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国共内战第51章孟良崮张灵甫殉职(十)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5-17 10:12 1

摘要:为了表彰张灵甫“杀身成仁”的精神,蒋介石在南京玄武湖畔为其修建了纪念碑,极为心痛亲自为其撰写祭文:“以我绝对优势之革命武力,竟为劣势乌合之匪所陷害。真是空前大的损失,能不令人哀痛!”不仅如此,蒋介石还将山东蒙阴县改名为灵甫县,并将英国援助的一艘驱逐舰命名为灵甫

为了表彰张灵甫“杀身成仁”的精神,蒋介石在南京玄武湖畔为其修建了纪念碑,极为心痛亲自为其撰写祭文:“以我绝对优势之革命武力,竟为劣势乌合之匪所陷害。真是空前大的损失,能不令人哀痛!”不仅如此,蒋介石还将山东蒙阴县改名为灵甫县,并将英国援助的一艘驱逐舰命名为灵甫号。

对于孟良崮战役,国军军官训练团曾进行过专门的研究,承认己方存在多种失误。

如74师是重装备部队,在山地作战中不能发挥优势,反而被重装备所累。

指挥官只看地图,不像共军亲自侦察地形,犯了主观的错误。

74师修建垛庄公路,暴露攻击方向,是失败的主要原因。

最后总结的教训是:“重装备部队不能离开公路,轻装备部队应在公路两侧道路行进,始不会遭敌袭击。对共军之攻防,应使360度均无弱点,始可操取胜算。”

“与敌作战,并进不如重叠,分进不如合进。”

蒋介石认识到这次失败不仅是战略战术问题,主要是部队作风败坏,互相拆台,协同不力。不解决内部矛盾,战争是打不赢的。

他在军官训练团第三期研究班上说:“74师这次在鲁中攻击匪军根据地坦埠,攻击两天没有攻下,发现敌人的主力已向他包围,于是全师撤退到距蒙阴30里的孟良崮。当时全师有六个团兵力,如果师、旅、团长平时有高深的战术修养,能够选择适当的地形,配置兵力,构成周密的火网,则不论敌人兵力如何雄厚,绝不能在一天之内解决我们。但当时该师不守山口,只守山头,而山头又是石山,又没有饮水,因此敌人的炮火威力倍增,而我军的伤亡更大,以至整个失败。我自张师长殉职以后,立刻命令前方部队停止进攻,同时召集各将领来彻底检讨,彻底研究,彻底改正我们部队的作风和习惯,重新决定我们的战略战术。必须等到我们全军一番起死回生的改造之后,乃能作进一步的打算。”

时任国民政府国防部第三厅厅长的中共秘密党员郭汝瑰也在日记中写道:“余以纯军事立场觉得此次失败十分怪异。盖74师左右翼友军均相距五六公里之遥,何以竟三日之久不能增援?各部队如此不协调,战斗力如此之差,除失败而外,当无二路。”

战后,第1兵团司令官汤恩伯在5月17日后就迅速向蒋介石呈上了《一兵团蒙阴东南地区战役战斗详报(三十六年五月十一日至五月十七日)》,把责任推给整83师师长李天霞见死不救和徐州剿总司令顾祝同的瞎指挥。

蒋介石当然不会听信汤恩伯一家之言,于是又指令保密局秘密调查整编74师全军覆没的原因,10天后,即5月27日,保密局完成了调查,由局长毛人凤亲笔撰写了《整编七十四师鲁中孟良崮战役失败之原因检讨》,署名毛定邦呈送给了蒋介石。

与汤恩伯作战详报不同的是,这份报告谈及失败的6项主要原因,并没有李天霞之过,而是毫不讳言地批评了汤恩伯、顾祝同、陈诚等人部署失当,以及张灵甫、黄百韬乃至桂系指挥不利。蒋介石阅毕后批复:毛定邦报告应传令嘉奖。

在这份报告里,毛人凤提出了整74师失败的六大原因:

一、通讯兵地位下降,似有电务员投共国防部对于通讯部队改制后各电台电务员均自军官军佐级一变而降为军士,引起全体不满,故于本年三月间曾一度通电全国通讯部队要求响应罢工。嗣因各级部队长一面安慰,一面代国防部请求收回成命,暗潮得未扩大。各级技术人员情绪恶劣,工作效率降至极点。此次七四师苦战孟良崮时自五月十五日后无线电台即告失去联络,后十七日晨,该师电台在共军监督之下,又向第一兵团呼叫联络。是否事先自投共尚不能证实。

二、张灵甫指挥失当1、因车马多、装备重,延迟攻击到达时间。以至企图暴露。2、弹药消耗过大,以至陷围后补给困难。3、退守孟良崮时,未能积极与友军切取联络,又不能固守山麓村庄,被迫全部退上孟良崮之石质山顶。无水无柴,队伍密集,伤亡过大而速,且杂兵骡马为炮火击乱,影响作战殊大。4、七十四师对炮火运用素称精利,被围后不论向西北或东南突围,其炮马均将损失,乃困守该崮,全赖友军来援,不做积极突围。

三、黄百韬作战不力1、未以主力策应进攻,以至七十四师之左翼首告突破,强大共军拊击七十四师之侧背。2、解围时不积极,以致错失战机。

四、汤恩伯排兵布阵缺陷甚多1、对七十四师战斗力之估计太高,咸认为失败如此之速诚属意外。2、未策定对七十四师攻击失败时之作战腹案,以至兵团未控置强大之预备队。

五、顾祝同作战计划有严重漏洞1、今攻坦埠仅用七十四师一个师兵力,孤军深入,既无预备队,左右两翼掩护之友军又甚脆弱,致遭全军覆殒。2、以重装部队进攻坦埠山地,实为失策之举。不能放弃蒙阴,以六十五师之主力增强,于是既不能解七十四师之围,又不能歼匪主力于孟良崮周围。3、不信任第一兵团之当面敌情,以至延误解围,且丧失决战时机。又以据空军侦察报告,七十四师部队似有投降之征候,而一度停止部队前进。4、命令均下达师部止,以至兵团无权调动部队,予匪以适时打击。5、对七十四师力量估计过高,对共军力量估计过低。十五日下午顾总司令与汤司令官通电话时,汤认为情况严重,颇表焦急,但顾尚称,看地图上孟良崮比临沂城区大得多,当可固守。

六、将帅不睦1、各级指挥官缺乏互信。上至参谋总长、总司令因与各兵团之人事关系,常对其关系密切者作较深之信赖,以致判断情报常易错误。2、整军迄今,各级指挥官及师长对原有人事隶属之观念并未消除。第一兵团指挥各师常感不熟悉其战力。同时亦因其原有人事关系,而多存客气。3、参谋总长与汤司令官本来交恶,此次任汤为兵团司令,与欧震、王敬久等司令官同等地位,颇为消极。以至上级不能赋予权力,兵团司令仅不过传达命令。而各师以兵团司令既不能为之解除困难,接受指挥之程度至浅。4、七十四师与各级司令部高级幕僚情感不甚协调,致被陷入重围,呼救危急时,他人尚认其不肯出力,未信真正危急也。

山东战场上的失利传到了蒋介石耳中,得知精锐部队和爱将张灵甫被歼,他非常痛心,决意追究责任,严肃军纪。

顾祝同是此次战役的统帅,可蒋介石却要召见汤恩伯,这使得汤恩伯预感到了不妙,自己怕是要成为替罪羔羊,在劫难逃了。

所以汤恩伯一直磨磨蹭蹭,先是借口到徐州视察驻军拖延了几日,又托人向蒋介石说请和刺探情况。直到半个月后,这才颤颤惊惊地抵达南京。

到了蒋介石的官邸,汤恩伯十分紧张。进门后,他看见许多高级官员早已面色肃穆地等着了,他不敢耽误,立即向蒋介石报告并鞠躬行礼。

蒋介石一看到他这副唯唯诺诺的样子就生气,暴怒地喊道;“跪下!”

汤恩伯也顾不上面子了,当即跪下,他心里此时只有一个想法:希望蒋介石这次能网开一面,千万不要杀了自己。

这一跪,蒋介石更是怒火万丈,即刻从座位上起身到汤恩伯面前,抬起手杖就朝他的脑袋上圢去。只一下,汤恩伯的脑袋上就涌出鲜血,可蒋介石依旧觉得不解气,对着他又是一顿乱打。

在场的军官都没有料到,作为国家元首的蒋介石居然会在当众不顾形象,用最粗暴的方式殴打部下,他们面面相觑,没人敢出声为汤恩伯求情。

最后,还是顾祝同见汤恩伯受伤严重才出面解围,他对蒋介石委婉说道:“委员长,你太累了,以后再办他吧!”

蒋介石打得喘粗气,看到汤恩伯满脸鲜血才停下来,嫌恶地喊道:“滚出去!”

汤恩伯不敢耽误,立马手脚并用地爬出去了。事后,蒋介石下令撤销了汤恩伯的一切职务。

这件事给了汤恩伯很大的打击,他痛哭流涕地向义父陈仪倾诉:“多少年来,我为蒋介石做牛做马,竟遭到当众殴打的耻辱,我已无颜再见人了!”说着就要去寻短见。

陈仪是汤恩伯的义父和恩师,妻子王竟白也是他的义女,就连汤恩伯早年到日本留学的名额和费用也是陈仪争取和资助的。念在两人的关系,陈仪极力安慰,并亲自出马动员,为恢复汤恩伯官职一事四处奔波。最终,汤恩伯终于又被任命为京沪杭警备总司令。

来源:方忆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