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潘宗道——功勋老兵心中的“胜敌之道”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5-17 10:26 2

摘要:今年3月初的一天,刚刚过完99岁生日的江苏省军区无锡第四离职干部休养所老干部潘宗道,应邀来到无锡市国防教育训练基地,给预定新兵讲战斗故事。

“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潘宗道——

功勋老兵心中的“胜敌之道”

■徐海滨 范昊星 樊荟中

淮海战役胜利后,潘宗道在上级授予的锦旗前留影。

1949年,潘宗道(右)参加上海战役胜利庆功会。

抗美援朝战争时期,时任第27军战地记者孙佑杰以孔庆三事迹为题材创作的木刻作品。

潘宗道在抗美援朝战场写下的日记。

潘宗道宣讲时留影。受访者供图

今年3月初的一天,刚刚过完99岁生日的江苏省军区无锡第四离职干部休养所老干部潘宗道,应邀来到无锡市国防教育训练基地,给预定新兵讲战斗故事。

从淮海战役中用“大炮上刺刀”打法战胜敌人,到长津湖战役中歼灭不可一世的美军“北极熊团”,老人神采奕奕地回忆与战友们打过的一场场“漂亮仗”,讲到激动之处,情不自禁从座位上站了起来。他大声寄语预定新兵:“你们到了部队,一定要好好干,苦练本领,排除万难,赢得胜利!”

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中一路走来,5次荣立战功的潘宗道,一直把“赢得胜利”作为最坚定的战斗信条。1983年从原第27军副政委的岗位离休后,他坚持向人们讲述战斗故事,讲述他对“人民军队为什么能够赢得胜利”的理解和体会,足迹遍布大江南北。

步入鲐背之年,潘宗道依然“战斗”在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阵地上,仅2018年以来,他参加的宣讲就超过100次。2024年底,潘宗道被表彰为“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

近日,面对笔者的采访,潘宗道再次谈起他心中的“胜敌之道”。

无 惧

“为了胜利,我们宁愿牺牲”

在潘宗道家中,笔者看到许多他珍藏多年的老照片。其中一张拍摄于1949年的照片,潘宗道视若珍宝。

照片中,时年23岁的潘宗道站在两面并列悬挂的锦旗前,目光坚定。锦旗上,分别写有“英勇顽强 百发百中”和“淮海建功 千古垂名”字样。

“这两面锦旗是我们打了胜仗之后,上级专门奖给我们炮兵连的。”潘宗道口中的“胜仗”,发生在淮海战役的战场上。

1949年1月,淮海战役最后阶段,华东野战军向被围困在陈官庄乡的国民党军发起总攻。9日下午,担任某部炮兵连指导员的潘宗道,奉命率全连官兵,配合兄弟部队进攻敌人固守的重要据点。

该据点附近地形平坦开阔,敌人修建大量防御工事。为扫除前进障碍,兄弟部队的战友们争相请缨,试图用炸药包抵近爆破,但他们刚接近敌地堡群,就纷纷中弹倒下来。

“眼看战友们一个个倒下,我心里急啊!”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潘宗道强压怒火,沉着地观察着,“敌地堡群火力太猛,用炸药包炸不行,得用炮端掉!”他当机立断,决定采取“大炮上刺刀”的办法打击敌人。

所谓“大炮上刺刀”,就是把火炮推到阵地最前沿,采用肉眼直瞄的方式对准目标直射。与间瞄相比,直瞄命中更加精准,但抵近一线与敌人硬碰硬,意味着更大的危险。

潘宗道没有丝毫犹豫,立即带着连队官兵将火炮推向前沿阵地。“开炮!”随着一声令下,炮口火光迸射,一枚炮弹直射敌人地堡,瞬间腾起滚滚浓烟。其余地堡中的敌人立即展开反击。枪林弹雨中,潘宗道率领炮兵无所畏惧地装填、瞄准、发炮,将10多个敌火力点全部击毁,兄弟部队官兵很快占领该据点。

敌军节节败退,我军势如破竹。第二天下午,潘宗道再一次率领炮兵连官兵,配合兄弟部队向敌另一处据点发起攻击。架炮位置刚选好,敌人的子弹突然朝他们射来,潘宗道躲闪不及左脚中弹,脚背被打穿。

“你负伤了!”看到潘宗道满脚的血,身旁的战友大喊道。潘宗道从衣服上撕下一块布裹住左脚,动了两下说:“不要紧,脚还能动,还能接着打。”他忍痛指挥战友架好火炮,将敌地堡打掉。此后又继续跟着步兵前进,步兵冲到哪里,他们的炮火就支援到哪里。

凭借战斗中的突出贡献,潘宗道率领的炮兵连,荣立集体一等功。

“淮海战役时,我们炮兵连多次直接跟敌人接火。连队伤亡虽大,但为了胜利,我们宁愿牺牲……”多年后回忆这段经历,潘宗道如是说。

坚 信

“我们的胜利是有把握的”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内,收藏着潘宗道在抗美援朝战场写下的一本日记。其中一篇日记这样写道——

“记于天宜水里。我们胜利地进入作战位置,现已准备好了,今晚就要胜利地进行战斗。我想根据我们的各种准备工作和部署,我们的胜利是有把握的……每个同志的情绪是很高的,胜利信心很足,完成任务是有很大保障的。我们应当以实际行动来胜利地完成任务,消灭敌人,扭转战局。”

这篇日记写于1950年11月26日——长津湖战役打响的前一天。短短100多字的日记中,“胜利”二字反复出现了5次。

彼时的潘宗道,担任志愿军第27军80师炮兵营教导员。在之后的另一篇日记中,潘宗道记录下1950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牺牲在长津湖新兴里战斗中的炮兵营烈士名单。名单第一行第一位写着:“党员孔庆三”。

从孔庆三这位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特等功臣的故事中,我们能够体会到,战斗打响前,炮兵营官兵为什么对胜利充满信心。

新兴里战斗打响后,我突击部队被敌高位火力点封锁。紧要关头,炮兵营班长孔庆三指挥战友将火炮前推,实施抵近射击。

天寒地冻,发射阵地难以构筑,孔庆三将火炮左驻锄抵到大土包上,用身体抵住右驻锄,命令炮手开炮。

火炮射击时后坐力巨大,炮手迟疑着不肯开炮。孔庆三再次下达命令:“打!打!别管我,完成任务要紧,快!”

随着一声巨响,敌火力点被准确摧毁,孔庆三因受到火炮后坐力冲击,被弹出2米多远。一块弹片击中他的腹部,这位年仅24岁的年轻党员,壮烈牺牲。

“如果没有孔庆三,这场仗的结果不得而知。”潘宗道回忆,进攻通道打开后,突击部队立即冲上去,战斗很快向纵深发展。新兴里一战,志愿军第27军全歼美军精锐部队“北极熊团”,官兵缴获的“北极熊团”团旗,如今被收藏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这些年,面对大中小学生、部队官兵、来访记者,潘宗道无数次讲起长津湖战役打响前,他匆匆写下的那篇日记,讲到他的战友孔庆三。

“当时,世界上恐怕没有一个国家认为中国能胜利。我们为什么胜利?凭什么胜利?”潘宗道讲着他的见解,“除了胜利一无所求,为了胜利一无所惜。有党的英明领导,有无数像孔庆三这样的战士,我们必将赢得胜利。”

勿 忘

“将英雄的故事讲下去、精神传下去”

战火硝烟已经远去,许多往事湮没在岁月深处。然而,对于那些逝去的战友,潘宗道一刻也没有忘记。

2021年夏天,潘宗道应邀来到江苏省徐州市,参观改建后的淮海战役纪念馆。来到“与英雄对话”显示屏前,看到一张张牺牲战友的照片,老人无法抑制激动的情绪,拿起对讲装置诉说思念。

“战友们,我们永远想着你们。我们是站在你们的肩膀上走过来的,你们为党和人民的利益、为中国的今天献出最宝贵的生命。我要继续听党的话,继续为党、为人民奋斗。我们记着你们,你们就活着!”一声声呼喊,真挚而坚定,在场的人无不动容。

潘宗道的家人告诉笔者,多年来,老人一直把传承红色基因当作“党交给的任务”。前些年,潘宗道罹患胃癌,手术后医生反复叮嘱他多休息,可身体刚一好转,他就坚持参加各类宣讲活动。他对家人说:“我是一名老党员、一名老兵,把战斗故事讲好,教育人们铭记历史、珍惜和平,我义不容辞。”

2023年,为纪念济南战役胜利75周年,陆军某旅“一等功连”组织纪念活动。这支连队的前身部队,正是潘宗道当年率领的炮兵连,先后参加过济南战役、淮海战役等重要战役。作为该连第一任指导员,潘宗道受邀参加了活动。

来到济南英雄山,站在部队当年吹响冲锋号的地方,老人不顾天气炎热,执意徒步登上山顶。

台阶很高,时年97岁的潘宗道走走停停,边走边跟身旁的年轻战士念叨:“在这条路上,我们连牺牲了56个兄弟啊,连队120个人,近半个连没了。炊事班长往山上送包子,做了100多人吃的包子,最后只有10来个没负伤的兄弟吃。那个老班长就在那哭啊:‘原来你们是想吃没得吃,现在大肉馅儿的包子你们吃不上啦’……”

一步步走上山顶,潘宗道已满头大汗。在山顶的革命烈士纪念塔前,连队不同时期的几位老兵代表与官兵代表,共同举行了一场特殊的点名仪式。当听到自己的名字时,潘宗道响亮地答“到”。

这声“到”,与一代代官兵代表的答“到”声共同回荡在英雄山上空,诉说着这支功勋连队的使命传承。

“我们记着烈士,烈士就还活着,这应该是中华儿女共同的记忆方式。”干休所所长告诉笔者,“老首长经常说,跟牺牲的战友比起来,他是幸运的。因此,他要替战友们好好看看这盛世,告诉人们人民军队为什么能够赢得胜利,将英雄的故事讲下去、精神传下去。”

制图:扈 硕

来源:中国军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