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安宜镇爱民社区,有这样一位基层共产党员:他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初心温暖民心,把党的政策化作群众手中的 “暖心事”,用实际行动诠释着 “为人民服务” 的深刻内涵。他,就是爱民社区副主任徐文兴。
在安宜镇爱民社区,有这样一位基层共产党员:他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初心温暖民心,把党的政策化作群众手中的 “暖心事”,用实际行动诠释着 “为人民服务” 的深刻内涵。他,就是爱民社区副主任徐文兴。
35岁的徐文兴,入党4年来始终坚守“”三个从不” 原则:从不对群众说,“这事不归我管”,从不让困难家庭跑第二趟,从不在核查救助申请时 “差不多就行”。这句朴素的承诺,成为他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生动注脚。有一年寒冬,为核实一户独居老人的低保资格,徐文兴顶着大雪徒步3公里,在老人漏风的平房里耐心核对存折流水。当发现老人符合 “支出型贫困” 救助条件时,他连夜整理材料,次日便送来了审批表。老人攥着他的手感慨:“孩子,你这党员当得真!” 这样的场景,在他的工作中早已是常态。让残疾人群体重拾生活尊严,是徐文兴心中的牵挂。一次走访中,他看到肢体残疾的小张领了补助金却终日对着天花板发呆,智力障碍的小李因怕走失被锁在家里,这让他彻夜难眠:“发钱只是治标,尊严才是根本!” 于是,他带着党员们奔走协调,对接残联、召开议事会、绘制 “需求图谱”,将 “党建 + 助残” 的设想落地为 “汇爱残疾人之家”—— 如今,这里成了残疾朋友们的 “梦想加油站”:精神障碍患者小王的油画挂上了社区展览墙,聋哑人老周通过手工编织月入千元,重度残疾的芳芳学会了用脚趾发微信。党组织的温度,正一点点熔化命运的坚冰。5年来,徐文兴带领党员累计走访群众2300余次,推动解决民生问题147件。他常说:“与其喊一百句‘为人民服务’,不如帮群众系紧一颗松开的鞋带。” 磨破的皮鞋、写满备注的民情日记、残疾朋友喊他 “徐哥” 时眼里的光,都藏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
“铁脚板” 踩出担当,“婆婆嘴” 问出情怀,“党员红” 燃起希望。徐文兴就像一株扎根基层的向日葵,永远朝着群众的方向生长。在他和同事们的努力下,“党建引领,残健共融” 的理念已深深扎根社区,成为爱民社区最温暖的底色。
来源:扬州老乡论谈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