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一个残酷的现实是,尽管我们也帮企业做用户运营,但从心里来说,客户怎么可能有忠诚,客户对于品牌只有相对的忠诚,脱离这个环境,当你没有价值的时候,客户转身就会离开。所以,在商业上,永远不要去说客户忠诚,这是一个伪命题。
在用户运营这个层面,很多品牌都会关注的一个关键词就是客户忠诚。
但一个残酷的现实是,尽管我们也帮企业做用户运营,但从心里来说,客户怎么可能有忠诚,客户对于品牌只有相对的忠诚,脱离这个环境,当你没有价值的时候,客户转身就会离开。所以,在商业上,永远不要去说客户忠诚,这是一个伪命题。
很多品牌和团队追逐的所谓“顾客忠诚”,是商业史上最温情也最冷酷的谎言。
喜新厌旧的基因早已注定背叛
我们人类的,人的大脑,天生不知满足。再醇厚的美酒,日夜啜饮终会烦感;再惊艳的面容,朝夕相对亦会厌倦。
所以,在商业上,任何一次完美的服务体验,带给客户的多巴胺峰值注定无法重现。每一次满足,都是下一次厌倦的伏笔。
这其实无关道德,仅仅写在我们古老的基因里——为了活下去或者活的更好,催促着我们不断寻找新鲜猎物与未知疆土。
将顾客的稳定误认为坚不可摧的“忠诚”,不是傻就是天真。客户昨日未转身,只因那个“更诱人”的新鲜选项尚未登场。
这种对“新”的无休追逐,早已镌刻于我们作为一种生物的本能深处。当我们将承诺押在这种本能的背叛上时,就已踏入败局。
任何产品和服务的边际效应都是递减的
在商业上,再惊艳的产品功能,再熨帖的服务细节,也无法逃脱经济学冷硬的诅咒——边际效用铁定递减。
第一次收到你的“创始人亲笔感谢卡”,客户可能感动珍藏;第五次收到,它成了信箱中“又是这一套”的例行公事;第十次,那精致卡片或许连拆封都显得多余。
乔布斯第一次推出苹果的手机时,被消费者视为神迹,但随时间推移,用户同样会对创新的新鲜度逐渐钝化。商业世界的本质,便是不断追逐新鲜感与满足感的循环。
海底捞被津津乐道的“极致服务”,在经历无数次重复同样消费者也会无感。因为,客户感官的阈值会在这些高阶服务的加持下被悄然拔高,曾经触动心弦的细节沦为麻木重复的常规动作——于是开始视若无睹。
需求的进化永远比你快一步
很多品牌常认为提供价值即能锁定客户。却往往忘记审视:今天满足的价值,明天也许已是昨日黄花。
客户永不满足,永远无法“被完全满足”。
他今天需要效率优先的解决方案;明天可能更在意极致的隐私安全;后天则渴望能引以为傲的身份象征。
如果品牌还固守着自己认为的“核心竞争力”,盲目打磨着引以为傲的产品。但却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现,客户视线早已投向了他处——一个品牌从未涉足,甚至未曾理解的地方。
“完全满足”像是一个精确的靶心,而现实是靶子在不停移动、旋转。在这无法捉摸的追逐赛中,任何宣称“已完全俘获用户”的豪言绝对是自欺。
只有相对忠诚,哪有绝对信任
所有的品牌都应该戳破“绝对忠诚”的迷思,真正回归理性——追求“相对忠诚”。
这才是品牌唯一真实可行的运营战略。
不追求永恒不变的依附,而在那不可阻挡的“迁徙和背叛”中,用持续扎实的价值传递,牢牢锁住相对更长的客户停留时间、相对更强的抗拒竞品诱惑的韧性、相对更高的客户终身价值贡献力。
所以,在想得到客户的信赖之前,首先得思考:
我们的产品服务是否能够切中消费者在当下这个时代的需求痛点?
我们能否比你客户的欲望变化快那么一步,精准嗅到那颗“未被满足的心”?
价值之上,能否叠加真诚的尊重与共鸣?让“交换”的过程也浸润着人性的温度?
顾客忠诚本质是一场价值“相对论”的竞赛,是用户运营的真正起点。
它驱使品牌彻底放弃对对所谓忠诚的盲目自信,转而提高持续交付优势价值的能力;更不就纠结于“永不背叛”口号,而聚焦每一次接触都在加固客户“当下选择你”的理由。
毕竟,那些离开的顾客,并未背弃过我们。
他忠诚的从来不是你或者其他品牌,而是自己生命深处对更好、更新、更大价值的追寻。(完)
【好文推荐】
·私域运营:抖音粉丝不到1000人,这家餐饮企业如何靠直播狂卖500万?·用户运营:以顾客为中心是行动,不是口号!·用户运营:那些All in私域的品牌,最后都怎么了?·私域运营:90%企业死在对人性的傲慢里!·私域运营:做社群3个月跑通千万路径,这家银行凭什么?来源:江刀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