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艾滋病,全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病毒一旦进入人体,会攻击免疫系统中的CD4+T淋巴细胞,使人体抵抗力逐渐下降。感染HIV后,患者会先步入急性期,随后可能在多年内没有明显症状,进入所谓的无症状期,短
艾滋病,全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病毒一旦进入人体,会攻击免疫系统中的CD4+T淋巴细胞,使人体抵抗力逐渐下降。感染HIV后,患者会先步入急性期,随后可能在多年内没有明显症状,进入所谓的无症状期,短至 2-3 年,长者可达10年以上,但病毒在体内持续复制,逐步削弱免疫防线。
赵谦今年30岁,是一名外企驻华项目经理,外人看起来他光鲜亮丽,穿西装、住高档公寓,事业精干,常年奔波在北京、上海与香港之间。赵谦健身房年卡也从不间断,生活规律,不抽烟不酗酒,不混夜店,从不与客户暧昧,朋友圈里人设干净得近乎完美。但他背地里却还是有个不为人知的习惯——每隔几个月,会通过某个社交App匿名约陌生人释放压力。
2018年6月21日,赵谦在澳门出差,项目进行的十分顺利,离开时的前一晚几个同事提议去酒吧喝酒放松一下,他没拒绝,反而喝得比谁都多。而在半醉半醒中,一个浓妆艳抹、身材火辣的女子靠近了他,口音暧昧,说话间带点挑逗。赵谦没问太多,甚至没看清她脸上的妆底,而在酒精的作用下,两人顺理成章的发生了关.系。
赵谦自诩自己很注意这方面,不带感情、不留联系方式,每次都做好安全措施,连一次性床单都自己准备,事后还要洗个热水澡,仿佛这样就能规避所有的风险。这次,他像往常一样做了各种补救措施,但意外还是发生了。
大约在一个月后,7月15日,赵谦像往常一样起床准备上班,可从床上坐起后,他却浑身沉重无力,像被人抽空了筋骨般,额头也发烫的厉害,背心贴在身上黏黏的,像贴了一层刚拧干的毛巾。最让他难受的还是嗓子,疼得像是吞下了一把玻璃碴子,连咽口唾沫喉管都刺痛得像被小刀划过一般。
赵谦心想可能是昨晚空调开的太冷着凉了,于是撑着额头站起来,打算去厨房烧水吃几粒感冒药,可在起身时眼前却一阵又一阵的发黑,差点一头撞上衣柜。本以为吃了感冒药就会好,可吃了后他整个人还是像细火慢烤一样灼热,冷汗一层一层往外冒,明明办公室里开了空调,可T恤却还被汗水浸湿贴在背上,并且一说话就牵扯着嗓子发紧。
中午吃饭时赵谦也毫无食欲,想到早上也没吃,他打算还是吃点清淡的白粥来垫肚子,但才咽两口,他就感到一阵强烈的恶心反胃感袭来,一股酸涩的热流顺着食道直冲喉咙,刺辣的厉害,仿佛要呕出点什么。由于胃里是空的,赵谦对着垃圾桶干呕好几声,也只是呕出几口黄绿色的苦水。
真正让赵谦意识到这不是一场普通的感冒的,是在三天后。赵谦躺在床上没力气起床,连手机都懒得拿,头重得像被人按在水桶里,脑门烫得快冒烟。酝酿了好久,他才强撑着身子下床来到洗漱台前刷牙,却发现他左侧脖子不知何时鼓了几个小包,串连起来像蚕豆一样,又硬又疼,碰一下还牵扯着下巴发痛。
赵谦对着镜子看了好久,当即意识到这是淋巴结肿大了,不知何时他脑子里一下就想到了一个月前的艳遇,特别是在网上了解到艾滋、梅毒的急性期症状后,他更是好一阵担惊受怕,觉得自己铁定是中招了,连忙来到了医院。入院后医生即对赵谦进行体格检查,发现体温达39.2℃,神志清晰但精神疲惫,咽部充血明显,双侧颈部可扪及多枚肿大淋巴结,压痛阳性。
血常规示白细胞总数10.6×10⁹/L,中性粒细胞比例下降为42%,淋巴细胞升高至49%;C反应蛋白升高为19.3 mg/L。肝功能检查中ALT 72 U/L,AST 81 U/L,提示轻度肝功能损伤。血清EB病毒相关抗体检测中,VCA-IgM阳性,VCA-IgG阳性,EBNA抗体阴性,提示EB病毒急性感染。
为排除其他可能性,医生同时进行艾滋病(HIV)抗体、梅毒抗体、乙肝五项、丙肝抗体等传染病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赵谦得知结果后如重释放的松了口气,心想果然没那么容易中招。然而医生告诉他:“EB病毒主要通过唾液传播,也可以通过密切的亲密接触传播,比如接吻、口腔接触,甚至俗称‘接吻病’,在某些情况下不洁x行为中也可能间接传播。”
“而且EB病毒感染也不容忽视,可能会导致肝炎、脑炎、脊髓炎、脾破裂等并发症,甚至还是一种会致癌的病毒,如果反复感染,后果不堪设想。因此洁身自好绝不是一句空话,这次只是EB病毒,下一次说不定就真的是艾滋、梅毒了。”说着,医生给赵谦开具了抗生素、抗病毒等对症药物,让他回去后一定要严格遵循医嘱服用。
赵谦被医生说的很是不好意思,而经历这次高烧喉痛之后,他删除了手机里的yp软件,彻底收起了以往灯红酒绿的日子,不再应酬无度,每天晚上十点前关灯睡觉,甚至在假期时婉拒朋友的聚会邀请。赵谦还逐步调整自己的饮食方式,烧烤火锅换成了蒸菜粥汤,冰箱里多了绿叶菜和水果。
两周后复查,他的肝功能指标显著好转,病毒载量也明显下降,处于病情恢复期,若继续维持良好生活方式,完全康复只是时间问题。看到这样的结果,赵谦很快就开始松懈,觉得自己已经完全康复,转而投入到高强度的工作当中,没日没夜的加班熬夜。
而这似乎导致他的病情又有些反复,额头再次滚烫,脖子上再次冒出肿大的“小疙瘩”,甚至连腋窝、大腿根部也有,还总是感到恶心呕吐,甚至还开始腹泻,一天拉四五次,直到一个月后才彻底康复。赵谦以为从今以后他的生活会重回正轨,或许会在家人的安排下相亲结婚,或许会遇到自己的真爱,却不料这竟是他人生的转折点……
2021年9月23日,赵谦在家里的安排下经历了多轮相亲,才终于相到一个各方面都还算不错的女孩,然而那女孩看着他的眼神却十分微妙,几次不自觉盯向他脖子。赵谦一开始还以为是自己胡子没剃干净,或者是衬衫上有皱子,后来才意识到是他锁骨周围冒出了一圈扎眼的暗红色细密疹子,边缘隐隐泛紫,有些已经连成片。
赵谦连忙解释说他有荨麻疹,最近搬家有些过敏,可女孩却始终保持警惕,借口去洗手间,再回来就说要赶下一场相亲匆匆离开了。赵谦以为自己没被看上,烦躁的回了家。回家后他打开电脑准备居家办公,可看着眼前的“输入密码”却怎么也记不起该填什么,一时间盯着屏幕发呆,眼神迷茫,右手握着鼠标止不住的颤动,右侧脸部肌肉也跟着抽搐,脑袋胀痛不已。
这时母亲过来询问儿子的相亲情况,可赵谦却像失了神一般,嘴里呢喃着听不清的话。而一下秒,他的头猛地往后一仰,四肢抽搐的倒在了地上,发出沉闷的一声响。倒地后赵谦全身绷得像钢板,嘴角抽搐,牙关紧咬,喉咙里发出低沉的呜咽,不到三秒钟,他的唇色转为青紫,口鼻渗出细密带血丝的白沫,眼珠上翻。
母亲吓得惊恐尖叫,手足无措的拨打了120电话,紧急入院后初步查体:体温38.8℃,心率128次/分,呼吸22次/分,神志模糊,答非所问,四肢时有阵挛性抽动,瞳孔2.5mm等大等圆,对光反射迟钝,颈项强直,Kernig征阳性,Babinski征阳性。急诊医生考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可能,立即启动脑病评估流程。
头颅MRI示:双侧额叶、颞叶及基底节区白质弥漫性T2高信号影,伴轻度脑室扩大,无明显占位或出血征象;排除隐球菌、结核、弓形虫占位病变后,医生考虑HIV相关脑病。同时抽血化验显示:HIV抗体阳性,梅毒、乙肝、丙肝均为阴性,且免疫功能严重受损,CD4+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仅为40个/μL(正常500–1500)。
最终,赵谦被诊断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晚期,合并急性脑病发作。医生将其转而感染科重症病房,予以气管插管辅助通气,静脉注射地西泮终止癫痫发作,联合使用依非韦伦、拉米夫定、替诺福韦进行强化抗病毒治疗,并加用甘露醇减轻颅内压。
赵谦苏醒过来时虚弱不已,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当得知自己HIV抗体阳性时,他感到晴天霹雳,双手抱着头,在病房里失声痛哭:“这不可能啊!我这三年里从来乱来过来,身边也从来没有异性,洁身自好,出差期间内裤的自己手洗,洁癖得跟什么似的,怎么可能会感染HIV呢?你们是不是搞错了,你们是不是把报告弄错了?我怎么可能得这种病!”
医生摇头叹息,把报告打印出来,亲手交到他手中,上面白纸黑字字迹清楚、编号无误,连带着CD4下降和脑电图异常记录,他患上艾滋病无异是板上钉钉的事。
可赵谦却说什么都不能接受,哭道:“我真的没有任何高危行为,不说无保护x行为,就连共用剃须刀、针具、纹身、按摩、针灸、拔牙都没有过,甚至连公共厕所的马桶都不敢坐,生怕有细菌病毒,我到底是为什么会染上这样的脏病啊,我该怎么面对别人啊?”
医生听赵谦这么说也觉得意外,原以为这又是一场因为私生活不检点、不加节制而感染艾滋病的典型案例,可如果事实真如他所说,那他是完全不可能会感染艾滋的。医生有些怀疑赵谦在为自己狡辩,又单独与赵谦的父母谈话,尝试从侧面获取信息。
母亲语气斩钉截铁:“我儿子从小守规矩,不喝酒不赌博,连高中同学聚会都回避,说怕吵。之前他一个人住我不知道,但自从他感染EB病毒后,我得空就会来这边照顾他,他每天下班就宅家看书、学做饭,让他出去找女朋友他还不乐意,而且我也没看见他手机里有什么没乱七八糟的东西。”
医生听完陷入了沉思,有些毫无头绪,艾滋病的传染途径无非就三个:性接触、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排除了血液和母婴这两大途径后,医生还是把目光放在了性传播上。
可赵谦却一直否认,情绪失控的哭吼道:“如果我有,那是我活该!可我真的没有,我到底做错了什么,会染上这种脏病……
医生见赵谦这样也束手无策,回到办公室后他重新赵谦调阅既往所有就诊记录,确认了初了三年前感染过一次EB病毒外,再没有任何慢性病史,其他指标一贯稳定。他让护士联系传染病科做核酸复检,同时请上报给感染科主任:“我们得考虑更隐秘的感染路径了,也许他自己都不知道是啥时候感染的。”
第三天的时候复核报告出来了,HIV抗体确实为阳性,病毒载量高达65万拷贝/mL;脑脊液中也检测出HIV-RNA,提示病毒已突破血脑屏障,脑病诊断成立。但仍没有人知道,他是如何被感染的。感染科主任得知后也十分意外,召开院内病例讨论会,语气压抑:“患者高度依从,生活高度规律,传播路径无法确定。”
又过了三天,赵谦病情急剧恶化,全身皮肤开始出现星点状出血点,体温飙升至40.5℃,反复惊厥,抽搐持续超过五分钟,镇静剂输注无效。护士按响抢救铃,主任亲自带队抢救,启动大剂量抗病毒方案,联合激素控制脑水肿,同时加用丙种球蛋白提升免疫力。但抢救效果并不明显,赵谦呼吸频率时快时慢,陷入了昏迷状态。
赵谦的母亲夜夜守在病房里,控制不住的刷着他曾发过的朋友圈,看着他晒的便当、猫咪、游戏截图,一页页翻过去,眼泪滴在手机屏幕上。
最终于凌晨两点,赵谦突发心脏骤停,心电图呈直线样,提示电活动消失。尽管抢救团队第一时间实施心肺复苏,按压、电除颤、肾上腺素抢救17分钟,却仍未见自主心跳恢复,宣告抢救失败死亡。死亡原因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晚期;HIV相关脑病;癫痫持续状态;呼吸循环衰竭。
抢救失败的消息传出ICU门外后,赵谦的母亲顿时像失去了魂似的跪倒在地,双手死死握赵谦的遗物,哭的声嘶力竭。主任见到此情此景也于心不忍,但为了给家属一个解释,医院将赵谦的病例被完整整理成册,附带全部检查图像、检验报告、影像学分析、会诊记录与抢救过程,由主治医生与主任共同签字,收录进了感染科艾滋病特殊病例档案。
院方在事发当晚也组织过紧急会诊,神经内科、传染病科、感染性疾病研究中心三方共同参与,连夜调阅检查报告与既往就诊记录,试图在蛛丝马迹中找到突破口。但所有的实验室指标、生活回溯、影像资料在反复研读后,依然没有任何一处能揭示赵谦感染HIV的合理途径。
面对这种情况,院方决定对外请求支援。次日上午,医院将全部病例资料、影像报告、神经系统进展图谱以及赵谦过往三年完整体检记录,统一提交至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资料最终送抵该所所长、国家传染病重大专项负责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曹雪涛院士的办公室。
曹雪涛是我国免疫学领域的权威专家,长期致力于病毒感染与免疫调控机制的基础研究。在艾滋病(HIV)领域,他率先在国内系统解析了HIV病毒如何逃逸宿主免疫监控的分子机制,揭示了多个关键免疫通路在病毒持续感染过程中的调节作用。他主持的科研团队在HIV疫苗设计、细胞因子调控及新型免疫干预策略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这一次,曹雪涛院士亲自接手了赵谦的病例,他戴上老花镜,一页页审阅赵谦的病例。翻到第九页时,他停顿了片刻,重新比对两次核酸检测时间点与病毒载量变化,眼神越发凝重。
足足四十分钟后,他才缓缓放下资料,眉头微皱地说:“从所有检查看,这个病人感染源极不典型,但病毒确实是真实存在的,且已引发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如果说他真的如家属所言,从未发生高危行为,那病毒如何进入体内?必然有个被忽视的通道。”
但曹院士没有急于下结论,而是转身对学生说:“这不是实验室里能找答案的病例,得和家属谈,很多生活中的细节,只有最亲近的人知道。一个洁身自好的年轻人,感染途径不明,这背后一定有生活层面的盲区。”
三天后,曹雪涛院士准时出现在医院会议室,见到了赵谦的母亲。这位刚刚经历儿子去世的女人,脸色疲惫,眼神浑浊,声音嘶哑道:“该说的我都说了,我知道你们一直怀疑是不是他自己做了什么,可我真的可以保证,他不是那样的人。”
说着,母亲掏出了赵谦的手机,解开手机密码后曹院士看他所发布所有朋友圈,包括公开的和私密的,以及手机中全部照片。曹雪涛双手结果后仔细的翻看起来,发现赵谦很喜欢拍照,尤其出差时,爱发风景、美食,也发自己健身的样子。
曹院士并没有急着翻找近期内容,而是从三年前的内容一点点翻起,手指一条条向上滑动。终于,曹院士在赵谦一个深夜时段发布的朋友圈停住了,他眼神陡然一紧,低声道:“就是这张。”
曹雪涛院士连连摇头,叹息道:“这是一例非常典型,却又容易被忽视的病例,近几年来临床上类似的病例也越来越多,我们需要反思啊!虽然说和艾滋病患者握手、拥抱甚至礼节性接吻都不会造成感染,但像赵谦一样,许多人都忽略了这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高危暴露行为,而这也正是艾滋病在真实存在的隐匿传播路径,甚至远比性传播来得还要直接啊……”
来源:爆辣羊肉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