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遗言不当汉奸,哥哥成为南侨机工——95岁老人回忆家族抗日岁月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11 21:20 3

摘要:父亲宁死不为汉奸的铮铮遗言,大哥作为南侨机工在滇缅公路上的生死征程,以及厦门抗日救国会同仇敌忾、浴血抗争的烽火岁月……95岁老人林嘉禾的家族记忆,折射出闽南大地不屈的抗争精神。

父亲宁死不为汉奸的铮铮遗言,大哥作为南侨机工在滇缅公路上的生死征程,以及厦门抗日救国会同仇敌忾、浴血抗争的烽火岁月……95岁老人林嘉禾的家族记忆,折射出闽南大地不屈的抗争精神。

父亲留下不能给日本人做事的遗言 大哥成为南侨机工运输物资

“我的父亲是菲律宾华侨,抗日战争爆发前,我们一家在江头居住,家庭条件很好,有十几部小车,经营汽车运输,还有一个和我名字一样的‘嘉禾’酱油厂。我们12个兄弟姐妹,还有父母和叔叔,过着非常快乐的日子。1937年,有国民党部队住进我们家的大车库,酱油厂的大锅被用来煮饭。”林嘉禾至今仍清楚记得改变整个家族命运的那一天,1938年5月10日凌晨两三点,全家人都被炮声惊醒,“那年我8岁,大人给我们小孩子每人一块银圆放在口袋里,还让我们带剪刀,我想着如果日本鬼子来了就用剪刀捅死他们。天快亮时,一个国民党军官到家里告诉我父亲,日本兵已经从五通打上来了,死伤很多人,让大家赶快跑!”

林嘉禾回忆,当时一家人什么都没带,直接从江头跑到乌石浦。路上看到几十个人在跑,日本飞机飞得很低,丢炸弹。二哥懂一点军事知识,大喊“卧倒”,大家都趴下了。一个十七八岁的女孩吓傻了,站着没动,结果被炸死了,手都被炸飞到墙上。大家一路躲藏,两天后回来时,发现家没了,日本飞机来轰炸,日本人到了之后又放火,烧得一片精光。“我们原本生活富足,一夜之间变得一无所有。”后来日本人逼迫林嘉禾的父亲当联保主任(汉奸头目),可以给他发工资,父亲不愿意,偷偷乘小船逃到鼓浪屿,东躲西藏了两三年后病死,临终前交代孩子们:“将来如果没饭吃,宁可饿死也不能给日本人做事!”

父亲去世后,林嘉禾的大哥林嘉德去缅甸谋生。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国沿海重要港口基本沦陷,西北公路和滇越铁路先后被切断。由20万筑路民众在9个月内徒手开凿而成的滇缅公路于1938年8月通车后,成为“中国抗战的生命线”。路修通了,但当时中国严重缺乏熟悉汽车驾驶与维修的技术人员,问题依然严峻。危急关头,时任南侨总会主席陈嘉庚1939年2月在《南洋商报》上发出《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第六号通告》,征募懂驾驶、会修车的华侨青年回国服务。身在缅甸的林嘉德响应号召,报名加入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简称“南侨机工”),担任司机,负责运输物资。

“我大哥是第一批南侨机工,后来他跟我讲过当时的情况,他负责从缅甸仰光运送军火和汽油到昆明。那时滇缅公路刚开通,路况极差,50辆福特车从仰光出发,到昆明时剩下不到10辆,其他都翻下山谷,大哥看到翻下去的车,小得像蚂蚁。路上还要面对各种疾病,非常苦。”林嘉禾说,从1939年到1942年,林嘉德一直经滇缅公路运送军需物资,直到1942年滇缅公路被切断后才回到厦门。

“文”与“武”支持配合 厦门抗日救国会长期坚持抗日活动

2020年,《爱国,“双十”百年主旋律: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私立时期)口述史》由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内容为林嘉禾口述,书中介绍了厦门双十中学在抗日战争中做出的贡献,当时的校长黄其华和副校长张圣才是其中的重要人物。

新中国成立后,林嘉禾成了黄其华的女婿,1952年底随黄其华到福州办工厂。当时正好张圣才奉调到福州的福建省博物馆筹备处工作,下班后几乎都到黄其华家中用晚餐。林嘉禾因此了解到当年抗战的许多事情。后来他又多方查找,参考了一些资料,更进一步还原事件全貌:1931年11月,“九一八”事变后一个多月,由许春草、黄其华、张圣才、王连元(中华中学校长)、林瑞鼎(大同中学总务主任)等人发起成立了“厦门抗日救国会”。会上推选张圣才为负责人,通过了“反对日本侵略,反对卖国贼,反对奸商,抵制日货”的决议。

张圣才全力以赴做抗日救国会的工作,黄其华在保证学校教学工作的同时,动员老师与学生支援、配合张圣才开展工作。厦门抗日救国会在厦门建筑总工会门口公开挂牌后,带动厦门其他学校也纷纷成立抗日组织,后来闽南二十二县都积极响应,与厦门抗日救国会共同组成闽南二十二县抗日团体联合会,由此形成了一股不可小觑的抗日力量。

张圣才被推选为“厦门抗日救国会”负责人。 翻拍图

林嘉禾说,抗日救国会在“文”与“武”的支持配合下,长期坚持各种抗日活动。“武”的方面,得到许春草领导下的厦门建筑总工会的大力支持,5000多名建筑工人听从张圣才的调度指挥;“文”的方面有进步教师和学生。特别是双十中学当时组织了一个抗日救亡宣传队,经常上街宣传抗日。女生还另外组织了妇女宣传队,向家庭妇女进行宣传。活动声势浩大,影响很广,日本报纸《朝日新闻》上将双十中学称作“厦门抗日策源地”。1938年厦门一沦陷,侵厦日军就直奔双十中学要抓“顽固抗日分子”黄其华校长和爱国抗日的双十学生。幸好黄其华提前几天撤往菲律宾。

张圣才与黄其华去菲律宾后,继续从事抗日活动。黄其华上小学的次女黄尚质成了小小交通员,把收发的情报放置于自行车上隐秘处,上学时将车寄放在山下自行车店里,那是张圣才设的一个联络点,内有两三名情报人员。有一次日军小分队突然到家中搜查,张圣才的一个发报机还在房里,黄其华赶紧想办法把它塞到厨房灶灰里,才逃过一劫。无论是在厦门还是在菲律宾,他们一直密切配合开展抗日工作。

黄其华动员厦门双十中学师生支援抗战。

人物简介

林嘉禾,出生于1930年,双十中学1948届校友,原厦门市委台湾工作办公室支部书记。年轻时参加中共厦门工委(闽中),为营救革命同志和厦门解放作出贡献。

人物感言

国家一定要强盛,才不会被人欺负。我们现在的日子好了,我看周围的小孩子都被教育得非常好,认真读书学习各种知识,聪明有礼貌。下一代有希望,国家就有希望。

——林嘉禾

文/图 厦门晚报记者 龚小莞

本文来自【厦门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