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母亲王翠花瞪大了眼睛,手里的菜刀停在半空:"你疯了?那是你表姐家办喜酒,不去像什么话!"
创作不易,辛苦各位看官给个免费的关注和赞赞,留下评论,小编万分感谢!
"妈,我不去!"张秀娥狠狠地将请柬摔在桌上,红色的纸片在空中飞舞。
母亲王翠花瞪大了眼睛,手里的菜刀停在半空:"你疯了?那是你表姐家办喜酒,不去像什么话!"
"我说不去就不去!"张秀娥转身就要走,却被母亲一把拉住。
"你这死丫头,村里人都说你小气,连个人情都不愿意随,现在连人家的喜酒都不参加了?"王翠花的声音里带着怒火,"你这样下去,以后谁还愿意跟咱们家来往?"
张秀娥甩开母亲的手,眼中闪着倔强的光:"随礼随礼,一年到头光随礼就要花掉我半年工资!我宁愿不参加任何酒席,也不愿意当这个冤大头!"
"你这是什么话!人情往来是祖宗传下来的规矩!"
"什么狗屁规矩!"张秀娥头也不回地冲出了家门。
王翠花看着女儿的背影,手中的菜刀颤抖着,心中涌起一阵不祥的预感。
01
张秀娥的倔强性格从小就显露无疑。
十二岁那年夏天,村里的孩子们都去河边游泳,只有她一个人坐在家门口算账。小小的本子上密密麻麻记录着家里的每一笔开支,连买一根冰棒的钱都要掂量再三。
"秀娥,走啊,咱们去河里玩!"邻家的小伙伴何小花跑过来拉她。
"不去,我要帮妈妈算账。"张秀娥头都不抬,小手紧紧握着铅笔。
何小花撇撇嘴:"你这人真没意思,天天就知道算钱算钱的。"
张秀娥抬起头,眼中闪着认真的光芒:"我爸说了,一分钱掰成两半花,日子才能过下去。"
那时候的张家确实困难。父亲张大山在煤矿干活,微薄的工资要养活一家四口,母亲王翠花身体不好,经常要吃药,弟弟张小军还在上小学。家里的每一分钱都要精打细算,不能有丝毫浪费。
张秀娥从小就明白钱的重要性。她看着母亲为了给邻居随礼钱而愁眉苦脸,看着父亲为了还人情债而彻夜难眠,心中暗暗发誓:长大了绝对不要过这种被人情债绑架的生活。
村里的红白喜事特别多,几乎每个月都有酒席要办。每当有请柬送到家里,王翠花就开始犯愁,翻遍家里的每个角落找钱。有时候实在拿不出手,还要向邻居借钱去随礼。
"妈,咱们为什么一定要去参加这些酒席啊?"十四岁的张秀娥终于忍不住问道。
王翠花叹了口气:"这是规矩啊,孩子。人家有事咱们得帮忙,将来咱们有事人家也会帮咱们。这叫礼尚往来。"
"可是咱们家根本没钱办酒席啊。"张秀娥说出了心中的疑惑。
王翠花愣了愣,半天没说话。确实,按照家里的经济条件,别说办酒席了,连请客吃顿好饭都是奢望。
从那一刻起,张秀娥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既然无法回报别人,那就不要接受别人的帮助;既然无法办酒席请客,那就不参加任何酒席。
这个想法在她心中生根发芽,慢慢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
02
十八岁那年,张秀娥考上了县城的师范学校,成为村里第一个大学生。
全村人都来祝贺,王翠花激动得热泪盈眶:"咱们家祖坟冒青烟了!秀娥有出息了!"
村长何大春笑呵呵地说:"翠花啊,这是大喜事啊!你们家应该办几桌酒席庆祝庆祝!"
话音一落,王翠花的笑容僵在了脸上。办酒席?家里哪有这个钱?光是张秀娥上学的费用就已经让家里负债累累了。
张秀娥看出了母亲的尴尬,连忙说道:"村长叔叔,我们家就不办酒席了,太铺张浪费了。"
何大春摇摇头:"这哪行啊?你是咱们村第一个大学生,这是光宗耀祖的大事!不办酒席说不过去啊!"
"是啊,翠花,孩子考上大学是大喜事,怎么能不办酒席呢?"邻居们纷纷附和。
王翠花为难得不行,支支吾吾地说:"这个...这个...我们再商量商量。"
当天晚上,张家一家人围坐在昏暗的灯光下商量这件事。
张大山抽着旱烟,愁眉紧锁:"办酒席起码要花两千块钱,咱们家哪有这么多钱?"
王翠花咬着嘴唇:"可是不办的话,村里人会怎么看咱们?"
张秀娥突然开口:"爸妈,我有个主意。"
"什么主意?"夫妻俩同时看向女儿。
"我们就说我不愿意大张旗鼓地庆祝,要低调一些。这样既不用花钱办酒席,也给咱们家留了面子。"张秀娥的眼中闪着智慧的光芒。
张大山点点头:"这个办法好,既省了钱,又不会让人说闲话。"
第二天,王翠花就按照女儿的建议跟村里人解释。大家虽然有些意见,但也只能接受。
这件事让张秀娥更加坚信自己的想法是对的。不参加酒席,不办酒席,就不会有这么多烦恼。
师范学校毕业后,张秀娥被分配到镇上的小学当老师。工资虽然不高,但在村里已经算是体面的工作了。
刚工作的第一年,村里的酒席邀请函像雪花一样飞来。张秀娥看着那些红红绿绿的请柬,心中涌起一阵烦躁。
"又要随礼了。"她自言自语地说道,"一次两百,一年下来得花多少钱?"
那一刻,张秀娥做出了一个决定:从此以后,不参加任何酒席,不随任何礼金。
03
张秀娥的决定在村里引起了轩然大波。
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的是她的大舅王大富。那是一个春日的下午,王大富气冲冲地闯进张家。
"翠花!你女儿这是怎么回事?我家小子结婚,她连面都不露一下?"王大富的脸涨得通红,"这还把我当舅舅吗?"
王翠花连忙赔不是:"大哥,秀娥她工作忙,实在抽不开身。"
"工作忙?我看她就是小气!"王大富指着张秀娥的房门大声喊道,"张秀娥!你给我出来!"
张秀娥慢慢走出房间,神色平静:"大舅,您有事吗?"
"你小子结婚你不来,这是什么意思?"王大富瞪着眼睛质问。
"我确实很忙,而且我觉得没必要参加这些酒席。"张秀娥的语气很平淡,但话语中透着坚决。
"没必要?"王大富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你这孩子是不是读书读傻了?人情往来是做人的基本道理!"
张秀娥摇摇头:"大舅,我有我的原则。我不参加酒席,也不会让别人为我办酒席。这样大家都轻松。"
"你这是什么鬼原则!"王大富气得浑身发抖,"你这样下去,以后在村里还怎么做人?"
面对大舅的质问,张秀娥依然坚持己见:"我觉得真正的亲情不需要用金钱和酒席来维系。如果一定要通过随礼才能证明关系好,那这样的关系我宁愿不要。"
王大富被气得说不出话来,最后愤愤地摔门而去。
这件事很快在村里传开了。有人说张秀娥读书读傻了,有人说她就是小气抠门,还有人说她不懂人情世故。
面对这些议论,张秀娥表现得异常平静。她每天按时上下班,除了工作就是在家陪父母,很少与邻居们打交道。
渐渐地,村里人习惯了张秀娥的"怪脾气"。有酒席的时候,大家也不再给她送请柬了。张秀娥对此感到很满意,她觉得自己终于摆脱了人情债的束缚。
然而,她没有想到的是,这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方式会在将来给她带来巨大的困扰。
04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张秀娥已经三十五岁了。
这些年来,她一直坚持着自己的原则:不参加任何酒席,不随任何礼金。村里人也逐渐习惯了她的"独特",有什么红白喜事都不会通知她。
张秀娥对此感到很满意。她计算过,这些年下来,她至少节省了三万多元的礼金。这笔钱她存在银行里,心里踏实得很。
然而,生活总是充满意外。
这年春天,张秀娥的父亲张大山在矿井里出了事故。虽然命是保住了,但右腿落下了残疾,无法再继续工作。
家里的经济状况一下子陷入困境。张大山的工伤赔偿款微乎其微,母亲王翠花又患上了高血压,需要长期服药。家里的重担全部压在了张秀娥一个人身上。
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这个时候,张秀娥接到了一个令她震惊的消息:她被学校选中,有机会参加省里的骨干教师培训班,如果表现优秀,就能调到县城的重点学校工作。
这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县城的工资比镇上高出一倍,而且前途无量。但是培训需要三个月时间,期间没有工资。更重要的是,培训结束后如果要调到县城,需要交纳一笔不菲的调动费用。
张秀娥算了算,加上这三个月的生活费和调动费用,总共需要五万元。而她的存款只有四万元,还差一万元的缺口。
她想到了向银行贷款,但是以她的收入水平,很难贷到这么多钱。她想到了向同事借钱,但是关系一般,开不了口。
最后,她想到了村里的亲戚邻居们。
这些年来,虽然她不参加酒席,但是大家的经济条件都有了很大改善。何小花家开了小卖部,生意红火;表哥王小军在县城买了房子;就连一向困难的李二狗家也因为儿子在外打工而宽裕了许多。
张秀娥犹豫了很久,最终还是决定放下面子,向大家求助。
05
张秀娥的求助之路比她想象的要艰难得多。
第一个找的是从小一起长大的何小花。
"小花,我想向你借点钱。"张秀娥坐在小卖部里,有些尴尬地开口。
何小花正在整理货架,听到这话手里的动作停了下来:"借钱?借多少?"
"五千块钱,我保证半年内还清。"张秀娥咬着嘴唇说道。
何小花转过身来,脸上的表情有些复杂:"秀娥,不是我不愿意帮你,但是你知道吗?这些年我家办事,你从来没有来过,一分钱的礼都没随过。"
张秀娥的脸刷地红了:"小花,我..."
"我知道你有你的原则,我也不怪你。"何小花叹了口气,"但是你想想,人情往来本来就是相互的。你不参加我们的事,现在遇到困难了才想起我们,这合适吗?"
张秀娥张了张嘴,却不知道该说什么。
何小花继续说道:"而且,现在大家都知道你的脾气,如果我借钱给你,别人会怎么想?会不会说我傻?"
最终,何小花还是拒绝了张秀娥的请求。
接下来,张秀娥又去找了表哥王小军,结果得到的答复大同小异。
"秀娥啊,不是哥哥不帮你。"王小军摇着头说,"但是你这些年的做法确实让人寒心。我结婚的时候你不来,我孩子满月你不来,我妈过生日你也不来。现在你遇到困难了,就想起我们了?"
张秀娥感到前所未有的挫败感。她突然意识到,自己这些年的"超然物外"实际上是在人际关系的银行里透支信用。
当她走在村里的小路上时,感觉每个人看她的眼神都带着异样的味道。
"那不是张秀娥吗?听说她到处借钱呢。"
"活该!当年多傲气啊,谁的酒席都不参加,现在知道求人了吧?"
"人啊,不能太绝情。你不把别人当回事,别人凭什么把你当回事?"
这些窃窃私语像针一样刺在张秀娥的心上。
就在她几乎绝望的时候,母亲王翠花突然对她说:"秀娥,要不咱们办个酒席吧?"
"办酒席?"张秀娥愣住了,"办什么酒席?"
王翠花咬着嘴唇,眼中含着泪花:"你爸的腿虽然残了,但人还在,这是不幸中的万幸。咱们就说是为了庆祝你爸平安归来,办个酒席。"
张秀娥明白了母亲的意思。办酒席可以收礼金,这样就能解决资金问题了。
但是,这不是彻底违背了她坚持多年的原则吗?
她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内心激烈地挣扎着。一边是多年来坚持的信念,一边是改变命运的机会。
当天晚上,张秀娥拿起电话,准备给学校打电话放弃这次培训机会。就在她即将按下号码的时候,突然响起了敲门声。
她打开门,发现门外站着的竟然是...
06
门外站着的是村里的何大春叔叔。
他手里拿着一个红色的请柬,脸上带着复杂的表情。
"秀娥啊,听说你家要办酒席了?"何大春的声音有些犹豫。
张秀娥的心跳加速,她还没有最终决定是否要办酒席,消息怎么就传出去了?
"何叔叔,这个..."张秀娥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何大春叹了口气,走进屋里坐下:"秀娥,叔叔跟你说句实话。这些年你不参加大家的酒席,村里人都有意见。但是叔叔理解你,知道你是个有原则的孩子。"
张秀娥低下头,心中五味杂陈。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何大春继续说道,"你遇到了困难,需要大家的帮助。如果你真的要办酒席,叔叔第一个支持你。"
说着,何大春从口袋里掏出五百元钱放在桌上:"这是叔叔的心意,你先拿着应急。"
张秀娥看着桌上的钱,眼泪忍不住流了下来。她没想到,在她最困难的时候,何大春叔叔会主动来帮助她。
"叔叔,我..."张秀娥哽咽着说不出话来。
何大春摆摆手:"孩子,人这一辈子,总会遇到困难。关键是要懂得变通,不能太死板。你爸出事了,这是天灾人祸,谁也不怪你。现在你有机会改变命运,大家都希望你能抓住。"
这番话深深触动了张秀娥。她突然意识到,自己这些年的坚持或许并不是什么值得骄傲的事情。她以为自己是在坚持原则,实际上可能只是在逃避责任。
"叔叔,如果我真的办酒席,大家会来吗?"张秀娥小声问道。
何大春笑了:"傻孩子,大家都是乡里乡亲的,谁还能记你一辈子的仇?再说了,你现在愿意改变,这就是好事。"
当天晚上,张秀娥和父母商量了一夜,最终决定办一个酒席。名义就是庆祝张大山平安归来,实际上是为了筹集资金。
第二天,王翠花就开始忙碌起来。她亲自去找印刷店做请柬,挨家挨户地邀请乡亲们。
让张秀娥意外的是,大家的反应比预想的要好得多。
"翠花啊,秀娥终于想通了!这是好事啊!"
"是啊,孩子有出息了,应该庆祝庆祝!"
"我们一定来,一定来!"
看着母亲忙碌的身影,听着大家热情的回应,张秀娥的心情复杂极了。她既感激大家的宽容,又为自己之前的固执感到后悔。
07
酒席定在周日举办,地点就在村里的大礼堂。
前一天晚上,张秀娥几乎一夜没睡。她在心里反复演练着第二天要说的话,想象着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
周日早上,天空格外晴朗。张秀娥早早起床,穿上了最好的衣服。这是她人生中第一次办酒席,心中既紧张又期待。
上午九点,客人们陆续到达。让张秀娥惊喜的是,来的人比预想的要多得多。不仅有村里的乡亲邻居,连镇上的同事们也来了不少。
何小花是第一批到的,她主动走到张秀娥面前:"秀娥,恭喜你!"
张秀娥有些不好意思:"小花,谢谢你能来。"
何小花拍拍她的肩膀:"傻丫头,咱们从小一起长大,还说这些见外话干什么?"
接下来,表哥王小军也来了,他不仅带来了礼金,还主动帮忙招呼客人。
"秀娥,需要帮忙的地方尽管说。"王小军笑着说道。
看着大家热情的样子,张秀娥心中涌起一阵暖流。她突然明白,村里人之所以愿意原谅她,不是因为她现在办了酒席,而是因为大家本来就是善良的。
中午时分,酒席正式开始。按照惯例,张秀娥要讲几句话。
她站在台上,看着台下熟悉的面孔,心中千头万绪。
"各位叔叔阿姨,兄弟姐妹们,"张秀娥的声音有些颤抖,"谢谢大家在百忙之中来参加我们家的酒席。"
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张秀娥深深吸了一口气,继续说道:"我知道,这些年来我的做法让大家失望了。我以为不参加酒席就能避免人情债,实际上却错过了很多美好的时光。"
"今天,我想跟大家道个歉。我为自己的固执和冷漠道歉,也为错过的那些重要时刻道歉。"
台下安静了下来,大家都在认真听她说话。
"我爸出事后,我才真正明白什么叫患难见真情。在我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是大家伸出了援助之手。这份恩情,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张秀娥的眼中含着泪花,声音也越来越哽咽:"从今天开始,我要改变自己。我要学会感恩,学会与人相处,学会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
话音落下,台下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许多人都被她的真诚打动了,眼中也含着泪花。
何大春站起来大声说道:"秀娥说得好!人啊,就应该这样,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酒席在温暖的氛围中进行着。张秀娥挨桌敬酒,与每一个人真诚交流。她发现,原来与人交往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复杂,只要真心相待,大家都是很好相处的。
08
酒席结束后,张秀娥和母亲开始清点礼金。
让她们惊喜的是,收到的礼金远远超出了预期。不仅足够支付培训费用,还能剩下一些给父亲治病用。
"妈,你看,大家给的都不少呢。"张秀娥拿着账本,心中满怀感激。
王翠花擦着眼角的泪水:"孩子,你终于明白了。人这一辈子,靠的就是相互帮助。你帮我,我帮你,这样日子才能过得下去。"
就在这时,何小花走了进来。
"秀娥,有个事我想跟你说。"何小花的表情有些神秘。
"什么事?"张秀娥好奇地问。
何小花笑着说:"刚才我听镇长说,县里正在招聘公务员,你的条件很符合。如果你愿意的话,我可以帮你联系一下。"
张秀娥愣住了:"真的吗?"
"当然是真的。镇长是我表姐夫,这事他能帮上忙。"何小花拍着胸脯说道。
这个消息对张秀娥来说简直是天大的惊喜。如果能考上公务员,不仅工资更高,工作也更稳定,前途更是一片光明。
"小花,谢谢你!"张秀娥激动地握住好友的手。
何小花摆摆手:"谢什么?咱们是好姐妹,应该的。再说了,你有出息了,咱们村里也有光。"
接下来的几天,张秀娥忙着准备培训的事情。村里的乡亲们得知她要去省城学习,都纷纷来祝贺和鼓励。
临行前一天晚上,张秀娥站在村口的小桥上,看着远山如黛,心中感慨万千。
这些年来,她一直以为自己是个独立自主的人,不需要依靠任何人。但是现在她才明白,人是群居动物,没有人能够脱离群体而独存。
她想起了那句老话: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如果没有大家的帮助,她怎么可能有今天的机会?
三个月后,张秀娥顺利完成了培训,并且成功调到了县城的重点学校。工资翻了一倍,工作环境也好了很多。
更让她高兴的是,通过何小花的介绍,她还顺利通过了公务员考试的初试,正在等待面试的通知。
春节回村的时候,张秀娥主动参加了村里的各种聚会活动。她不再是那个孤傲冷漠的张秀娥,而是一个热情开朗、乐于助人的好邻居。
正月十五那天,何小花家办满月酒,张秀娥不仅参加了,还主动帮忙张罗。看着她忙前忙后的身影,村里人都夸赞她变化大。
"秀娥这孩子现在懂事多了。"
"是啊,人啊,经历了挫折才能成长。"
"她现在这样多好,以前那个样子多别扭。"
听着大家的夸赞,张秀娥心中无比温暖。她终于明白,真正的独立不是拒绝别人的帮助,而是既能帮助别人,也敢于接受别人的帮助。
晚上回到家里,张秀娥坐在父母身边,一家人其乐融融地聊着天。
"爸妈,谢谢你们当初没有强迫我改变。"张秀娥真诚地说道。
张大山笑了:"孩子,人生的路要自己走,道理要自己悟。我们说一千遍,都不如你自己体会一遍。"
王翠花也点点头:"现在的你才是最好的你。既有原则,又有温度;既独立自主,又懂得感恩。"
张秀娥紧紧握住父母的手,心中满怀感激。如果没有那次危机,她可能永远都不会明白人情往来的真正意义。
如今的她,不仅在事业上有了更好的发展,在人际关系上也变得更加成熟。她明白了一个道理:生活不是一场独角戏,而是需要大家共同参与的大合唱。
每个人都不是孤岛,我们需要彼此温暖,相互扶持。真正的智慧不是拒绝一切,而是学会选择和平衡。
窗外烟花绽放,新的一年开始了。张秀娥看着窗外的夜空,心中充满了希望和期待。她相信,未来的日子会越来越好,因为她终于学会了如何与这个世界温柔相处。
来源:小米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