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陈楚生自己都懵了,接过奖杯第一句就是:“没啥歌王,每个歌手都独一无二。”
昨晚《歌手2025》歌王桂冠落定,
便是情歌王子陈楚生。
结果呢?
没想到,热搜没炸在“恭喜”上,
倒是一堆“黑幕”、“剧本”、“做局”、“不配”的刷屏评论,差点把直播回放都给淹了!
陈楚生自己都懵了,接过奖杯第一句就是:“没啥歌王,每个歌手都独一无二。”
这话听着是谦逊,细品全是无奈呀。
明明节目组才是“导演”,为啥火力全开全冲着陈楚生去了?
这口“流量”大锅,他背得冤不冤?
总决赛那场直播,简直像一出荒诞剧。
陈楚生和郑钧合唱《赤裸裸》,网上评价那叫一个两极。
喜欢的说“摇滚范儿正”,
不喜欢的直接吐槽“油得能炒菜”、“KTV大叔即视感”。
神奇的是,这首争议之作首轮居然拿了第三!
更魔幻的是,热搜蹭蹭窜上第二,
唰!两分钟不到,直接掉到四五十名开外,跟变魔术似的。
紧接着,“陈楚生歌王”的话题就预热上了——嘿,结果还没公布呢!
这操作,也太“明牌”了吧?
对比之下,A-Lin和彭佳慧那才叫真·惨。
俩人唱《伤痕》,彭佳慧的耳返全程静音!
唱完彭佳慧直接泪崩,结果呢?垫底。
节目组赛前吹的“零事故”牛皮,当场就破了。
网友炸了:“怎么‘事故’专挑有实力的女歌手‘精准打击’啊?”
这很难不让人多想。
来源于网络
实力派米奇稳定输出,只拿第五?
云端投票和现场票跟断层似的…
这投票,投了个寂寞?
看看他的履历:
好家伙,芒果台“十二年三冠王”,人家是有真实力的,但这待遇也太顶了吧!
节目里的小动作,明眼人都能看出来:
陈楚生的表演时段,收视率经常“恰好”冲高,镜头故事线完整得像连续剧。
突围赛他自己都说“挑战赛制”,结果顺顺利利晋级。
总决赛唱原创《获奖之作》,背景解读给得那叫一个足。
这资源倾斜,就差把“力捧”俩字打在公屏上了!
结果呢?火力全让陈楚生扛了!流量全给后台了!
观众憋了一季的火气,特别是看着单依纯、黄丽玲、米奇、BENI、GAI这些实力派(尤其女歌手和国际唱将)全程陪跑,
心里那个堵啊!
于是“厌女剧本”、“强推之耻”等等的骂声,最后都精准投向了站在领奖台上的陈楚生。
单依纯粉丝一句的大实话扎心了:“连王力宏都带不动的‘冠军’,是该想想规则本身是不是个笑话了。”
说穿了,陈楚生就是个高级“工具人”。
因为某台需要话题,需要情怀牌,需要捧出一个“自己人”的标杆。
他实力有吗?当然有!
但在这个当口,顶着这样的“履历光环”拿歌王,就是被节目组推出来吸引火力的“肉盾”。
坏处?挨骂、质疑、被嘲“皇族”,全让他一人担着。
节目组呢?躲在幕后数流量数钱,美滋滋。
来源于网络
看到评论区铺天盖地骂陈楚生,说实话,我挺替他冤的,但也理解观众的愤怒。
为啥?因为节目组太“狡猾”了!
它把复杂的矛盾(赛制不公、疑似操作、资源倾斜)简化成一个具象的“靶子”——陈楚生。
利用网络
骂一个具体的人,可比骂一个抽象的“节目组”或“资本”容易多了,情绪也发泄得更直接。
他成了“既得利益者”(哪怕是表面的)的象征,自然承受了最多的怒火。
这就是典型的“替罪羊”效应。
如果再深一层想,就会发现,这次歌王,谁拿都得挨喷。
那是为什么?
因为大家对《歌手》这个老牌IP积累了太多不满:
审美疲劳、剧本痕迹重、结果缺乏公信力。
陈楚生夺冠,不过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点燃了积压的怨气。
大家骂的哪里仅仅是陈楚生?
骂的是被反复戏弄的观感,是对“公平竞技”彻底失望的情绪!
更讽刺的是,陈楚生本人也是这场“剧本杀”的受害者。
一个歌手,拿了个本该是最高荣誉的奖,
结果收获的不是掌声而是满屏的“难听”和“黑幕”,这奖杯拿在手里不烫手吗?
他那句“没有歌王,每个歌手都独一无二”,听着是格局,细品全是心酸和无力。
他比谁都清楚,这个“歌王”头衔,在当下舆论场里,早已变了味。
所以啊,盯着陈楚生骂“皇族”、“不配”,真有点跑偏了。
他更像是某台精心打造,却又是用完即弃的“流量盾牌”。
节目组深谙炒作之道,用争议换热度,用情怀博眼球,最后让歌手承受所有。
陈楚生那“十二年三冠”的芒果系履历,表面光鲜,
内里何尝不是被资本反复“薅羊毛”的证明?
情怀这张牌,再这么打下去,怕是要彻底打烂了。
观众被当猴耍,真情实感喂了狗;
连音乐本身,也在无休止的争吵和分数游戏中失了声。
当“歌王”的奖杯不再代表公认的实力与荣耀,
而沦为流量博弈的棋子时,
我们追《歌手》,追的到底是什么?
是音乐本身,还是一场早已写好结局的“秀”?
大家伙儿都怎么看这事儿?来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吧。
[免责声明]
文章的时间、过程、图片均来自于网络。
文章旨在传播正能量,均无低俗等不良引导,请观众勿对号入座,并上升到人身攻击等方面。
观众理性看待本事件,切勿留下主观臆断的恶意评论,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
本文如若真实性存在争议、事件版权或图片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作者,将予以删除。
来源: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