁军们在马嵬坡逼死了杨国忠和杨贵妃,不愿去杨国忠的老巢四川,害怕被杨国忠的党羽报复。万分危急之际,四川进贡的十几万匹彩绸正好运到唐玄宗的所在地,被唐玄宗拦截下来,唐玄宗把这些彩绸全部分给禁军,才化解了这场哗变。由此可以看出,粮饷粮饷,想要在军队的保护下顺利到达目的地,粮草和军饷缺一不可,唐玄宗能够顺利逃到四川,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唐朝的基层没有瘫痪,还能为护卫他的军队筹备粮饷。
崇祯面临的处境艰难得多。明朝的基层已经瘫痪得差不多了,崇祯也实在是黔驴技穷,弄不到粮饷了。他派去讨伐李自成的钦差大臣李建泰,在行军路上因为没有粮饷,甚至不惜攻打原本还忠于明朝的县城。李建泰想要散尽家财以备军资,结果老家在山东,他还没来得及变卖家产呢,他的老家就失陷了,家产全落到了李自成大军的手里。李建泰可是手握尚方宝剑的,都窘迫至此,可见崇祯是真变不出粮饷来了。难道堂堂一个皇帝,也要靠沿途攻打自家的县城来跑路吗?这也是绊住崇祯南迁脚步的重要原因。
唐玄宗是一路跑到四川的,而不是一路杀到四川的。安禄山攻占长安之后,身体不好,难以亲自指挥军事行动,且他在短时间内先后攻占了唐朝的两京洛阳和长安,需要时间消化并控制住刚刚打下来的地方,加上唐朝虽然被安禄山和史思明的突击打了个措手不及,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各地的勤王大军也慢慢反应过来,牵制了安禄山的大量兵力。多重因素之下,安禄山在攻占长安之后,就没有再派兵去追击唐玄宗,而唐玄宗一路上经过的地方都还是忠于唐朝的,并不会攻击唐玄宗,所以唐玄宗虽然狼狈,但也平安跑到了四川,四川地形复杂,他一时之间也不用担心安禄山打过来。
可崇祯面临的局势就复杂得多。明朝长年和农民军以及清朝作战,整个北方已经是千疮百孔,几乎可以说,出了北京城,已经没有多少地方是掌握在明朝手里的了。河北、河南、山东这些跑路去南京的方向已经乱了,不是落到了李自成手里,就是已经准备喜迎闯王。一旦崇祯跑路,一路都是便于追击的平原,李自成没有不追击的理由,而崇祯打算让吴三桂的军队来保护自己南下,吴三桂一旦撤出宁远,山海关也无人镇守,清朝可能长驱直入。也就是说,崇祯基本上没有像唐玄宗那样一路跑去四川的条件,只要跑得够快,就没人能够追得上,他可能得一路拼杀,才能杀到南方去,太危险了。这或许也是崇祯掂量过后,终究没有离开北京城的原因。
05、写在最后虽说崇祯有很多条理由不跑路:没有护送的军队,没有粮饷,路上危险。但是我觉得,崇祯没有跑路的最根本原因,还是出在他自己身上。毕竟,哪怕离开北京城再危险,也总比留在北京城强。留在北京城注定了是死路一条,明朝根本已经拿不出可以抵挡李自成的军队,而离开北京城,有可能会被半路截杀,也有可能就此跑到南京,暂时脱离危险。毕竟人的潜力是无限的,真被逼到那时候,崇祯不要军队护卫,靠着几个亲信隐姓埋名地跑路,也不是就一定跑不掉。
南明的第一个皇帝,崇祯皇帝的堂兄朱由崧,面临的危险比崇祯更大,可他还是跑到南京了。当时朱由崧所在的洛阳已经沦陷,朱由崧和父亲用绳子从城墙上吊出去,逃离了洛阳城。朱由崧的父亲因为太胖了,实在跑不动了,被李自成的手下俘虏并杀死,而朱由崧和母亲在仅仅几个王府官和 30 个校尉的护送之下,继续一路狂奔。路上遇到一些游兵散勇,把他们的财物和衣服全劫掠走了,朱由崧跑到了怀庆府之后,还没睡个安稳觉,李自成的手下又突袭了怀庆府,朱由崧只能混在逃难的人群里继续逃跑。就这样,没有大军的护送,没有王爷的体面,愣是跑到了南方。像朱由崧这样一路从北方跑到南方的王爷为数不少,所以,只要崇祯有这份心力和勇气,他也不一定跑不掉,只是,他不愿意承担抛弃都城的责任,也没有决心排除万难离开,就只能困守北京城了。
来源:马甲线施工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