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毕业季,“孔乙己的长衫” 成为网络热梗,刺痛了无数高学历求职者的心。但有一位生物学硕士,却在投递千余份简历无果后,毅然脱下 “长衫”,选择成为一名 “横漂” 群演。他为何做出这样的选择?这种看似 “降级” 的生活,真的能带来新的转机吗?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他的故
毕业季,“孔乙己的长衫” 成为网络热梗,刺痛了无数高学历求职者的心。但有一位生物学硕士,却在投递千余份简历无果后,毅然脱下 “长衫”,选择成为一名 “横漂” 群演。他为何做出这样的选择?这种看似 “降级” 的生活,真的能带来新的转机吗?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他的故事。
今年 6 月,鱼尾从皖北一所师范大学毕业,手握生物学硕士学位,他本以为能轻松开启职业生涯,却不想遭遇求职寒冬。在杭州面试碰壁后,他想起读研时的想法,来到横店,开启群演生活。
鱼尾初到横店,觉得这里和小县城无异,唯一不同的是 “人很多” 。他在 “横影通” 登记,拿演员证,加管理员好友进群报戏。在这里,他有了新身份:太监、百姓、宾客、随从、替身……
夏天是横店用工高峰期,戏份多不愁没戏拍。鱼尾底薪 270 元,平均每天工作 14 小时,超时加 135 元。他每月接 10 到 11 次戏,挣三千块,在横店租房 500 元,水电费 200 元,基本能养活自己。
在鱼尾看来,群演生活虽不轻松,但也有独特的自由。导演有时会很凶,不过他心态好,觉得不是针对自己。群演不考验演技,多是当背景板。棚里拍戏有空调,外景则很煎熬,高温天可能中暑,所以超过 37℃他就不报名了。
与其他工作相比,群演的自由是鱼尾选择它的重要原因。工厂和其他兼职不自由,送外卖得有车,而当群演一个月十几天,剩下时间他能学习考公考编。
有人可能好奇,群演收入不高,为何不继续找专业对口工作?其实,鱼尾从 4 月开始投简历,各平台合计超千份,只因缺乏实习经历和工作经验,竞争力不足。找工作他最看重薪资和工作时间,要求底薪八千、双休,此前有单双休六千块的工作,还有符合要求但非技术岗的销售工作,都被他拒绝。毕竟学了 7 年生物,他还是想学以致用。
在横店的片场间隙,鱼尾常坐在道具箱上翻看手机里的生物学论文。有次被副导演撞见,对方惊讶地问:"你这学历当群演不觉得亏吗?"鱼尾笑着指指身上沾着假血的囚服:"您看,我这不正在研究人体血液在不同光照下的显色反应?"周围顿时笑成一片。
这种黑色幽默背后,藏着当代年轻人特有的生存智慧。鱼尾发现,剧组里像他这样的"高学历群演"不在少数:有个每天扮演尸体的女孩是法语翻译硕士,总在化妆时练习台词发音;演镖师的壮汉白天在片场扛道具,晚上回出租屋写网络小说。他们戏称自己是"体验派",把生活过成了沉浸式剧场。
最让鱼尾意外的是,群演经历反而打开了新视野。有次拍古装医疗剧,他纠正了道具组几处中药配伍错误,被特聘为现场顾问。现在他专门收集各个朝代的医书道具,在社交平台分享"剧组里的冷知识",竟积累了上万粉丝。某生物科技公司HR看到后,主动联系他洽谈新媒体运营岗位。
"你看那些古装剧里的书生,"鱼尾在视频里举着竹简道具说,"他们寒窗苦读十年,有些最后不也开酒馆、当游侠?"风吹起他破旧的戏服衣角,背景里是正在搭建的科举考场布景。这个画面被网友截屏疯传,配文是:"当代读书人的袍子,早该换成行动的运动装了。"
“毕业是脱下孔乙己的长衫”,鱼尾这样理解:不把自己当研究生,就当普通人,养活自己就行。如今他不再焦虑,空闲时间多,能准备考公考编。他在横店交了很多朋友,大家分享剧组信息。家里人虽疑惑,但也接受了他的选择。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待鱼尾的选择?如果是你,会脱下 “长衫” 尝试新方向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想法。
来源:艺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