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过,关于它的性价比,大家看法不一,有人觉得空运海鲜、和牛品质摆在那,值这个价;也有人认为烧烤就该有烟火气,堆砌高端偏离大众需求。
最近烧烤界可是有个“新贵”火出圈啦!
前年我去打卡一家日式炉端烧烤肉店,一只大虾在900℃炭火旁瞬间激发鲜香,那味道直接让我馋得直咽口水。
谁能想到,这种独特的烤肉方式在今年彻底火了!抖音相关话题播放量飙到1.2亿,小红书种草笔记超万篇。
从上海到深圳,从杭州到北京,各地炉端烧门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不过,关于它的性价比,大家看法不一,有人觉得空运海鲜、和牛品质摆在那,值这个价;也有人认为烧烤就该有烟火气,堆砌高端偏离大众需求。
但不管咋争议,炉端烧流行的背后,其实藏着烧烤行业的三重主流趋势,这背后的门道,咱今儿就唠个明白!
01■
炉端烧热度攀升
相关门店各地涌现
上个月,我打卡了一家别具一格的烧烤店。
店内,一只大虾被串在签子上,置于高达 900℃的炭火旁,刹那间,虾的鲜香被高温激发出来,那股香气直直钻进鼻腔,馋得我止不住咽口水。
这家店,正是一家主打日式炉端烧的烤肉店,独特的烤制方式引得不少人围观。
谁能料到,这种烤肉方式在近期彻底走红。在抖音上,和炉端烧相关话题的播放量已飙升至 1.2 亿;小红书上,与之有关的种草笔记更是数不胜数,突破万篇。
那么,究竟什么是炉端烧呢?炉端烧属于日本烧烤料理形式之一,采用开放式炭火烧烤,以远火慢烤为主,温度最高可达 900 度。
如此高温能够瞬间锁住食材的原始风味,同时还能确保食材内部口感嫩滑。
据说,它起源于日本北海道居民捕获海鲜后,用篝火烤制的方法,后来被当地餐厅采用。
上世纪 50 年代,炉端烧以 “乡土酒亭” 的形式崭露头角,顾客围绕着中央的炭炉而坐,厨师在炭炉上烤制食材,再用长木铲将烤好的食物递送给客人。
期间,搭配一些酒水和特色菜肴,逐渐流行起来。目前,这种烧烤方式正向专门店形式转变,在国内也开始流行。
以上海为例,这里汇聚了众多主打炉端烧的门店。像炉匠炉端烧・酒,人均消费 360 元,店内木质暖调空间搭配暗金色光影,沉浸式用餐体验直接拉满。
位于静安嘉里中心北区的 Takumi 炉端烧,将传统炭火技艺与细腻割烹相融合,吸引了众多博主前来打卡。
还有酒町日本料理炉端烧,店内布置精致典雅,左手边设有挂壁式酒柜,中间是放碳的火炉,周边一圈摆满了各种海鲜及新鲜蔬菜,也收获了大批粉丝。
深圳同样有此类门店,位于福田区福华路的本源食集日式烧肉・炉端烧,店内设有 2 米的沙池用于烤鱼和海鲜,还有板前食材展示区,特色的船桨递鱼和递酒服务,并且在晚上八点会举行 “炉火酒祭” 仪式。
此外,杭州、洛阳、北京、广州等地也纷纷涌现出类似门店。
比如北京的极北海道炉端烧,地处农展馆北路枣营南里 10 号楼 258 生活广场三层,主打北海道风格口味,引进北海道鲜鱼,致力于打造平价且种类多样的北海道料理。
杭州的守直・炉端酒场 SHUGISAKE,仅用海鲜在炭火沙石上烤制,最大程度保留食物最原始的味道。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炉端烧店已开始朝着连锁化方向迈进。
例如深圳的「漫火串烧」,创新融合板前模式与自选机制,短短时间内,已在福建、浙江、湖北三省连开十店。
还有西安的萤初日料店,早在 2002 年就将炉端烧概念引入西安,主打日料菜系,店内经营刺身、寿司、串烤、拉面、火锅、石锅饭、铁板烧等多种美食。经过多年发展,该公司已在西安拥有 11 家连锁分店,另有 2 家分店也即将开业。
02■
炉端烧烤肉店,有何不同?
炉端烧烤肉店与传统烤肉店在价格体系上的差异,本质上是其高端定位、食材成本与场景溢价的综合体现。
1、卖点方面,炉端烧主打慢火炭烤与海盐调味的纯粹本味,核心凸显“现烤现吃” 的鲜活体验。
炉端烧门店采用无烟备长炭(白炭),燃烧温度高达 900℃,能在 30 秒内锁住食材水分,形成 “外焦脆、内溏心” 的质感。如青岛鲜烤酒肆烤大海肠时,炭火瞬间碳化表皮,内部仍保持弹嫩。
为拒绝用复合酱料掩盖本味,调味上克制性地仅用海盐提鲜。西安萤初的烤银鳕鱼仅撒冲绳海盐,凸显鱼肉天然甘甜;厦门矶石炉端烧的和牛肋条也仅以盐调味,炭火激发出牛肉自带的奶香。
2、产品方面,以海鲜和新鲜季节性蔬菜为核心,突出食材本味与新鲜度。
与传统烤肉店以牛羊为主不同,炉端烧菜单以当季海产为核心。如青岛・鲜烤酒肆・碳烤海鲜主打每日海捕鲜货,提供炭烤大海肠、海钓大眼鲷等特色海鲜;上海炉匠炉推荐炭烤斑节大明虾、炭烤金吉鱼等优质海鲜;北京渔火炉端烧则以鳗鱼、炭烤斑节大明虾、炭烤金吉鱼等海鲜为主打。
3、场景方面,围坐开放式炭炉,打造烤肉沉浸式体验。
炉端烧专门店普遍采用 U 型和吧台设计,顾客围桌而坐,能看见厨师右手取过一条处理好的鱼穿入竹签,再将肉串依次摆上烤架,手法娴熟地调整位置。烤完后装入白瓷盘,淋上少许酱汁,呈现出一幅 “现串现烤” 的鲜活图景。
而在传递食物时,厨师以长柄木铲递送食物,还原江户时代渔村分食场景。为了进一步强化烹饪的表演性,厨师现场串鱼、调火、撒盐等动作具有仪式感。
如北京万葉炉端烧将黄鱼裹锡纸埋入沙中慢烘,模拟海滩篝火原始烹法;上海朝和炉端烧烤制大陈岛黄鱼时,鱼皮爆裂声与火焰升腾形成视听联动。
4、定价方面,炉端烧烤肉店的客单价一般在 150-300 元之间。
如深圳漫火串烧,融合烧鸟与海鲜,客单 120–150 元,通过板前自选平衡性价比;西安萤初、北京渔火依赖空运鲜材支撑溢价,客单 200 元以上。当然,也有不少门店走高端路线,客单价动辄 500 元以上。
03■
2025年烧烤行业的三重趋势
原始回归、方式细分、沉浸式体验!
目前,关于“炉端烧”的性价比认知出现了严重分化。
支持方认可空运海鲜、和牛的品质成本,认为值这个价格;而反对方则认为“烧烤本质是烟火气,堆砌高端偏离大众需求”。
不论外界评论如何,炉端烧流行的背后,却隐藏着烧烤行业的三重主流趋势。
一、烧烤烹饪正在回归原始,烧烤行业从过去寻求增量转向探索新的市场增长点。
传统烧烤行业主要以工业化燃气及电烤设备为核心,然而,现今众多烧烤门店正经历一场行业革新,呈现向传统烧烤方式回归的趋势,通过技术优化与工艺改良,探索新的市场增长点。
例如,此前我们提及的“炉端烧”,其起源可追溯至日本北海道居民捕捞海鲜后采用的炭火烤制方法。
该方式采用半开放式炭火慢烤工艺,能够有效锁住食材的原生风味。这一传统技法正被众多烧烤门店采纳,作为寻求差异化发展的突破口。
去年兴起的土窑烤制风潮中,不少餐饮门店(包括面包房及烤鸭专门店)纷纷架设土质窑炉,将鸡肉、面包、披萨等食材以锡纸包裹后进行窑烤,由此催生了主打窑烤披萨、窑烤面包及窑烤鸡等特色产品的餐饮业态。
除地域特色外,部分烧烤门店通过聚焦地方传统烤制工艺实现市场突围。如凉山地区烧烤采用火盆烧烤形式,在餐桌下方设置炭火盆,桌面铺设铁网,便于即时烤制食材;另有门店流行竹签串烤模式,由厨师使用木炭烤制串串,其形式与川渝地区主流烤制方式相近。
市场还流行新疆烤制工艺,通过沙枣木炭赋予羊肉独特甜香。近期更出现美式焖烤等创新形式:如某烧烤品牌以新疆泥炉技术为核心,将羊肉串、黑椒牛肉等食材置于特制泥炉中,利用炉壁辐射热均匀焖烤,成品汁水充盈;部分美式烧烤门店则采用果木炭慢烤羊排,经 10 余小时低温腌制及小火焖烤,使肉质外层松化而内里多汁。
贵州近期流行的烙锅烧烤亦值得关注,其将食材置于持续加热的烙锅上烤制,通过在锅心熔化的猪油混合辣椒面、黄豆粉等调料形成特色活油蘸水,该烹饪方式在建材市场周边颇受欢迎。
观察发现,上述烤制方式多回归木炭、果木等传统燃料。其核心优势在于:除烤制方式返璞归真外,在原始燃料风味的加持下,复合调味反而成为累赘,行业开始转向减法工艺。
例如新疆传统烧烤仅以洋葱汁、蛋清嫩化食材,烤制时刷盐水激发本味,避免酱料掩盖炭火香气;炉端烧则通过洒布海盐提纯海鲜干香。
这种烧烤行业的“返祖现象”,实质上是科技赋能下的风味进化 —— 通过精准控温及风味物质调控,有效解决了工业化烧烤普遍存在的内外熟度不均、风味单一等痛点。
二、烧烤方式也在细分化。
如除了上述炉端烧外,烤肉方式在近些年还涌现出了水烤、泥炉、金丝笼等小众烤肉形式。
水烤的核心流程为“先涮后烤”:先将食材置于高汤锅内涮煮,片状食材涮煮时长约 5 至 8 秒,颗粒状食材约 20 秒;随后将食材移至炭火烤制,最后佐以酱油等复合调味料提味。
泥炉烧烤凭借“物理外挂”特性同步走红。其核心在于耐火泥手工制成的传统炭火烤炉(常见圆形、方形结构),内部铺设高温材料,具备强保温与控温能力。
金丝笼烧烤亦为市场新兴模式。河北保定福乐园烧烤店采用定制不锈钢滚筒(直径半米),外覆细密金丝网笼体,底部配置小电机驱动滚筒每分钟旋转 15 转,实现食材 360°均匀受热。其优势在于降低烧焦风险,并通过 DIY 模式增强消费互动性。
三、沉浸式烧烤正在成为主流。
上次我们说的炉端烧的沉浸式体验,其实就是以直径两米五的烤台为中心,厨师以长柄木铲递送食物,复刻江户时代渔村分食的饮食方式,将烧烤的进食过程变成具象化的沉浸式体验。
因此可以说,这种沉浸式烧烤也正在成为餐饮的主流,其核心就是通过场景重构、互动参与和文化赋能,将传统烧烤升级为多感官融合的社交体验。
比如淄博烧烤,通过“三件套” 模式 —— 小火炉、烤小饼、卷肉和蘸料调配,将其从单纯的 “吃” 升级为 “玩” 的文化体验,进而形成差异化:
首先,商家将食材烤制八分熟,由顾客自行掌握后续火候,从而赋予顾客主动权;
其次,小饼卷入烤串的仪式感动作,比如握紧、卷紧等,强化了参与感,被网友戏称为 “烧饼界的 DIY”;
此外,当地政府开通了 21 条烧烤公交热线,制作美食地图,将分散的门店串联成文化沉浸式的文旅体验。
类似的案例还有西昌的网烧自助文化,它源于凉山的火塘文化,演变为现代的网烧形式:
一方面,中央的炉盘覆盖铁丝网,食客可以用长筷自烤攀西的小肠,体验原始的分食乐趣;
另一方面,大型庄园式烧烤店结合火吧广场的民俗表演,形成“烧烤 + 民俗文化” 的消费场景。
最近流行的板前烧烤,也通过剧场化的烹饪方式打造沉浸式体验,变成烧烤界的“舞台秀”:
比如 U 型吧台的设计,厨师现烤现串,用炭烤、火焰喷枪炙烤牛排等,搭配声光特效,形成视觉冲击;其次,顾客可扫码追溯食材产地,化解对预制菜的焦虑。
还有一些烧烤店开始用地方文化打造沉浸式表达,比如徐州的烧烤博物馆,结合东汉画像石复原 2000 年的烧烤历史,顾客可体验古法泥炉烤串。
因此,这些烧烤呈现出多种沉浸式样式:
诸多烧烤店通过空间设计打造全沉浸式场景;
另一方面,顾客可参与烤制全过程,从挑选食材、调味到掌控火候,全程自主操作,增加参与乐趣;
最后,将地方文化、特色民俗融入烧烤体验之中。
而这种沉浸式体验的本质,是餐饮业从供给侧向情感需求的跃迁。
小结:
炉端烧的走红,无疑为烧烤行业撕开了一道“精致化” 的口子,它所承载的原始烹饪回归、细分方式创新与沉浸式体验升级,恰是当下餐饮消费升级的生动注脚。
但风口中的冷静思考更显必要:高企的成本门槛(空运食材、专业烤台、炭火合规)让其难以快速下沉,供应链的强约束也让“平价化” 成为难题;而 “高端化” 与 “烟火气” 的认知拉锯,更考验着品牌在文化符号与大众需求间的平衡能力。
对于从业者而言,炉端烧的启示或许不在于照搬模式,而在于如何在趋势中找到自己的锚点—— 毕竟,能穿越周期的爆款,从来都诞生于对痛点的精准破解,而非单纯的概念堆砌。
-END-
作者 | 小贝
出品 | 餐饮O2O
2025年8月19日-20日,餐饮O2O将与金小蜂在深圳联合举办第28期《合伙制+赛马制+师徒制,三制合一激活组织》课程,助力餐饮企业激发活力,实现高质量增长。
报名事项:
时间:8月19-20日
价格:5980/人 3人以上团购5480元/人
地点:深圳(报名通过后发具体上课地址)
学习对象:创始人、合伙人股东、总经理、运营总、人力总、财务总
保证效果,承诺不满意无条件退款!
来源:餐饮O2O