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太行山脚下,一座清代宅院静立在河南省辉县市薄壁镇平甸村,斑驳的砖墙上,“陈赓驻平甸抗战指挥部旧址”的门匾庄严肃穆。这里曾是豫北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青砖灰瓦间,历史的回声与新时代的红色传承在此交织。
近日,辉县市检察院检察官来到陈赓驻平甸抗战指挥部旧址,对建筑修复情况进行回访。
八月的太行山,夏日蝉鸣,烈日骄阳。
在太行山脚下,一座清代宅院静立在河南省辉县市薄壁镇平甸村,斑驳的砖墙上,“陈赓驻平甸抗战指挥部旧址”的门匾庄严肃穆。这里曾是豫北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青砖灰瓦间,历史的回声与新时代的红色传承在此交织。
“1938年8月,陈赓率领部队在太行山南部辉县一带,指挥策划了多次战斗,有力地斩断了日伪铁路运输线。大家眼前的这个院子就是当时的作战指挥部……”近日,在陈赓驻平甸抗战指挥部旧址,辉县市“益心为公”志愿者正在向游客讲述这片革命老区的红色故事。
该旧址的保护性修缮,得益于辉县市检察院制发的一份检察建议。2024年8月,该院公益诉讼团队在开展专项行动中发现,陈赓驻平甸抗战指挥部旧址由于年代久远,缺乏保护,部分砖块、瓦片脱落。
这是一栋有着300多年历史的砖木结构的老房子,1938年8月,陈赓在这里设立临时指挥部。2022年,旧址被辉县市确定为弘扬老区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示范基地。
检察干警通过现场勘查、调阅历史档案,厘清了文物管理权属脉络。2024年9月30日,辉县市检察院向属地政府制发检察建议,督促其依法履行文物保护职责,及时消除文物安全隐患。
旧址的修复并非简单修旧如旧,而是对红色文化的系统保护。收到检察建议后,相关部门迅速行动,不仅加固了砖块、瓦片,新增了指示牌,还通过设置“革命文物展”“陈赓日记”等展区,系统梳理了陈赓在辉县一带的抗战历程,重现当年波澜壮阔、可歌可泣的革命历史。今年4月,陈赓驻平甸抗战指挥部旧址修复工作如期完成。如今,这里已接待参观者超过5000人次,成为党员干部、青少年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课堂。
辉县市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曾是豫北抗日指挥中心,现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19处。以该案办理为契机,辉县市检察院与当地住建、文物保护等相关部门成立辉县市革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小组,围绕危害革命文物安全、妨害文物管理等问题开展专项监督活动,促成八路军后方医院旧址、陈赓抗战秘密小道等10多处革命旧址保护升级。同时,深挖革命文物的文化内涵和史料价值,将其融入辉县文旅项目之中,真正实现红色基因的代代传承。
看到陈赓驻平甸抗战指挥部旧址风采重现,辉县市政协委员王景斌不禁感慨:“越来越多的革命文物被修缮、利用起来,这同检察机关的主动作为密不可分。如今,这些革命旧址已成为游客瞻仰先辈事迹、感悟红色历史的纪念地,在检察力量的守护下绽放着新时代的光彩。”
抗战档案
陈赓指挥平原游击战
1938年2月,日寇的铁蹄践踏到河南辉县这片土地,战火自侯兆川一带开始往太行深山区蔓延。平甸一带由于群众基础深厚,加上交通便利,被八路军开辟为抗日根据地。1938年4月21日,毛泽东、张闻天、刘少奇联名发出关于开展平原游击战的指示。同年6月中旬,129师386旅771团和772团在陈赓率领下,挺进到平汉铁路西侧太行山南部辉县市一带。为了对道清铁路新乡至焦作间多个路段实施大破袭,陈赓率部移驻薄壁一带,在平甸村设立临时指挥部。在此期间,部队对道清铁路实施了6次大破袭,沉重打击了日军的侵略行径。
来源:慈溪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